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20世紀50年代末,在全國「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熱潮中,為適應上海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的需要,上海市委作出了建立上海農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前身)的決定。1959年,上海農學院應運而生,校址設在松江縣(現松江區)城北。這是上海市歷史上的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主辦的高等農業院校,掀開了上海高等農業教育的新篇章。1963年8月,因國家出現經濟、財政困難,上海農學院停辦。1978年10月,上海農學院在上海縣七寶(現屬閔行區)恢復重建。1999年9月,上海農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2002年3月,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2009年5月,進入教育部、農業部合作共建全國八所涉農高校行列。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4月,學院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個;農業科學、動植物科學和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三個學科入選ESI全球前1%學科行列。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學院共有教工人數243人,其中,專任教師155人,占教職工總數的64%。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的教師占35%(55人),副高職稱教師占45%(6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97%(150人),海外博士占28%(43人);有一年以上海外學習經歷的教師占78%(121人)。擁有3人,冠名講席教授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特聘教授2人,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3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2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4人,美國康奈爾大學唐氏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3人,國家公益性科研(農業)專項首席專家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青年項目入選者1人。
科研成果
1978—1996年,上海農學院取得科研成果234項,其中獲上海市、部級科技成果獎72項;組織科教興農、支農服務活動,進行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開發工作,先後在上海市郊和其他省區建立了30多個產、學、研基地。上農蜜脆豌豆、上農玉芹、上農珍珠菜、歐亞種葡萄、脫毒草莓等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分別在有關基地大面積推廣。嘉定區安亭鎮獼猴桃基地培育的4個優良品種,品質均超過進口的新西蘭品種。
201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到位科研經費總計3.8億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7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發表SCI[2]論文761篇,獲發明專利授權341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1件、授權軟件著作權25件,新品種審定31項。以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以及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視頻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設立博士後流動站條件,搜狐,2007-01-18
- ↑ 學術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都是什麼意思? ,搜狐,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