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揚州(185)(張春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揚州(185)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下揚州(185)中國當代作家張春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下揚州(185)

煙花的三月,有月的夜裡,我費盡周折地潛入瘦西湖,只是為了讀懂千年前的一個約定,只是為了品鑑千年前人家的一個好夢。

端坐在二十四橋上,看明月皎潔,聽湖水寂寂,聞花香氤氳。隱約看到了漢白玉石橋的護板上雕刻了彩雲追月的圖案,橋與水的銜接處也有巧雲狀湖石堆疊,似乎讓人有融進這夜色的衝動。不知道這單孔石橋為什麼叫二十四橋啊,儘管它有着婀娜多姿的風韻;不知道湖面上泊着的船里還有人在賞月嗎,儘管那紅色的燈籠還在隨風搖曳;不知道橋邊的吹亭里還有那佳人的影子嗎,儘管看到它就有了難以名狀的情懷。

是啊,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明月無聲。但杜牧呢?清輝籠罩,波涵月影。他同她或者她們或許仍在吹簫弄笛,飲酒品茗;歌聲笑聲簫聲中,揮霍着如水的年華,如夢的時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的聲聲慢里,有他曲曲折折的故事。

他的揚州有月有酒。月籠寒煙的時候,他騎駿馬,訪古蹟,揮千金,酒後的孟浪里,看明月滿揚州。他的揚州有花有草。低垂的千步柳,如蔭的青青草,飄蕭的松柏,暗香的桂花,紅紅綠綠的世界裡,看台閣寂寂,賞煙雨迷迷。

他的揚州還有思念與哀愁。揚州的十年,對他就像一場夢,夢裡他總是在懷念着一個人,一個叫張好好的人。所以那夢是那麼的虛幻而又明了,朦朧而又清晰,撕心裂肺而又甜甜蜜蜜。

相逢與相識的畫面是那麼的濃烈與驚心動魄。三十三歲的杜牧,在南昌沈傳師的宴會上遇到了豆蔻年華的張好好。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與一個十三歲的少女,能有着怎麼樣的一見如故、一見鍾情呢?這個小巧,精緻,可愛的女子,通音韻,善歌舞,明眸善睞,顧盼飛揚,神采奕奕,讓風流倜儻的小杜為之傾心,為之折服,白頭如新傾蓋如故。當杜牧年老時想起那美麗的邂逅時,寫下了「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的詩句,他似乎又回到了那歡快的場景,看見了美麗的人兒,想起了兩人目光碰撞時一見傾心的款款情深。

隨後的日子雖短暫,但因為心靈高度契合的相知與相戀,所以成為永恆。明月的餘暉下,他們共同遊歷了東湖,看雙棲雙飛的鴛鴦;共同登高觀賞龍沙的秋浪,品位不棄不離的浪奔浪涌;有執子之手與子皆老的誓言,有等君長髮及腰共歸田園的約定。相伴的日子是美好的,等待的日子是讓人感覺焦躁的,「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三天真的太長了。而更不能料想到的是,有時候,一別就是一生。

兩年後,這個身份卑微、漂如浮萍的女子在無法預料的等待、無法抗拒的壓力和無可奈何的悲哀中嫁給了沈傳師的弟弟。正奔波於功名的杜牧知道消息後跑去看她,她拒絕了相見,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小杜讀後,肝腸寸斷,欲哭無淚。為了更好的忘卻,為了撫平心中的創傷,他選擇了逃避,逃避那個令他痛不欲生的地方。所以在接到牛僧孺的邀請後,飛也似的告別了帝都的黃塵飛揚和楊柳依依,一騎絕塵的來到了婉約如水的揚州,開始了一段落魄孤寂、自我放逐的歲月。

他醉心於揚州的山山水水。夕陽西下的時候,他登上小小的竹樓,看遠方的樹林裡升起藹藹的霧氣;春風送暖的日子,他跑到鬥雞台看碧碧的春草,凝結成無言的相思;有月的夜裡,他來到瘦西湖的岸邊,聽鄰家的女兒唱哀怨的水曲......

他忘情於揚州的樓閣酒肆。「喧闐醉年少,半脫紫茸裘」的狂羈,「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的輕佻,「深夜懸雙淚,短亭思遠人」的哀怨.......他淋漓盡致的寫了出來,似乎是想表明自己徹底看透了功名利祿,似乎是想表明自己與當年的真心相戀做了決絕的割棄。

但他真的忘卻了嗎?他真正能捨棄了嗎?「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那娉娉裊裊的,不就是張好好嗎?如果不是,怎麼有那麼巧合的豆蔻年華,十三歲的年紀?如果不是,他在揚州的歲月里,為什麼總在念叨「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的別離苦與相思怨呢?如果不是,為什麼當他離開揚州,多年後回眸往事時會發出「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無奈與蒼涼呢?有時候,忘卻是最好的懷念。

幻想總有破滅的時候,美夢總有醒來的時候,時光會撫平悲傷,歲月會掩蓋真相。杜牧後來離開了煙花的揚州回到了長安,帶着他濃濃的哀怨和憂愁。以後的歲月里可能仍有着真愛難尋與思念如水,但都被他都封塵在心裡,直到生命的泯滅。他不知道的是,張好好聽說他抑鬱而死的噩耗後,悲拗欲絕,瞞了家人到長安祭拜,想起了當初的相愛與別離,抱着來世做比翼鳥、連理枝的祈盼,自盡於他的墓前!

月光如水,清風撩人。看橋邊的紅芍正在怒放,自己也似乎做了個夢,夢裡,聽小杜在二十四橋邊吟道:重尋春晝夢,笑把淺花枝。小市長陵住,非郎誰得知?

所以,思念如水的日子裡,是應該下揚州的,無須煙花絢爛的三月,更無須腰纏萬貫的富庶。[1]

作者簡介

張春彥,山東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