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專欄 送瘟神 柏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專欄 送瘟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專欄 送瘟神》中國當代作家柏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專欄 送瘟神

庚子年的春天太不尋常了,不尋常到百年甚至千年一遇。還在去年寒冬臘月的時候,先是從武漢繼而蔓延到全國的新冠肺炎病毒來勢非常兇猛,不久,武漢封城了,全國各省份的省會城市以及縣鄉乃至村莊,幾乎在同一的時間,進入緊張而有序的抗擊病毒的全民戰鬥狀態。我居住的小區,也不例外,設立了疫情監測站,嚴禁外地車輛和人員進入,接着,也不允許所有的車輛進入了,本小區的居民,必須辦理出入證而且兩天才可以進出,為的是解決購買糧油和蔬菜——疫情似火,任何人不能掉以輕心麻痹大意,戴口罩,勤洗手,房屋通風和不允許聚會,採取這樣的緊急防疫措施,其嚴格的程度較之2003年的「薩斯」襲來的情形更為嚴重——全民壁壘森嚴嚴陣以待,來對付這場空前的瘟疫。

瘟疫,在這個人類居住的地球上,不知道曾經發生過多少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不同的病毒帶來的瘟疫中失去了生命。前不久,在讀曹丕的《與吳質書》時,讀到這樣的話:「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這段話是說,發生在217年的那場發生在北方土地上的大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生命,一些親戚故舊甚至卓有才華的朋友也未能倖免。他列舉出的徐,是指徐幹,陳指陳琳,應是應瑒,而劉是指劉禎,這四位都是建安時期的文學翹楚,文章流傳海內,也與他經常相聚,一塊兒探討文學藝術,屬於文學誌趣和審美觀點相接近的文化人。可是,他們在這場大瘟疫里「一時俱逝」,令人「痛可言邪」。曹丕還追憶了,他與他們之間早先的歡愉的互相品文論詩的浪漫生活片段,「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知自樂也」,可是,「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如今,讀到他們的遺文,「觀其姓名,已為鬼錄」,傷感之情,溢於言表——那時候,人對瘟疫,缺乏很好的辦法來抵禦,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親戚故舊和朋友們在病毒面前,喪失了珍貴的生命,而獨嘆奈何!瘟疫是滅絕人類的大敵。曹丕經歷了這次大瘟疫,在後來編撰他的這幾位朋友的詩文的時候,痛定思痛,引起了無限的悲傷,寫下了這段肝腸寸斷的話,至今令人為之震撼。

陳忠實先生的名著《白鹿原》也描寫了發生的白鹿原上滋水流域的一場嚴重的瘟疫,「白鹿原又一次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中」,「一場空前的大瘟疫在原上所有或大或小的村莊裡蔓延,像洪水漫過青蔥蔥的河川的田畝,像烏雲瀰漫湛藍如洗的天空,沒有任何遮擋沒有任何防衛,一切村莊裡的一切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窮人和富人,都在這場無法抵禦的大災難里顫抖。」在這場大災難里,鹿三和白嘉軒相繼失去了陪伴他們艱難人生的妻子,白鹿原一時間猶如人間地獄,真如毛主席《送瘟神》里所形容的「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這是瘟疫來臨時的真實情景。瘟疫,始終是懸掛在人類頭上的一把利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悄然落下。

據說,世界上曾經有過十次席捲大地的瘟疫, 有雅典大瘟疫、安東尼瘟疫、查士丁尼瘟疫、歐洲黑死病、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肆虐兩個世紀的黃熱病、霍亂、西班牙大流感、俄國斑疹傷寒、現在仍然在流行的瘧疾等等——對於後者,我國經過長達幾十年的研究,終於研製成功了「青蒿素」,這是對付瘧疾的奇效藥物,著名醫藥學者屠呦呦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了不起的醫藥偉大貢獻。面對瘟疫,我國從古到今,歷代的醫藥學家都做了極其有益的研究和探索。《黃帝內經》里這樣形容瘟疫:「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其症狀是「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應該如何治療呢?在《刺法論》中,岐伯認為,主要是要「正氣內存」,正氣充盈了,「邪氣可干,避其毒氣」——正氣是人體抵抗邪氣的能力,就是說,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目前,對付新冠肺炎,還沒有特效藥,也是從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入手,這種治療措施,古今一例。唐代的大醫藥學家孫思邈、宋代張從正等都有關於瘟疫治療的論述,尤其是明代的吳又可的《溫疫論》,是論述溫疫的專著,而清代的余師愚,則在此著作的基礎上,根據暑熱疫的病證特點,創立了「清瘟敗毒飲」處方,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瘟疫,是困擾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天敵,其病毒的產生和發展以及變異,也是相當快速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防不勝防,這也符合大自然生物生命的發展規律,並不意外,但是,瘟疫病毒肆意泛濫危及人類的時候,就必須徹底乾淨地予以消滅,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人類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人類與瘟疫病毒做鬥爭的歷史。不管怎樣,人類最終還是勝利了——無論怎樣的大的瘟疫和怎樣酷烈的病毒感染,都是會失敗在人類面前,人類總是會有科學的辦法戰勝這些毒瘴癘氣的。

由於瘟疫病毒的產生和發展以及變異的情況非常複雜,需要相當慎重與冷靜的科學研究來尋找出制約和消滅的醫藥和辦法,而在還沒有尋找出來之前,「正氣內存」,扶正祛邪,是戰勝瘟疫病毒的良方。現在,全國上下乃至世界有的國家,採取的科學而有效的辦法就是隔離——隔離,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強調注意個人衛生,不去接觸可能受到感染的人與物,就能大幅度降低瘟疫病毒的感染的幾率,也是不得已為之的有效措施。我想,在這新冠肺炎病毒來勢兇猛的情況下,應該依據目前已經獲取的有效數據,先建立一個病毒感染模型,分析出病毒感染的主要渠道和方法,採取針鋒相對的安全措施,這樣,就有了宏觀的控制病毒感染的藍圖——而這個病毒感染的模型,在今天科技異常發達的情況下,建立起來應該是不會很艱難的事情——這樣一來,大家心裡明白,能從被動防禦直接轉換成主動防禦,也能提高抵禦新冠肺炎病毒的高度自覺性,只有看清楚了方向,才能最終徹底取得消滅新冠肺炎病毒的偉大勝利。

這些天,隔離在家裡,看見電視里赴湯蹈火毫不畏懼兇險的新冠肺炎病毒的醫務工作者,看見堅守崗位恪守職責的軍警戰士和志願者,看見不計個人安危奔赴在疫區及時報道防疫動態的的新聞記者,正是這一群群肩負重擔、拯救武漢,拯救全國疫區的新時代的「脊樑」們,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前沿陣地上上風塵僕僕的身影,他們戴着密不透氣的防疫器具,有的甚至僅僅只戴着口罩,含辛茹苦,以甘願付出生命的大無畏的戰鬥精神,艱難而崇高地進行「救死扶傷」的工作,心裡為之揪然,並深深為之感動,而這些敢於「逆行」的勇士們,絕大多數是青年人,他們真正是凝聚在新時代偉大精神旗幟下的值得讚美的人——我想,有堅強的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有這些新時代的「脊樑」,有億萬人民的全力支持,有「正氣內存」和扶正祛邪的自覺意識和行為,有日夜不懈努力攻關的醫藥科技工作者,面對這場不期而遇的世紀大瘟疫——新冠肺炎病毒終將會被徹底消滅,古代瘟疫出現的「零落略盡」的凋敝現象絕然不會重新上演,「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1]

作者簡介

柏峰,陝西蒲城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