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塊厝 (屏東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如鄉

圖片來自udn

三塊厝,是臺灣屏東縣九如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三塊村不含西半葉的西北半部及東邊南側凸出部分、大坵村不含西南端及南部凸出部分的東南端及東部凸出部分的東大半部、九塊村北端。

歷史

台灣日治初期,三塊厝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三塊厝莊」,隸屬於港西上里。昔日該莊西北邊一小段隔荖濃溪南支分流(二重溪,今荖濃溪下遊河道)與三張廍莊為界,北與塔樓莊為鄰,東與後庄為鄰,南邊為九塊厝莊,西邊隔淡水溪(今高屏溪)與溪埔莊為界。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莊隸屬於阿猴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12月,阿猴廳改名為阿緱廳。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4月,該莊編入「九塊厝區」,隸屬於阿緱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九塊厝區仍隸屬於阿緱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為「三塊厝」大字,隸屬於高雄州屏東郡九塊莊[1]

戰後九塊莊改制為九塊鄉,隸屬於高雄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46年(民國35年)4月,原屬高雄縣之萬丹鄉長興鄉(含今麟洛鄉)、九塊鄉劃入省轄屏東市,改稱萬丹區長治區九如區,村亦改制為里。1950年(民國39年)10月,高、屏分治,屏東市改制為縣轄市,隸屬於屏東縣,萬丹區、長治區、九如區改制為萬丹鄉、長治鄉九如鄉,亦隸屬於屏東縣,里再改制為村。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三塊厝、水尾、大坵園、王厝廍(西大半部)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交通

國道3號又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貫穿台灣西部的兩條縱向高速公路之一,經過本地區北部邊界地帶,並在本地區東部邊界北側不遠的省道台3線交會處設有九如交流道。由此可快速前往國道3號沿線各地。

省道台3線俗稱「內山公路」,是臺北屏東的幹道,經過本地區東部邊界外不遠處。由該道路北行可前往里港鄉高雄市美濃區/旗山區邊界地帶、旗山區、內門區臺南市南化區等地;南行可前往九如鄉九如市區、屏東市,並止於省道台1線路口。

鄉道屏16線是三塊厝至後庄的道路。

鄉道屏18線是塔樓至彭厝的道路。[2][3]

學校

參考文獻

  1. 台灣總督府、台灣日日新報社合編 (編).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2. 屏東縣里港鄉行政區域圖.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1月. 
  3. 屏東縣鹽埔鄉行政區域圖.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