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同尋常的這一年(陳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同尋常的這一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不同尋常的這一年》中國當代作家陳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不同尋常的這一年

2020年,已經永遠離我們而去。回溯過往的一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不說全球風雲、世代對立,也不道天宮攬月、脫貧攻堅,就其個人經歷,都難以抹去腦海深處的印痕。

退休了,我還像孩童一樣,喜歡過年的喜氣和熱鬧。不過,庚子年春節卻被新型冠狀病毒擾得人心惶惶,只能宅在家裡。雖然有些冷清與孤獨,但是,新聞頻道播出的抗疫現場卻讓我感到暖暖的。從鍾南山院士到一線醫務人員,一幅幅「逆行者」的感人畫面,我看了總想哭,不知打濕了我多少次眼眶,震撼着我的心靈。那些日子裡,使我真正理解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的含義。

道義鐵肩擔,家國情懷志,不能僅僅停留在紙面上,付諸行動,才是勇士的擔當。過了正月初七,覺得自己不能安安穩穩地待在家裡看電視刷手機,應該有所作為。於是,便嘗試着給社區打電話,能不能加入志願者隊伍?儘管沒有如願,但是回復還是讓我心生感動:感謝好意,你腿腳不便,待在家裡就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元宵過後,當我在微信群里讀到《金壇醫護8人今日啟程馳援湖北》的報道時,加上連日瀏覽了大量有關疫情方面的作品,一下子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許多話都湧上心頭。《宅家的日子》和《抗疫》兩篇拙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

寫完抗疫作品,老年大學建校20周年的文宣工作成了我的當務之急。

冬陽和煦,暖意盈懷。那是2019年歲末的一個午後,陽光明媚,暖風拂面,我平生初次應約走進了老年大學校長室。兩位女校長,高挑個兒,端莊美麗,語音親切而柔美,誠心誠意邀請我加入老年大學管理團隊,便爽快地答應了。

退休後,看到教育部的「銀齡計劃」,曾有過去邊陲支教的念頭,也有過做教育志願者的想法,後來被中小學聘請去做了顧問便沒有了跟進行動。如今加入了老年教育的行列,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和教育方向。本以為到老年大學做一些文字工作和老年教育研究,然而見面時,校長和盤托出20周年校慶活動的「六個一」,其中需要我完成「三個一」,一本紀念冊、一份創刊號報紙、一部電視宣傳片。頓時壓力上身,深感責任重大。原計劃來年春學期上班,覺得等不得,必須立馬進入角色,熟悉材料,以解「無米之炊」。第二天,我便埋頭在學校塵封的材料堆里。

我慶幸年前的決定,二十多天,靜靜地在老年大學閱讀、觀看了所有的文字檔案和影像圖片資料。宅家的那些日子,憑着摘錄的檔案資料和閱讀記憶,起草了老年大學建校20周年巡禮報告《夕陽瑰麗映滿天》,設計了《砥礪前行書華章》紀念冊的篇章欄目。

草長鶯飛,雜英滿芳甸。四月,一邊防疫,一邊上班,開啟了新的工作方式。先是改寫電視專題片文案,然後組織了「我與老年大學」徵文和抗疫作品徵集活動。

「五一」假期後,老年大學開始搬家,暫時缺失了安靜的辦公環境,於是,校長讓我在家編寫紀念冊。居家辦公,一點不敢怠慢,唯恐辜負了領導的信賴。2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長,也不短,尤其是老年教育這個特殊的群體,把20年來的辦學歷程濃縮到一本冊子當中,絕非易事。常常半夜醒來,想到老年大學那些事,輾轉難眠,把一些想法和思考及時地記錄在在手機備忘錄上。有編排的欄目設計,有初擬的標題,有文稿的提綱和內容的隻言片語。有時,為了一個詞語的推敲,簡直是語言的折磨與煎熬,真正嘗到了「知識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功夫不負有心人,月底,完成了紀念冊初稿,連同設計理念與排版要求送到廣告公司。

荷花碧連天,石榴笑開顏。六月,蔚藍的天空清亮,透明,令人賞心悅目。走進裝飾一新的老年大學,到處生機勃勃,別有一番心境。老年大學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獨立辦學的場所。在新的辦公室,我開始為紀念冊寫前言和後記,組織評選「我與老年大學」徵文和徵集到的抗疫作品。

在忙着紀念冊樣稿的校對、刪除、補充時,校長又委以我教務處工作的重任。秋學期開學前後一個月,最為忙碌,遠遠地超乎了我的想象。老年大學教務處的工作不同於中小學,事無巨細。春學期沒有開學,原來有些報了名的學員,秋學期發生了變化,或退學,或轉班,或不退不轉要求保留學籍的,再加上新學員報名註冊,還要準備開學材料和各班學員花名冊,擔任十幾個班的班主任……那個忙啊,在職時幾乎未曾有過。

「我是新來的。」這是我面對學員處理一些事務中說得最多的話。比如,退學退費,需要不斷地解釋說明,遇到難纏的,還要遭遇埋汰。就有這麼一回,沒有發票的她要求退費。我說:「學校有規定,一定要憑發票退款。我是新來的,請你理解。」她說:「發票找不到了,你不是有發票存根麼?」那麼多人在等待辦理,況且發票存根已經上交,哪有時間和精力為她費那麼多周折?她不聽勸解,出言不遜,罵罵咧咧地離去。

開學步入正軌以後,我方才可以集中精力修改紀念冊和謀劃創刊號報紙的編輯。忙於瑣碎事務的那段日子,無暇顧及紀念冊,甚為焦慮,着急。紀念冊擱在那裡時間久遠了,修正的思路被阻斷隔裂,需要重溫喚醒,才能漸入佳境。從最初的154頁,到定稿的102頁,紀念冊數易其稿,刪了又刪,補了又補,反反覆覆,不厭其煩。有時為了一幀照片,需要東問西找,大費周章才能搞定。國慶長假,心無旁騖,三天兩頭跑廣告公司,自己前後校對不下10遍,還請高徒校對了3天。

紀念冊定稿後,在長期琢磨的基礎上,《金壇老年大學》的4個版面、2萬多文字、幾十幅照片很快就殺青付梓。

我沒有像模像樣學過電腦,碼字很慢,只能設計簡單的表格。因此,寫篇東西,畫張表格都要費不少功夫。在老年大學這段日子,我做了多少事情,也許別人感覺不到,但自己問心無愧,已經盡心盡責。我不是把老年教育當作職業,而是把它當成事業。只有懷着對事業的崇敬之情,才會以敬畏之心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美。

秋韻正濃,碩果飄香。11月16日,金壇老年大學建校20年慶典大會在學校演播廳隆重舉行,區四套班子領導、特邀嘉賓、全體教師和班長及學員代表300多人參加了慶祝會議。與會人員的紀念袋裡裝着飄着墨香的紀念冊和創刊號報紙。人們對紀念冊和報紙的讚許就是對我的最好嘉獎。至此,為20年慶典奉獻的心血和智慧,其艱辛和勞累只有親歷者自己明白。

在老年大學這一年,遇見了許多好人, 校長的關愛,同仁的幫助,老師的支持,班長的配合,暖暖地永存心間。許些忙碌、艱辛、誤解又算得了什麼,只要心不累,仍然樂此不彼。老年教育工作不能太急太快,也不能過於較真,需要耐心、溫和、寬容。它就像功夫茶,需要安靜地慢慢調,慢慢品,不急不徐,心有茶園韻致,才能領略到茶藝之境界。

除了抗疫和老年教育的經歷之外,使我難以忘懷的還有自己的專業和追求。退休3年,對教育的鐘情絲毫沒有改變。這一年,受邀到學校做了4場報告,為教育局做了2次評委,在老年大學聽了10節隨堂課。這一年,儘管案牘勞形,金壇老鄉段玉裁先生的古訓「不耕硯田無樂事」依然在耳畔縈繞,在《江蘇教育》《中國教師報》發表了幾篇新舊之作,特別是《中國教師報》以「特級教師談教學」專欄刊發了本人5篇語文教學方面的拙見,其中2篇文章被《雲南教學研究》轉載。《西部散文選刊(原創版)》《西部散文選刊》《黃河文藝》《常州老科協》《洮湖》等雜誌刊登了自己9篇習作。出版了散文集《幸福的翅膀》,《金壇時報》《洮湖》以專版的形式刊發了老年大學的報道和圖片。加入了江蘇省作家協會和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圓了我年輕時的夢想

2020年,是中國人民極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你我他不平凡的一年。為國自豪,為己驕傲,讓每個夢想綻放多彩的光環,讓每個生命迸射耀眼的光芒。[1]

作者簡介

陳文,退休教師,現為常州市金壇區老年大學工作人員。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出版九部專著,偶有作品散見於報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