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劉富道暢聊(曹中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劉富道暢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與劉富道暢聊》中國當代作家曹中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與劉富道暢聊

聽說著名作家劉富道先生善飲,這個我相信。如今,已84歲高齡,他的酒量應該銳減吧。而我,平時也愛喝個小酒,自信現在的酒量不會比他差。前些日子,有幸與劉老師對飲,好不痛快,還海闊天空地神聊。這就有點意思,手一癢,就想寫篇文章。取啥名呢,《與劉富道暢飲》?似乎不妥。頗費躊躇。為一本正經一點,姑且名曰暢聊。

業餘,我愛好文學,寫了幾十篇散文隨筆,欲結集出版,得到劉富道老師的關愛,為我寫了大序,讓我又哭又笑。真哭,我被感動了,又破涕為笑,是被他的妙文所打動。年前,我從黃石去武漢拜訪了劉老師和師母。 那天,我偕妻乘五叔的小車,前往武昌湖北省文聯作協大院。到了大院門口,一說劉富道老師的大名,保安也知道,他熱情地為我們指路。

劉老師住在一棟加裝電梯的舊樓里,我一敲門,門馬上開了。看到劉老師的瞬間,讓我想到行前給他發微信,老先生幽默地回復兩個字:「恭候」。果然。

2:師母的書法作品

我們進去,只見不大不小的客廳,與書房連通,左壁掛着一幅師母的瀟灑書法作品:堅守文學理想再創詩意偉績。書房的一排大書櫃裡,裝滿了文史哲和工具類書籍。書柜上方懸掛五個大字:家和萬事興。也是師母的書法作品。再看大書桌上,鋪着白色毛氈,上面擺放着筆墨紙硯。劉老師將寫好的「龍驤虎步」「藏拙」兩幅字,一一在書桌上展開,並且說,秀才人情一張紙,贈送給我了。看着遒勁有力的榜書,我如獲至寶,興奮不已。

這時,師母從臥室出來,同我們打招呼。我注意到她走路不太方便。原來,前幾年摔過一跤,雖然沒有完全恢復,但還在堅持練字,大書桌就成了她專屬的練字場所,劉老師只能偶爾用之。

我一時有些納悶。既然書房裡的書桌,成了二老的書法競技場,這裡又沒電腦,劉老師在哪寫作呢?原來,老師的電腦桌,就在他臥室的床邊,據說這是他多年形成的寫作習慣。在臥室里,靈感來了,隨時可以爬起來,打開電腦寫將起來。我藉機朝他的臥室瞅了一眼,哇,好一張長長的矮櫃,整齊地堆放着好多好多書籍,原來這裡才是先生舞文的地方,書房只不過是老師弄墨的平台,兼作接待文人墨客的場所。

3:作者與劉富道老師合影

將近中午,在哪吃飯?劉老師得知我要去看他時,就問過我幾個人,他的意思是,如果只有我一人,就在家裡兩人對酌,如果人多,就到外面吃飯,不給保姆添麻煩。劉老師是位心細的長者,聽說我們一行4人,其中有我9歲的兒子,專門擺了許多點心在茶几上,聽說還安排了小孩的玩具,向一尊唐三彩駱駝丟圈,中圈有獎。看我兒子有別的安排沒有一同前去,劉老師顯然有些失望。

現在我們只能在外面吃飯了,師母不方便外出,在家有保姆陪伴。

劉老師讓五叔開車先走,他帶我們步行出門,邊走邊給我們介紹他工作居住了幾十年的文藝家大院。走過一棟老辦公樓時,劉老師感嘆地說,他來這裡報到的第一天,省作協辦公室主任黃毅先生,指着三樓樓梯口存放的一張桌子說,這就是專門給你留的辦公桌。從此,他由一位走紅的軍旅作家,掛滿了諸多行政頭銜,陪伴那張桌子14年之久。我知道,他曾任湖北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兼文學院院長、《長江》叢刊主編。第一次有幸見到劉富道老師,是在2017年詩人李相文舉辦的千秀谷詩會上,開幕式上介紹劉老師的頭銜,只用了一句話——「一個78歲的還在寫作的作家」。顯然,這是遵從劉老師的意見所為,他對那一串耗費他創作活力的、已經成為過去時的頭銜,不再留戀了。

上街吃飯,由誰買單?這一度成為難題。在老師看來,我們是遠道來客,理應由他買單。在我看來,我專程去看他,就是向他求教,就是陪他喝點小酒,我不買單,天理難容。直到老師知道他爭不過我了,就挑了一家名曰家鄉味道的小小餐館,理由是那裡老闆娘認識他,實則怕我太破費。他看過我的書稿,從中了解到我的家累重,囊中羞澀,只是不便挑明。

家鄉味道的老闆娘果然認識劉老師,給我們安排了一間包房,又告訴我的妻子,劉老師的習慣,以素為主,並且推薦了兩道劉老師喜歡的菜品,一道是粉蒸茼蒿,一道是魚頭魚丸火鍋。現在的場面,不是客隨主便,而是主隨客便,我們就着以素為主的菜餚,對酌起來。

4:作者一行與劉老師、劉老師夫人合影

我敬了劉老師幾大口酒。酒助人興,木訥的我話便多了起來。

我知道,劉老師是以小說起家的,多次獲獎,後來,又有三大部長篇傳記,這些方面的經驗雖然寶貴,但不是我最關心最需要的。作為一個媒體人,當個記者編輯,我的職業生涯決定了我的需求,我最關心最需要的經驗,是怎麼寫好小文章。在我的閱讀經歷中,我發現很多大作家,寫不好小文章,或者說,沒有用心寫好小文章。好多應景之作,讀來味同嚼蠟,難以卒讀,不僅誤導讀者,而且傷害自身名聲。其實,小文章有小文章的的奧妙,我觀察劉老師深諳箇中奧妙。他的小文章,標題好,進入方式好,文採好,妙語連珠,幾乎每讀都有捧腹的效果。

我先談起劉老師寫的《調侃李柯先生》。李先生的夫人在香港定居,兒子好像在美國。在武漢的家,實際上只有他一人。李先生說,平時他一個人在家,三室一廳,任他自由支配。有時候,洗了澡,可以一絲不掛地在屋子裡自由地走來走去,絕對無人干涉。劉老師用俏皮的語言說:那麼大一把年紀,這種事情居然敢做,做了居然敢說。

我問劉老師,這位李先生現狀如何?他黯然地說,李柯先生已經作古。劉老師對這位已故的文學評論家,顯得非常懷念,非常敬佩。

劉老師曾在湖北日報開設的專欄「湖北作家寫作家」中寫過多位作家,都將作家的大名寫在標題上,如《趙金禾的一日三餐》、《陳大超:一個自由撰稿人的賬單》,鬧得水響。不瞞你說,劉老師這招,我也學了一點皮毛。在《東楚晚報》我負責的新聞版里,就將普通市民的大名,都醒目地呈現在標題上,反響真還不錯。可惜的是,劉老師說,湖北日報作家寫作家這個專欄的文章結集出版時,將所有標題改成統一格式,劉老師充滿意趣的特色標題,經過這樣的折騰,就沒有原來的味道了。

話題又轉到《李國勝:中午恕不陪客》這篇小文章上。李國勝何許人也?他乃天門市作協主席。李國勝看過劉老師寫他的文章,樂了,給劉老師發來電子郵件:天門的朋友們看了都笑。現在的人只知看小品不知讀小品文,有人很詫異,說,想不到文章(尤其標題)可以這樣寫。我教導他們,這才是大家風範、名士派頭。

我告訴劉老師,李國勝不久前去世了,他開始並不相信。於是,他趕緊搜索百度,隨後長長嘆了一口氣。

怎麼寫好小文章,看來,要像李國勝先生所概括的,就是像劉老師這樣,寫出小品文的效果,不以小小之。寫出大家風範,寫出名士派頭。

劉老師在一篇文章中透露,他兄弟四個,他是老大。基因好,家傳好,父輩都有好酒量。他能喝酒,放開量喝,出門在外,從未醉過。

如今,劉老師已年逾八旬,還敢稱好酒量嗎?我還偏不信。

但現實狀態是,只要我添酒,劉老師也要添。

我們頻頻舉杯。

他曾寫過一篇報告文學《人生的課題》,寫的是武漢市公安局一個派出所的戶籍民警鄧澤順。我讀過,給劉老師談了感受:您寫得太好了,英雄人物竟然可以這樣寫,一個獨具個性的警察,一個可敬但不可愛的警察,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模範人物!

劉老師說,當年,鄧澤順頗有名氣,好多人寫過他,還出過一本專門寫他的書。寫這本書的作者對劉老師說,他跟蹤鄧澤順15年,鄧澤順的所有事跡,他都掌握了。

言下之意是什麼?

我問老師,你怎麼沒有同他合作?

劉老師說,我習慣按照自己的思路寫。

我再問道,你想過超越前者嗎?

劉老師笑而不答。

這部兩萬多字的報告文學在《中國作家》雜誌發表以後,影響甚廣,還趕上全國報告文學評獎,得了大獎。鄧澤順當選為中國十大傑出民警。

別人已經寫過了,你是怎麼做到超越前者的?我窮追不捨地問。

劉老師輕描淡寫地說:前面的人從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我是從北坡登上去的。省公安廳一位副廳長看過我的文稿說,我寫的這些素材,他從來沒有聽說過。

我明白了,我說,這就叫做另闢蹊徑。不一樣的路徑,同樣的風騷,或者說更風騷。

劉老師哈哈哈大笑起來。

據說,那次頒獎會上,評委會主任說到這部作品,特別稱讚:一篇寫民警的作品,居然沒有寫一次破案,卻獲得了成功。這就是別具匠心。

5:作者有點醉意

邊喝邊聊,不知不覺,一瓶白酒見底了。酒畢,我要送劉老師回家,他說不用,他今天走路還沒達標,於是邁着沉穩的步伐走向大院。我們只好打道回府。

當晚,劉老師從微信上問我:中江,酒醒何處?

我回覆:今天高興,我中午喝多了。

劉老師問:沒事吧?

我說:沒事,我在上班編稿。

其實,我下午回黃石後,在衛生間裡摔了一跤,右手大拇指被劃破一個大口子,流了很多血,過了幾天才好。為了面子,我不好意思告訴劉老師。

匆匆寫於2024年2月6日 [1]

作者簡介

曹中江,從事新聞工作,愛好文學,偶有習作。老實做人,真誠為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