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黃浦區基督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網 的圖片

上海市黃浦區基督教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2月),英國倫敦布道會先後派傳教士麥都思(Wa1ter Henry Medhurst,於道光十五年抵廣東,並在魯、滬、浙、閩等地活動,道光十九年又來華,鴉片戰爭中任英國侵略軍翻譯)、雒魏林(Wi11iam Lockhart)等來滬傳教、辦醫院。道光二十五年於今山東中路福州路一帶圈購土地(後人稱麥家圈),先後設倫敦會在華總部,建墨海書館(1846年從城內遷來)、仁濟醫院(1846年從城內遷來)、天安堂(1862年建堂),為基督教傳入黃浦區之始。後又在南蘇州路建聯合教堂(又稱新天安堂,1886年建成),供外籍僑民禮拜。道光二十四年英國聖公會(又稱安立甘會)派傳教士麥克開拉啟來滬後,先在花園路(今南京東路)設布道所,後於道光二十七年在今江西路九江路間建聖三一堂,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哥德式教堂,供英籍僑民禮拜。光緒九年(1883年)在今山東路外國墳山內設聖保羅堂(今黃浦區體育館)。光緒二十四年在今北京西路351號建聖彼得堂及廣仁醫院。

道光二十七年美國南方浸禮會派傳教士晏瑪太(Matthew Tyson Yates,後曾任美國駐滬副領事),在縣城老北門外護城河濱建第一浸會堂(今人民路704號)。

道光二十八年美國監理會派傳教士秦右(B.Jenkins,於同治元年出任美駐滬領事)、藍柏(J.W.Lambwth)在鄭家木橋一帶傳道、行醫、辦學。1850年建福音堂(同治十三年重建,名聖誕堂)。該會傳教士李德(C.F.Reid)又於光緒十三年建慕爾堂。

清末,在今浦東沈家弄229號建有耶穌堂,尖頂、圓門窗結構,占地420平方米,何人所建不詳。美使徒信心會傳教士范蘭民國11年(1922年)在浦東爛泥渡建耶穌堂(後遷址重建,現名浦東福音堂)。

解放後,原之江大學教職員工在江陰路172號建有之江堂,學校遷回杭州後,此堂改名賜恩堂,歸中華基督教會。

西方各國的基督教各宗派差會駐華機構,先後在境內圓明園路建有真光大樓、協進大樓、女青年協會大樓,在香港路建有聖經公會大樓,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建有基督教青年協會大樓(現稱虎丘公寓)、廣學會大樓,在北京東路建有主日學合會大樓共七座;在內設辦公機構有:英國基督教倫敦會駐華總部,英國浸禮會,英國聖公會,美國基督教南長老會差會駐中國機構、美國浸禮會、美國監理會等及其他差會共40餘個在華總機構。並設有文字出版廣播等宗教宣傳機構,如廣學會、聖經公會、廣協書局、中華浸會書局,以及上海福音廣播電台等。

設在區內的全國和市級基督教團體有: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上海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上海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中華基督教青年協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協會以及所屬上海市會等。

聖公會

聖公會也稱為安立甘會或英國國家宗教,是基督新教的一個教派--聖公宗。與信義宗[1]、歸正宗同屬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創始並作為當時英國的國教,由英國國王擔任教會最高首腦。聖公會與天主教一樣相信使徒遺傳,特別在按立神職人員的續承上。聖公會實行三階級的聖職,主教(會督)Bishop,牧師(會長)Priest和會吏Deacon。

聖公會是和天主教差別最少的一種新教,除了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樣不崇拜偶像、不陳列耶穌受難像以外,使用的《聖經》(不適用於大中華地區)、教職人員服裝、宗教儀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樣,聖公會教會並不自認為屬於新教(Protestant),認為自己也是大公教會(即天主教),稱教宗為「羅馬主教」,不過教宗認為只要不承認教宗至高無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屬於新教[2]

參考文獻

  1. 信義宗,新浪博客,2008-04-01
  2. 新教六大派別,個人圖書館,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