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上海是國內最早開展肝病研究的地區,其歷史可追溯到50年代,江紹基、吳孟超、湯釗猷、姚光弼教授等老一輩專家,長期活躍在肝病臨床診治和研究的第一線。1960年,由江紹基、姚光弼、巫協寧、楊永彰、潘瑞彭教授主編出版的中國消化和肝病界第一部專着——《臨床肝臟病學》,可以說是開創我國肝臟病領域的標誌。

到20世紀90年代,上海地區在肝病的臨床和基礎、內科和外科、中醫和西醫的結合上都有着出色成就。上海3位着名的肝病學家也成長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他們是江紹基院士、吳孟超院士和湯釗猷院士。

在姚光弼教授積極推動和精心組織下,1993年7月15日,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第一個肝病分會——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湯釗猷院士任首任主任委員。

一、主要學術活動及科普活動

分會成立至今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上百項,涉及肝病的所有領域,主辦或協辦大型國際性學術活動30餘項。有一定影響力的包括:上海國際肝癌肝炎會議、21世紀的肝病學—第四屆上海國際肝癌肝炎會議暨第二屆程思遠肝炎研究基金國際學術會議、第1~3屆滬港國際肝病會議、上海國際消化系統疾病會議、第14屆國際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會議、第三屆亞太原發性肝癌專家會議、第1~3屆中美肝臟疾病轉化醫學暨藥物性肝損傷國際論壇、上海國際肝病高峰論壇和第26屆亞太肝病年會等。其中,2017年分會協辦的第26屆亞太肝病年會,參會人員超過5000人,國際專家數百人,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亞太肝病年會,取得了很大的國際影響。

分會成立至今組織舉辦或承擔的較大型全國性學術會議包括:全國肝硬化併發症的診斷和治療研討會、第二屆全國肝癌診療進展學術討論會、第二屆全國脂肪性肝病專題研討會、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第九次全國兒科肝病會議、全國肝臟移植臨床病理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全國脂肪性肝病學術會議、第1~3屆海峽兩岸肝病論壇、第1~3屆全國藥物性肝損傷學術會議等。主辦的東方系列品牌會議包括:2011年起每2年舉辦的第1~4屆東方消化病大會和 2014年起每2年舉辦的第1~2屆東方感染病與肝病論壇。

分會每年均積極申報並舉辦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各類繼續教育項目,內容涉及感染性肝病和非感染性肝病等各領域,並出版相應的刊物,為國內和地方的專科學術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中,2009~2010年度、2010~2011年度,陳成偉教授負責組織中國國際繼續教育[2]大會(CCME)肝病學科年度進展報告「藍皮書」的撰寫,分會的多位專家參與撰寫。

分會每年在「318愛肝日」和「728肝炎日」組織大型現場義診、科普講座等科普活動。此外,分會的專家每年通過科普文章撰寫、電台/電視台/網絡等平台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將肝病的知識傳遞給公眾。

二、醫學成就

分會專家在肝病領域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上的重大醫學成就包括:湯釗猷教授等「小肝癌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吳孟超教授等「肝臟疾病手術治療的臨床研究」獲198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劉平教授等「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纖維化治療中的應用及相關基礎研究」獲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吳孟超院士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湯釗猷院士獲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獎。湯釗猷院士等「轉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統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轉移研究中的應用」獲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王吉耀教授等「肝纖維化細胞分子機制與治療策略」獲2008年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曾民德教授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非創傷性診斷及臨床干預」獲201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曾民德教授等「肝纖維化顯型表達與非創傷性診斷和臨床干預」項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吳孟超院士等「肝癌臨床與基礎集成化研究創新團隊」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姚光弼教授為恢復中華消化學會在亞洲和國際學會中的地位,促進中國肝病與國際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我國肝臟病學和臨床免疫學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是把規範化藥物臨床試驗帶入中國消化和肝病領域的第一人。曾民德教授創建了我國脂肪性肝病學組,組織起草了我國第一部《非酒精性肝病診治指南》和《酒精性肝病診治指南》。陳成偉教授創建了我國藥物性肝病學組,組織起草了我國第一部《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

三、學會榮譽

榮獲上海市醫學會2007年度、2012年度、2015年度優秀專科委員會,以及2003年度、2010年~2011年度表揚專科委員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