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陳思王曹植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國志·陳思王曹植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①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雀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植嘗乘車行馳道②中,開司馬門③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註:①倩人:請人(代筆)。②馳道:也稱御道,專供天子行車之路。③司馬門:即宮門,每門有司馬主管,故名。
譯文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以及數十萬字辭賦。他還擅長寫作。曹操曾看過他的文章,問他:「你是央求人代筆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兒開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筆就能寫成文章,但請父親當面試試就知道了,幹麼要求人代筆呢?」 當時恰逢鄴城銅雀台落成,曹操把兒子們都帶上台去,讓他們各自作一篇賦。曹植落筆如飛,轉眼寫成,而且寫得值得欣賞。太祖對曹植的才能非常讚賞。曹植天性隨和平易,不抖威風擺架子,他使用的車馬、自身的裝飾打扮都不追求華麗,每次拜見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問題詰難他,他都能應聲對答,因此,特別得到曹操寵愛。
曹操帶兵去攻打孫權,安排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說:「我先前當頓邱令時,只有二十三歲,想想當時的所作所為,至今我也不後悔。現今你也二十三歲了,可以不努力嗎!」曹植一方面憑藉自己出眾的才華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還有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作為輔佐,曹操猶豫不決,幾次想把他立為太子。然而曹植行事我行我素,語言又不謹慎檢點,飲酒也沒有節制。而以後成為文帝的哥哥曹丕卻暗用權術對付他,曹丕懂得掩蓋自己的真情實意,善於裝模作樣曲意逢迎,贏得人們的良好印象。宮女和曹操身邊的人都一齊替曹丕講好話,因此曹丕就被立為太子。有一次,曹植曾乘車在專供皇帝行車的御街上行駛,徑直從司馬門出宮。
曹操知道後非常惱怒,管理守衛宮門的官員被處死。從此就加強了對諸侯的法規禁令,而曹植也日漸失寵。曹操一方面擔心自己死後出現禍亂,一方面又因為楊修很有才華,足智多謀,並且更因為他是袁紹、袁術的外甥,於是就捏造罪名殺了楊修。曹植內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兼征虜將軍,想派他帶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喚曹植前來要告誡他應注意的事宜。曹植卻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罷免了他。[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