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曹休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曹休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曹休字文烈,太祖從子也。天下亂,宗族各散去鄉里。休年十餘歲喪父,獨與一客擔喪假葬,攜將老母,渡江至吳。以太祖舉義兵,易姓名轉至荊州,間行北歸,見太祖。太祖謂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駒也。」使與文帝同止,見待如子。常從征伐,使領虎豹騎宿衛。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太祖謂休曰:「爾雖參軍,其實帥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

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太祖拔漢中,諸軍還長安,拜休中領軍。文帝即王位,為領軍將軍,錄前後功,封東陽亭侯。夏侯惇薨,以休為鎮南將軍,假節都督諸軍事,車駕臨送,上乃下輿執手而別。孫權遣將屯歷陽休到擊破之又別遣兵渡江燒賊蕪湖營數千家遷征東將軍領揚州刺史進封安陽鄉侯 帝征孫權,以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督張遼等及諸州郡二十餘軍,擊權大將呂范等於洞浦,破之。拜揚州牧。明帝即位,進封長平侯。吳將審德屯皖,休擊破之,斬德首,吳將韓綜、翟丹等前後率眾詣休降。增邑四百,並前二千五百戶,遷大司馬,都督揚州如故。

太和二年,帝為二道征吳,遣司馬宣王從漢水下,督休諸軍向尋陽。賊將偽降,休深入,戰不利,退還宿石亭。軍夜驚,士卒亂,棄甲兵輜重甚多。休上書謝罪,帝遣屯騎校尉楊暨慰諭,禮賜益隆。休因此癰發背薨,諡曰壯候,子肇嗣。

譯文

曹休字文烈,是太祖的族侄。(當時)天下大亂,曹氏宗族各自離散回歸鄉里。曹休十多歲時父親去世,他自己與一位客人處理喪事,把父親暫時安葬了(沒有舉行正式的葬禮),(然後)他帶着母親,渡江到了吳郡。因太祖興起正義之師(討伐叛賊),他隱姓埋名輾轉來到荊州,又從小路行走回到北方,去見太祖。太祖對部下說:「這是我們家的『千里馬』呀!」曹操讓他與文帝在一起,待他如親骨肉。曹休常隨太祖四處征伐,太祖讓他負責虎豹騎兵部隊的宿營警衛工作。劉備派部將吳蘭駐守下辯,太祖派曹洪去征討,讓曹休擔任騎都尉,參與曹洪的軍事謀劃。太祖對曹休說:「你雖然只參與軍事謀劃,但其實你也是統帥。」曹洪聽了這話,也將很多事情交與曹休負責。劉備派張飛駐紮在固山,想截斷曹軍的後路。

眾人議論紛紛,猶豫不決,曹休說:「賊兵如果確實要斷我們的後路,就應該悄悄地行軍。如今卻事先大造聲勢,這說明他們不會這樣做(而是另有預謀)。我們應該趁他們尚未集結,突然攻擊吳蘭,吳蘭被擊敗那麼張飛自然會撤退。」曹洪聽從了曹休的建議,進兵攻打吳蘭,大敗昊蘭,張飛果然撤兵。太祖攻克漢中後,各路人馬都回到長安,任命曹休為中領軍。曹丕即位後,任命曹休為領軍將軍,統計曹休前後的功勞,封他為東陽亭侯。

夏侯惇去世後,皇上任命曹休為鎮南將軍,假皇帝的符節而督領各部隊的軍事,(他率軍遠征時)皇上親自送行,下車拉着曹休的手與他告別。孫權派將領駐守歷陽,曹休率大軍殺到,大敗孫權軍隊,曹休又另外派兵渡過長江,燒毀了孫權設在蕪湖的數千處營盤。戰後,曹休升為征東將軍,擔任揚州刺史一職,進而被封為安陽鄉侯。皇上親自率軍征討孫權,委任曹休為征東大將軍,代表皇上督率張遼以及各郡縣一共二十餘路人馬,在洞浦進擊孫權的大將呂范的隊伍,大敗他們。曹休又被任命為揚州牧。明帝繼位後,曹休晉升被封為長平侯。東吳將領審德駐紮在 皖城,曹休擊破審德並殺了他,東吳將領韓綜、翟丹先後率部到曹休處投降。曹休的封地增加四百戶,加上以前的封地達到二千五百戶,升為大司馬,仍督領揚州。

太和二年,皇上兵分兩路征討吳國,派司馬懿從漢水進軍,督率曹休各支部隊攻打尋陽。東吳的將領詐降,曹休領兵深入到東吳境內,戰況對曹休不利,曹休帶兵退到石亭宿營。半夜時軍營騷動,士兵慌亂奔逃,丟失了很多兵甲和輜重。曹休向皇帝上書承認過錯並請求處罰,皇上派屯騎校尉楊暨安慰、勸解(他),(皇上給予的)禮遇、賞賜更加豐厚。曹休因這一仗的失利(深受打擊),後背長了大毒瘡,最後毒瘡發作而死,被諡為「壯侯」,兒子曹肇繼承了爵位。[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