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且為耕牛賦(帕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且為耕牛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且為耕牛賦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且為耕牛賦

生在農家,自小與牛為伍,除了姐姐外,放牛最多的是我。

牛,於農家來說是命根子,牛就是家家戶戶的全部家當,也是農家的全部寄託。

無牛的日子,城裡人感受不到,但農家人的愁結就會越來越緊,不到谷黃,這結就永遠也打不開。這結打開了,卻又有了新結。

唐代詩人戴叔倫的《女耕田行》可以讓不知牛耕的人讀出無牛的艾怨無牛的悽苦。詩云:「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流通畦壟防亂苗,整頓湯塍待時雨。日正南岡午餉歸,可憐朝雉擾驚飛。樂鄰西舍花發盡,共惜余芳淚滿衣。」

不為無牛而心動,但為「持刀斫地翻作泥」也會淚揮頓作傾盆雨的。

家鄉對牛是敬重的,自小也就知道有個「四月八」,這一天是牛的生日。牛在這一天,不耕田地,不着鞭打,這是牛在一年中最高待遇。

來到雲南楚雄,已離湖湘千里之外,不拂湖湘之風,不仿湖湘之俗,卻在敬牛方面有如此驚人的相似。

這裡的彝人不是為牛過生日,而是為牛過一個節。

螢螢火光中,右手操一根已燃的薪柴,左手抱一支煙筒的老人總是不厭其煩,也總是津津樂道地給子孫們講耕牛節的來歷。

那年那月,人世間是沒有耕牛的。那時過着飲血茹毛、刀耕火種的日子,人們不可避免地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發愁。

有一年,天大旱,蟲害肆虐。山上的蕎子,田中的禾粟不是被乾死就是被蟲噬。加之官吏貪婪,猖作盜事,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黎民的怨聲傳到了天庭的南天門玉皇大帝的耳里。玉皇大帝即派麒麟和水牛王二仙下界了解民情。兩大仙一番察看後,旋即迴轉天庭秉報。麒麟搶先說:「現在人間四季花香,百鳥爭鳴,莊稼也一年兩熟,人們豐衣足食,安享太平日子。百姓感戴天庭恩典,家家焚香叩頭,向玉皇你一日三拜哩。一些民間藝人還大唱玉皇英明的讚歌,所以聽來,人聲鼎沸,就象咒罵爭吵,其實不然。」

一旁候着的水牛大仙再也捺不住了。麒麟的話音未落,水牛大仙就接過了話茬:「啟稟玉皇大帝,天庭已有兩年未為人間行雲布雨了,現人間是大地皸裂,落鋤生煙,青苗乾死了,牲畜渴死了。四方山神也只管自己飽食行樂,很少出來巡查,致使四山野獸橫行,荼毒生靈,雞犬難安呀。百姓怨氣盛囂,都咒你玉皇不長眼……」

玉皇一聽,勃然大怒,麒麟趁玉皇氣急,又將了水牛大仙一軍:「啟稟玉皇大帝,水牛大仙簡直一派胡言,人世間明明歌舞昇平,都頌你大恩大德……」水牛大仙也不看勢頭,繼續如實報來,玉皇肺都快氣炸了,頓時拍案,這兩仙這才驚醒了似的,啞然無聲。

玉皇遷怒水牛不恭,犯有「欺君犯上」之罪,不日便將其趕出了南天門,到人間去永遠做苦役。水牛無奈只「哼哼「地發出幾聲,甩頭而去。

彝家有了耕牛,生地熟翻,莊稼長得一年比一年好,收成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一天天火了起來。

為了永志水牛的功德,彝家人就把農曆二月初八水牛受難發配人間的日子定為耕牛節。

年年耕牛節就成了彝家人善待耕牛、祈盼豐年的日子。這一天,彝家人一在早就從山上采來了馬櫻花,由家長插在畜廄門上或扎在牲口的頭和角上,意為六畜興旺,家財殷實,人丁平安。

聽這個傳說,着實神情黯然,但更加沮喪的是,此時我想到了南宋抗金名臣李綱的一首《病牛》:

耕黎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牛是無私的,牛也無怨無悔。心想,二月初八過個耕牛節算什麼,縱使天天是節也不為過。

耕牛節,你常來無妨。[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