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宮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宮鎮原名廈宮,位於福州市連江縣境東北黃岐半島北側,與羅源縣碧里鄉隔海相望,為羅源灣出海口,緊連三都澳東衝口。鄉駐地下宮,海拔10米,距縣城45公里。

下宮鎮系1993年9月從原坑園鄉分拆設立的省定老區鄉,地處黃岐半島西北部、羅源灣南岸,東西北三面臨海,南與坑園鎮、安凱鄉接壤。全鄉轄9個行政村,多為丘陵地,海岸線長45公里,轄區內擁有聞名遐邇的天然良港--可門港,是福州深水外港的理想地和首選地。

2017年,下宮鎮行政區域面積3380公頃,常住人口15286人 。[1]

建制沿革

民國29年初改為廈宮鄉。

民國33年3月象坑鄉併入,同年6月改名象廈鄉。新中國成立初屬第七區(1952年4月改為第八區)。

1955年3月屬黃岐區。

1958年7月撤區後屬坑園鄉。同年9月屬坑園人民公社。

1984年6月屬坑園鄉。

1993年9月從坑園鄉劃出9個村設下宮鄉。

1995年,設9個村民委員會,75個村民小組。

人文景觀

下宮鄉是革命老區,曾為革命事業作出犧牲和貢獻的革命烈士20名、"五老"人員178名,保留有紅軍洞、紅軍兵工廠、紅軍醫院等文物遺址。該鄉民風淳樸,有民間游"娘娘"、"天官"等活動,有松皋龍井倒流水景觀和可門觀日出等優美的自然景觀。[2]

經濟概況

下宮鄉境內山巒疊嶂,素有"沿海山區"之稱。歷史上以農牧業為主,兼營漁業。由於交通、電信和文教衛生比較落後,經濟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現有4個村通公路,8個村開通程控電話,水路客輪暢通。山海資源綜合開發水平逐步提高。海水養殖業、海運業、畜牧業及鄉鎮企業都有很大發展。1987年群眾集資圍成上宮墾區面積1200畝,成為長毛對蝦養殖基地。1995年全鄉耕地面積3298畝、糧食總產1900噸;海水養殖總面積達5000畝,網箱養魚500箱,水產總產量11005噸。海運總噸位近1萬噸,產值1000萬元。利用山地草場發展白眉羊3000隻、商品牛300頭。鄉鎮企業166家,產值5680萬元。全鄉社會總產值0.75億元,出口商品交貨總值330萬元,鄉財政收入2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開始逐步擺脫貧困面貌。 建鄉以來,下宮鄉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7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產值2846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5760萬元、工業產值12700萬元,規模工業產值9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50元。形成了五大特色產業:一是淡干海帶加工業。下宮鄉有淡干海帶加工企業11家,年加工淡干海帶2萬多噸,創產值1.2億元,產品通過武漢、鄭州等地中轉銷往全國各地,已成為全省最大的淡干海帶加工集散地。二是海水養殖業。全鄉網箱養殖2萬餘箱、海帶1300畝、牡蠣1200畝,5家工廠化海產品繁育場,盛產鮑魚、黃瓜魚、石斑魚、牙鮃魚、真鯛、紅魚、牡蠣、海帶等幾十種名、特、優、稀海產品,以及羊棲菜、泡泡菜等特優海水養殖新品種,水產品年產量3.2噸,年創漁業產值2億元。三是海上運輸業。下宮鄉共有500噸以上運輸船30多艘,運力近2萬噸,年創產值逾1億元。四是建築拆遷業。下宮鄉長年在外從事建築拆遷的人員2000多人,年收入近億元,下宮拆遷隊伍已成為全省拆遷業的一個品牌。五是種植畜牧業。發展上宮、下宮枇杷果場300畝,年創產值180萬元,以健發畜牧場為龍頭,輻射周邊發展養豬業,下宮鄉養豬規模達8000頭,年創產值1100萬元。此外,還盛產初蘆柑(蘆柑)、龍眼等優質農產品。經歷屆鄉黨委政府的努力,下宮鄉相繼建成了500噸級客貨碼頭、通鄉公路水泥路、通訊網絡覆蓋工程、電力農網改造工程、江灣和初蘆三級漁港、金獅溪引水等重點工程,完成了全鄉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漁港、碼頭、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逐步由滯後型向適應型過渡。轄區內的可門港(即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的松崎港)常年不凍不淤,可建3萬噸以上碼頭泊位11個,是全省三個可建30萬噸級碼頭泊位的首選地。根據福州可門港經濟區總體規劃,全鄉將建成深水港區及港口物流區。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94億元,比增20.0%,其中工業產值7700萬元,農業產值1.17億元,財政收入 10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51元。[3]

交通建設

2008年7月10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大榮帶領縣廣播電視局和部分縣人大代表一行15人深入下宮鄉,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調研。調研組不辭辛苦深入下宮鄉可門、初蘆、江灣等邊遠農村,現場察看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情況,並召開了"村村通"工作座談會。會上,調研組認真聽取了下宮鄉鄉長盧傑關於下宮鄉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匯報,並與參會的部分村主幹和縣人大代表進行座談,與會人員紛紛發言,在肯定"村村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還提出工作仍存在頻道少,管理難等問題,建議上級政府和縣主管部門加大下宮鄉鄉"村村通"設備管理和維護資金扶持力度,在個別住戶少的地方增加電視個體設施投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時在條件成熟時,解決下宮鄉下半區五個村與縣廣播電視聯網。

社會活動

2008年6月以來,下宮鄉海洋與漁業生產進入捕撈漁汛期,貝類養殖生產收穫期和春夏季節颱風活動期,由於各種客觀原因的存在,極為容易引發各種安全生產事故,期間也存在着有些單位安全管理責任不夠落實,宣傳不夠深入,檢查不夠徹底,隱患沒有及時整治,以及漁民安全生產意識不強等因素。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要求和有關文件精神,結合下宮鄉2008年以來多次現場檢查的漁業安全生產情況分析,各沿海相關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吸取經驗教訓。充分認識下宮鄉當前漁業安全生產形勢的嚴峻性,切實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堅決遏制漁業生產的事故發生。

提高認識,加強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工作領導

各村要從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高度出發,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結合管理的思想,進一步落實(國家安全生產法)及福建省漁港和漁業船舶管理條例,增強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責任感、緊迫感,層層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明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針對當前漁業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應採取有效措施,強化安全管理,切實保障漁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監管,及時消除漁業安全生產隱患

春夏季節是漁業事故的多發季節,各沿海村要加大對漁船安全生產檢查監督和管理力度,針對春夏季節漁業生產事故的特點,結合本地情況,對籠捕、錨張網、拖網等捕撈作業及花蛤養殖生產用工用船、超載、人貨混裝的漁船要加大檢查力度。加強隱患排查,嚴厲打擊無證漁民上船操作,帶病漁船或超風力、超航區出海違規作業行為。要組織漁船編隊出海生產,完善海上通訊、聯絡方式,確保自救、互救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教育漁民出海生產必須配齊救生衣、救生筏、消防設備、通訊器材以及其他應急救生安全設施。應密切關注海面風力變化情況,當氣候劇烈變化,風力強度超過漁船抗風能力時和颱風來臨之前應及時通知漁船就近回港避風,同時嚴禁在港的漁船出海生產或航行,要嚴厲打擊取締沙灘造船廠的違法造船行為。要加大漁業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宣傳欄、標語警示牌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漁業安全生產知識和海難事故警示,做到家喻戶曉,提高廣大漁民漁業安全生產意識。

加強落實,完善漁業安全應急值班報告制度

7月前正是春夏季節,颱風活動活躍期,花蛤生產收穫期,安全隱患客觀存在,海況多變,各沿海村要密切關注氣象動態,及時將惡劣氣候信息通知到各漁區,並加強對漁民的安全警示,要加強漁業安全應急值班制度,實 行24小時值班,尤其要保證夜間節假日期間的值班,開啟各種通信設備,保持信息網絡暢通,要認真制定完善和落實事故應急預案和防颱風預案,以便隨時應對海上緊急突發事件的處置或施救,各沿海相關村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漁業安全較、重大事故的層層上報工作,一旦發生較、重大事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報,確保最佳救助時機,對拖延報告甚至隱瞞不報而造成的嚴重後果,一經查實,按有關規定嚴格追究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