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衛斯理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上海衛斯理堂創建於民國12年。俞止齋任景林堂牧師期內,成立閘北牧區,先在大統路374號建堂,稱大統路基督教堂,可容200~300人。堂西有石庫門房數幢,附設民益小學。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禮拜堂被毀。民國27年調來張士佳牧師,借淮安路758號舉行禮拜。

抗戰勝利後,傳教士項烈在空地上建活動房屋,辦基督教世界服務會的兒童福利站。民國38年信徒捐資在大統路建衛斯理堂,上午在淮安路、下午在大統路禮拜,信徒180餘人,錢潔身任牧師。1954年因市政建設拓寬馬路,衛斯理堂只剩1間小屋。1958年土地被徵用,堂內設備移交慕爾堂。

禮拜

禮拜是基督教主要的崇拜活動,內容包括祈禱、讀經、唱詩[1]、講道、祝福等,一般是星期日在教堂內舉行(守安息日的信徒則在星期六舉行禮拜),由牧師長老[2]主禮。無聖職人員時亦可推舉一位信徒主領。若在信徒家中舉行且由家庭成員參加的禮拜活動稱為家庭聚會。除星期日公眾禮拜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禮拜,如結婚禮拜、喪事禮拜、追思禮拜、感恩禮拜等。

教堂的鐘樓建築代表一個城鎮的「制高點」,鐘樓作用有哪些呢?能指示時間、報警、為當地的居民宣告重大事件發生等起到傳遞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在教堂里舉辦禮拜、晨晚禱、婚禮或者某個特殊的時刻鳴鐘提醒信徒。

參考文獻

  1. 淺談會眾唱詩在禮拜中的意義,青島市基督教網,2011-07-08
  2. 基督教中長老和牧師有何區別,愛問,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