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世界上第一個專業消防隊在宋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朝消防隊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世界上第一個專業消防隊在宋朝宋朝是一個非常繁華發達的朝代,不管是非常多樣的文化發展,還是科技文化方面。面對城鎮裡的失火,宋朝也擁有當時極為先進的給水和消防工程,不僅如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消防機構軍巡鋪(又叫防隅)是在宋仁宗時期成立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宋朝消防隊。[1]

每當看到發生大爆炸、大火災,人們在心悸之餘,應感謝還好有專業的消防隊

世界上第一支私家消防隊,可能是公元前三世紀羅馬奴隸主克拉蘇組建的滅火隊。靠着這支滅火隊,克拉蘇專干趁火打劫的事情——看哪家的產業不幸着了火,他就找到業主,以超低價買下來,然後拉出由奴隸組成的滅火隊,撲滅大火後重修物業,再相機出售。如果業主不答應以低價將產業賣給克拉蘇呢?對不起,克拉蘇就袖手旁觀,讓大火一直燒下去,業主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財產化為灰燼。

而世界上最早的專業化公共消防隊,則誕生於中國的宋王朝。宋代城市化急速發展,在人口、民居、商鋪密集的城市,火災是大患,對於專業性的消防服務有迫切的需求。同時,宋朝也是極注重政府公共職能的時代,比如針對貧困人口的生老病死問題,宋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備的國家福利制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支職業化的國家消防隊率先出現在宋朝的城市中。


這個專業的城市消防機構,宋人叫做「潛火隊」、「火隅」,列入軍隊編制。據《東京夢華錄》「防火」條記載,汴梁城內的街巷,每隔三百步設一所「軍巡鋪屋」,每所鋪屋置「鋪兵」五人,負責「夜間巡警」。又在城中高處修建「望火樓」,「樓上有人瞭望」,樓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兵百餘人」,還有「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等消防設備。一發現哪處起火,馬上馳報,潛火兵即刻出動,「汲水撲滅,不勞百姓」。

南宋臨安建成了比北宋東京更完善的消防機制。據《夢梁錄》,南宋後期,臨安街道每隔二百餘步,「置一軍巡鋪,以兵卒三五人為一鋪,遇夜巡警地方盜賊煙火」。在諸坊界建望火樓,高四十尺,日夜駐兵瞭望,發現煙火即拉響警報。

軍巡鋪與望火樓的主要功能是消防報警。宋政府還將杭州城內外劃成二十三個消防區,各區設置一個「火隅」,各隅視區域之大小分別配備消防官兵一百至數百員,負責本區域內的滅火。「火隅」有點像今天的消防中隊。

杭州還有七支直隸於臨安府的潛火隊,分別是水軍隊、搭材隊、親兵隊、帳前一隊、帳前二隊、帳前三隊、帳前四隊,每隊各配備一二百名消防官兵,負責全城的消防任務,相當於今天的消防總隊。從其名字可以判斷,南宋消防隊的分工已經非常明確,有專門負責「搭材」的隊伍,有專門負責噴水的隊伍。

此外,還有一支由三百名殿前司精兵組成的潛火兵也歸臨安府統轄,這是當時最精銳的特種消防兵,估計關鍵時刻才派遣上火場。

杭州城內外有二十三個火隅,七支潛火隊,一支精銳特種消防兵,再加上駐紮在臨安城外的消防部隊,錢塘、仁和兩縣管轄的四個消防機構,算下來,城市人口超過一百萬的臨安府,共有專職的消防官兵五六千人。「臨安城郭廣闊,戶口繁夥,民居屋宇高森,接棟連檐,寸尺無空,巷陌壅塞,街道陝小,不堪其行,多為風燭之患」,全靠這支專業的消防部隊維護公共安全。

那麼其他城市是不是也設立了專職的公共消防機構呢?當然。根據文獻記載透露出來的信息,建康、會稽、泉州、靜江等州府,均設有專業的潛火隊、潛火衙兵,如《宋會要輯稿》載,南宋隆興年間,建康府修建了一千間官屋,撥給馬軍司、「親隨衙兵及潛火官兵、吏舍、庫局等使用」。到南宋後期,基本上所有州縣城市及重要市鎮都應該設置了專職的防火機構。只是地方消防隊的規模與設施自然不及作為京城的汴梁與臨安。

宋朝的消防隊都配備了在當時來說堪稱最先進的消防裝備,「如防虞器具、桶索、旗號、斧鋸、燈籠、火背心等器具,俱是官司給支官錢措置,一一俱備」。這些消防器材全部由財政撥款購置、保養,宋朝立法規定,「仍以官錢量置救火器具,官為收掌,有損闕,即時增補」。現在我再根據《武經總要》的記載,介紹幾種比較「現代化」的設備——

雲梯:「以大木為床,下施六輪,上立二梯,各長二丈余,中施轉軸」,可以用於高層建築的救火。唧筒:「用長竹,下開竅,以絮裹水杆,自竅取水」。這大概是最早的消防泵。水袋:「以牛馬雜畜皮渾脫為袋,貯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節縛放袋口。若火焚樓棚,則以壯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這些消防器械當然不可與現代化的機器相提並論,但考慮到它們應用於八百年前,就不能不讚嘆其先進。

宋朝的消防系統非常接近現代的消防制度了。有人說,世界歷史上第一支「軍事化管理的專業消防部隊」,是拿破崙的皇家工兵,成立於1811年的巴黎。下這個論斷的朋友,應該對宋代的專業消防部隊缺乏了解。[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