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詩一同燃燒(外一篇)(吳其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詩一同燃燒(外一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與詩一同燃燒(外一篇)》中國當代作家吳其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與詩一同燃燒(外一篇)

在燈光的照耀下,在音樂的烘托中,一個人和他的詩燃燒起來:燦燦,獵獵;騰騰,熊熊……舞台火色一片,現場熱浪一片!

這個人就是葉文福。

時間:春風沉醉的夜晚;地點:南京三江學院會堂。

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和南京三江學院聯合主辦,揚子江詩刊社、江蘇省詩歌工作委員會和北京德恆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民生之歌」詩歌大賽和「三江杯」校園詩歌大賽頒獎儀式暨作品朗誦會在這裡舉行。作為「民生之歌」一等獎的獲得者,葉文福當日專程從北京趕到南京,出席此次詩界難得的群星聚會。

在中國新時期詩歌畫卷中,這位蜚聲中國詩壇的實力型詩人發表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將軍,不能這樣做》、《祖國啊,我要燃燒》等作品曾經光彩奪目地耀亮過世人的眼球,在這次「民生之歌」大賽中,他又以一組情深意濃的《祖國之戀》力拔頭籌,顯示出寶刀未老的非凡創作實力。

詩人帶着莊重,也帶着堅定站到了聚光燈下。他將用自己的聲音,朗誦其當年獲全國首屆新詩獎的力作《祖國啊,我要燃燒》。此前,他一段《以詩代言》的發言、一首由江蘇廣電總台播音指導戈弋激情演繹的獲獎作品,已在會場掀起了不同凡響的詩情波瀾。

靜場——一種膠着、深入的靜;一種挑戰覺悟的靜……所有的念想和期待開始淡化,淡化成不需要特別標示的空白,只有詩人那沉着的姿態、那自信的神情恍若雕塑,傳告出一種精神歷練的厚重與高遠……

燃燒就這樣由遠而近、由近漸遠地到來——

「當我還是一株青春的幼苗 / 大地就賦予我高尚的情操 / 我立志做棟樑,獻身於人類 / 一枝一葉,全不畏雪劍冰刀……」沙啞的嗓音由等待的極限處緩緩升起,而後交匯某種天籟與思想,大起大落地切換一組驚心動魄的生命鏡頭:偉大的造山運動埋葬了青春勃發的大樹,昔日的蒼翠在亘久的期盼中衍化為煤,煤在黑暗中呼喚——呼喚發現,呼喚光明,呼喚燃燒……

詩意跌宕,物我渾然。沉浸於特定角色的詩人忽而張臂問天,忽而俯身告地,忽而疾步縱情,忽而凝神斂意……讓「渴望前面有一千條向陽坑道」的奉獻意念,讓「投身於熔爐,化作熊熊烈火」的赤子情懷,以極度本真又極度誇張的方式反覆升溫,進而引燃奔涌的深度情感,在舞台,在會場,疊現飽含詩質元素的灼灼火焰!

像火山淋漓盡致的噴涌;像雷電橫空出世的釋放……

「祖國啊,祖國,我——要——燃——燒……」當詩人滿懷深情地朗誦到最後一句時,那沸騰的詩心愈加烈性昭昭,以致在人與詩的傾情交融中曲身向下泣不成聲……

詩句在燃燒;激情在燃燒!思想在燃燒;精神在燃燒!掌聲一次次響起,大潮般地響起,驚雷般地響起——獻給燃燒的詩歌,也獻給燃燒的詩人……

都說如今的年代詩歌已淡出人們的生活,那一個晚上,人們突然發現,詩的光亮,分明賽過天上的星星;賽過那些一直很耀眼的歌星、影星……

[1]

作者簡介

吳其盛,天津人。當過工人、教師、編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