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道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道彎

三道彎,特指在舞蹈動作中的頭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狀的形態;廣義上講,「三道彎」是東方各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態之一。

簡介

中文名:三道彎

適用領域範圍:表演、舞蹈

表達式:舞姿造型

應用學科:文化藝術

基本內容

「三道彎」,特指在 舞蹈動作中的頭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狀的形態;廣義上講,「三道彎」是東方各 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態之一。

從地域的角度來講,位於 東亞地區的中國 文化圈內東西南北各文化板塊的 民間舞蹈匯成了很多種舞姿的「三道彎」。山東的 膠州秧歌、 陝北秧歌、 東北秧歌、 安徽花鼓燈、 雲南花燈廣為人知;西部的 弦子敦煌樂舞歷史悠久;東北部的 滿族舞蹈朝鮮舞蹈特色鮮明,呈現出紛繁的「三道彎」舞姿造型。

在中國的各民族的舞蹈中,漢族有其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秧歌。由此,「扭」在 漢族舞蹈中處處皆是,一個扭字,把 漢族民間舞蹈形象地勾勒出來。各種各樣的扭,各個地方的扭,都有所不同。 膠州秧歌是要調動全身各部位「扭、擰、韌、碾」循環往復,動作連綿不斷,富有激情,這形成了流動中的特有的「三道彎」。東北秧歌強調扭得「活」,扭得「浪」,扭出味道來。河北秧歌則有「扭」多於「跳」的特點。 海陽秧歌注重的是「扭中擺」。 陝北秧歌「扭」是關鍵。安徽花鼓燈舞蹈中,「三道彎」是它的亮相招式,無論是「 風擺柳」、「三點頭」還是「單背巾」、「鳳凰單展翅」,都呈挺拔向上的曲線造型。雲南花燈「歲得團」中出現的三道彎是將腰胯扭得大而靈活。這麼多種「扭」的姿態,把漢族人民大氣的舞蹈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藏族舞蹈舞姿秀美,也呈「三道彎」體態。比如,「 弦子舞」的突出特點是流暢、圓潤、 舒展。膝部既松馳又有控制的微顫是其動作核心,上身與 胯部輕微連續的逆向橫移,加上頭部的配合,形成的內在微妙的晃動,使得女性的律動美在這種舞蹈中發揮得恰到好處。

朝鮮族的舞蹈主要是「手足同時運動。」其中「輪迴舞」的動作有「扭與擰」、「前後翻」、「左右旋轉」等,這種手臂與身體形成的三道彎進而發展為太極形和螺旋形的舞姿。

滿族的舞蹈風格具體體現在:「腰身扭 曲三道彎,托耳 奔馬拉弓箭,摸鬢托肋單舉手,舉額 齊眉有曲線。」滿族舞蹈的胯部動作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通過頭、胸、頸和腿部與胯部的呼應,使身體呈現優美的S型。

以上這些 中國民間舞蹈的基本形態可以追溯到漢代。漢代的樂舞畫像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尤其在刻畫人物形態上普遍採用誇張手法把 舞妓腰部描繪得細如束絲、軟若柔枝。不但顯示出舞者身形的秀美,還將漢代舞蹈「翹袖撅臀」、「纖腰長袖」形成的「三道彎」形態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漢代歌舞對舞者自身的素質要求較高,比如西漢名舞人 趙飛燕,她腰肢纖細、身輕如燕,能夠在 方寸之地任意變幻造型,創造出美輪美奐的「三道彎」舞姿。在 中國舞蹈發展過程中, 唐代舞蹈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舞姿造型本身具有天然的 S型曲線,形成了直角三道彎和圓曲三道彎等諸般造型。舞者的身體形態都是 豐乳、 細腰、沖身、出胯、歪頭的「三道彎」。

以上是中國文化圈內的一些舞蹈脈絡及特徵。以下介紹一些其它國家影響較大的民族舞蹈。 埃及是東方舞的發源地,具有特殊的舞蹈 肢體語言, 埃及舞蹈的胯部扭動技巧既表現出女性的妖媚又體現出女性的健美,由此衝破了地域界線,在亞、非、歐三大洲舞壇被普遍仿效。

阿拉伯文化圈的 土耳其舞蹈以高原民族風格為主,同時融合了西方舞蹈特點而形成了自己的韻味,如「奇弗泰·泰而利舞蹈」是以扭動胯部和抖動肩胸為主要特徵的。由於扭動胯部要牽扯到腹部,所以土耳其舞又稱為「 肚皮舞」。 印度尼西亞的 巴厘舞是被譽為「東方希臘」的 巴厘島的傳統舞。巴厘舞刻意追求 曲線美,講究「三道彎」。它有代表身體造型的術語,說明技藝、律動的術語,表達音樂變奏的術語和8種表情術語。巴厘舞中腰肢、腳步、眼神的變換十分講求曲線造型或要嚴格遵循「8」字波動的語彙。如代表身體造型的術語叫「阿根姆」,它是舞蹈中的基本姿態,相當於芭蕾中的「阿拉貝斯」。巴厘舞最基本的動律特點就是身體各部分——軀幹、胳膊、腿、頭、眼、手等需要沿着弧線成S型路線運動,形成各種「三道彎」。 印度舞蹈是對世界舞蹈產生較大影響的舞種。受佛教的影響,印度舞蹈中許多造型姿態中的手勢都表達一定的宗教含意,各式各樣的三道彎姿態均來自於手勢,舞蹈的主要語彙就是手勢,如「卡拉那」術語是指手、腳、身體並用的舞蹈姿態。各種手勢的運用在舞蹈中轉換成多種舞姿的三道彎造型。 受到 印度舞影響的泰國柬埔寨緬甸老撾各國的舞姿與印度舞大同小異,尤其是泰國與柬埔寨兩國,由於歷史上曾互為宗屬,他們的傳統舞中有許多相似之處。緬甸的 羅舞也受到了 印度文化的直接影響,這種舞蹈主要用豐富的手語動作表現生動的舞姿造型,它注重腰腿的柔軟,「三道彎」的線條圓潤而流暢。

康提舞斯里蘭卡傳統並具代表性的舞蹈,由於這種舞蹈的表演內容大都取材於和動物有關的 神話故事,所以這種舞蹈的動作蘊含野性,講究氣勢。由於要模仿各種動物的形態, 康提舞中手的造型變換十分靈活,各種動作隨着手臂的伸縮在人體 自然美的基礎上變化為多種姿態。康提舞中,手的造型基本是虎口張開的掌式,手掌不斷翻動,手臂保持在與前胸水平的位置上,同時大量運用腰部與胸部的聯合律動,頭部還要隨着身體的韻律而晃動。並且,眼睛始終要隨着手的運動而轉動,身體的重心向下,舞蹈中人體呈現出由下至上產生的律動狀態,從而形成了有別於他國的「三道彎」特色。

以上講到的各國各民族的舞蹈都獨具特色,這些舞蹈相互之間的審美理念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是,就「三道彎」而言,東方舞蹈中將頭部、身軀與四肢組合統一為S型的姿態,構成了這些舞蹈中最自然最基本的造型。    奇妙的「三道彎」,神秘的「三道彎」,魅力無窮、異彩紛呈的「三道彎」。它來自山巒的逶迤,來自水波的漣漪,來自 雲中霧裡的龍蛇,來自搖曳婆娑的 花影,來自 彎彎的月亮,來自迴旋的清風,來自源遠流長的 東方文化審美 心理定勢,來自 亞細亞大地的生態地貌……當然,它更來自於 婀娜多姿的女性體態本身。 [1]

參考文獻

  1. 三道彎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