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孫和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孫和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孫和字子孝,少以母王有寵見愛,好學下士,甚見稱述,赤烏五年,立為太子,時年十九。闞澤為太傅,薛綜為少傅,而蔡潁、張純、封俌、嚴維等皆從容侍從。

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奸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和謂晏曰:「文武在事,當能幾人,因隙構薄,徒相危害。豈有福哉?」遂兩釋之,使之從厚。和常言:「當世士人宜講修術學,校習射御,以周世務,而但交遊博奔以妨事業,非進取之謂。」後群寮侍宴,言及博弈。和以為「妨事費日而無益於用,勞精損思而終無所成,非所以進德修業,積累功緒者也。且志士愛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論以矯之。於是中庶子韋瞻退而論奏。和以示賓客。時蔡穎好弈,直事在署者斆①焉,故以此諷之。

王夫人與全公主有隙。權嘗寢疾,和祠祭於廟,和妃叔父張休居近廟,邀和過所居,全公主使人覘視,因言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又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權由是發怒,夫人憂死,而和寵稍損,懼於廢黜。魯王霸覦滋甚,陸遜、吾粲、顧譚等數陳嫡庶之義,理不可奪,全寄、揚竺為魯王霸支黨,譖訴日興。粲遂下獄誅,譚徒交州,權沈吟者歷年,後遂幽閉和。於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請和。權登白爵觀見,甚惡之,敇據、晃等無事忩忩②。權欲廢和立亮,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書,稱引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晉國擾亂。權大怒,族誅正、象,竟徙和於故郫,群司坐諫誅放者數十,眾成冤之。大元二年正月,封和為南陽王,遣之長沙。

【注釋】 ①斆:xiào,效仿xué;古同「學」,學習。②忩:cōng cōng,紛爭。

譯文

孫和,字子孝,是孫慮的弟弟。他小時候因為母親王夫人受孫權的寵愛而被孫權所喜愛,十四歲時,就安排他為宮廷侍衛,讓中書令闞澤教他學習經傳典籍六藝。他愛好學習,禮賢下士,頗為人們所讚譽。

赤烏五年(242),被冊立為太子,當時十九歲。闞澤任太傅,薛綜為少傅,而蔡穎、張純、封亻甫、嚴維等都是他的陪侍隨從。當時司法官員多用條例律書來問罪,孫和認為奸猾狂妄之徒,將利用訟事摻雜個人私情,從而產生為禍作歹的念頭,此風不可助長,上表表示應當杜絕。又都督劉寶狀告中庶子丁晏,丁晏也狀告劉寶,孫和對丁晏說:「文武官員稱職主事,能有幾人?因有矛盾就相互翻臉攻擊,都企圖坑害對方,這怎麼會有福運呢?」於是他對雙方進行勸釋調解,使他們相互交往厚待。他常說當世的才學之士應探研講習學問,操演熟習武功,以勝任當世事務,而只知交遊下棋以妨礙事業,不是進取的態度。後來群臣出席他的宴會,言談中說到下棋,孫和認為此玩藝只能妨礙事務浪費時光而毫無用處,耗勞精神費盡思慮而一無所獲,不是可用來增進德行致力功業,積累功績的行為。而且有志之士愛惜光陰珍惜精力,君子的最大願望是功德崇高如山行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此種等級為恥。

天地之長久,而人處天地之間,有如白駒過隙,年齡很快衰老,青春一去不返。舉凡人生所憂者,就在於人的欲望所不能杜絕的那些東西,如果真能杜絕無益的慾念來遵循道義的路徑,拋棄不必要的事情以培植功業的根基,對於人的名聲品行,難道不是良好之事嗎?當然,人的欲望不能沒有戲嬉娛樂,而戲嬉娛樂的愛好,也在於飲宴書琴騎射等方面,何必非得下棋不可,然後才感到快樂呢?於是命令陪坐者中的八個人,各自寫出評判下棋行為的論文以矯正時弊,於是中庶子韋日翟回家後寫了一篇論文奏上,孫和將文章出示給賓客傳閱。其時蔡穎喜歡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職者不少人都跟着他學,故此孫和用這個方法規勸他。

在這以後王夫人與全公主有了矛盾。孫權曾大病臥床,孫和到太廟祭祀,孫和的妃子的叔父張休的住所離太廟很近,就邀孫和到他家逛逛。全公主派人跟隨監視,藉機向孫權進讒說太子不在太廟裡,而專往妃子家去謀劃事情,又說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孫權因此發怒,王夫人猶豫而死,而孫和所受寵信日益減損,害怕自己被廢除。魯王孫霸圖謀太子之位的欲望更為強烈,陸遜、吾粲、顧譚等多次向孫權陳述區分和明定嫡庶的道義,指出按理太子之位不能被剝奪,全寄、楊竺是魯王孫霸的黨羽,他們天天在孫權面前讒毀。

吾粲終於被關進監獄處死,顧譚被流放交州,孫權猶豫了好幾年,後來終於將孫和軟禁,於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率領眾多將吏頭上抹泥,將自己捆綁起來,接連幾天到宮門外為孫和求情。孫權登上白爵觀望,非常反感這種行徑,斥責朱據屈晃等是無理取鬧。孫權打算廢除孫和,冊立孫亮為太子,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書,引述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以致晉國大亂的史實進行勸諫,孫權大怒,將陳正,陳象滿門抄斬,最後將孫河流放到故鄣,群臣中因勸諫而被誅殺流放的多達幾十人。人們都為他們感到冤屈。太和二年正月,封孫和為南陽王,派他去了長沙。[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