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副標題:腦神經權威×兒童心理專家教你早該知道的教養大真相!,編號: ONFL4115,ISBN: 9789863842484,作者: 丹尼爾‧席格、瑪麗‧哈柴爾,譯者: 李昂,出版社: 野人,出版日期: 2018-01-01。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美國Amazon 家庭類TOP100雄踞1500天口碑暢銷書!

★教養講座課程迴響熱烈,幼稚園家長催生成書!

父母不是神,也會犯錯、生氣、不知所措!

為什麽明明很愛孩子,卻又常常氣他氣得半死?

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話,總是對孩子脫口而出?

◆腦神經權威×幼教專家聯手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

?父母與兒時經歷創傷的自己和解。

?同理孩子的真實想法,重新建立正面、健康的親子關係。

?同時提升孩子大腦成熟度、社交互動經驗!讓孩子學會辨別情緒並能體諒他人,在身心平衡中成長!

媽媽,你小時候也討厭買新鞋嗎?」

──原來,童年的創傷經驗,影響我的教養態度!

「面對兒子的哭鬧,我除了無奈竟還有異樣的恐懼」

──原來,過去未處理的創傷,讓我成了內心脆弱的父親!

兩位作者先從父母角度、自身經驗出發,再從專業領域──「腦神經科學」與「兒童心理發展」進行分析,為人父母者為何會陷入不能解決的教養困境?總過度糾結於生活中的問題,常受情緒影響而反應過度,卻忽略了孩子是該受到照顧的對象。

為了孩子的成長發展,本書以【29個教養練習題】引導父母透過自省與回頭檢視自身的童年經驗,提醒父母在每個判斷的當下應該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再透過【9個大腦運作VS.教養模式】深度剖析左右腦運作差異、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

心理、生理雙向角度出發,分析大腦「記憶」的過程,找出「過去」如何影響現在!更透視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現,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達到「親子共好」的互動關係!

◆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改變關鍵階段的當下想法,就能扭轉教養態度!

【Step1】父母先思考自己的過往經驗,是否影響了自己的教養態度!

父母的教養習慣是左腦模式還是右腦模式?常用邏輯思考孩子的問題,還是同理孩子的情緒?是因循習慣教養,還是自覺的正念教養態度?

●1.陪伴孩子時,常心有旁騖、心不在焉? VS. 專注當下,秉持正念教養之心

●2.只專注教養目的,忘了享受陪伴過程? VS. 教養孩子等於終生學習

●3.常不經思考而過度教養,事後又後悔? VS. 暫停一下,採取有彈性的反應

●4.只看到孩子行為的表象 VS. 直觀孩子的真實想法

●5.一直糾結在當下的情緒 VS. 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Step2】確認孩子現在是右腦發達,還是左腦發達?

●1.一~二歲寶寶基本上是右腦動物,當父母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右腦和孩子互動,有助於親子關係。

●2.學齡前兒童,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尚未成熟,不易用話語表達感受,常遭到父母誤解是愛亂發脾氣。

●3.小學階段,孩子的左腦大量使用,甚至勝過右腦,因此幫助孩子發展右腦,並與左腦整合很重要。常和孩子談談他們的想法、回憶和感覺,可以深化孩子自我認知和提升社交技巧,培養孩子辨別情緒與體諒別人的能力。

【Step3】重新調整有助孩子發展的互動模式!

╳當父母只顧及自己當下憤怒、無奈的感受,而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和孩子建立親密且有意義的關係時,就可能遭遇困難。

╳當父母只顧慮孩子、一味尊重孩子的想法,卻忽視自己內在的感受,就可能在替孩子行為設限上遇到困難。

?父母必須滿足孩子對愛和撫育的需求,同時建立經驗,把規範帶進複雜的親子互動關係中,才能成就健康良好的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