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周瑜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周瑜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初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於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

五年,策薨,權統事。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

初瑜見友於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譯文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城人。當初,孫堅發起義兵討伐董卓,孫堅搬家到舒城。孫堅的兒子孫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間關係很好,周瑜推讓道路南邊的大宅來作為孫策家的屋舍,還拜見了孫策的母親,兩家的財物生活用品共用。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楊太守,周瑜前往探視他。正趕上孫策帶兵東渡,到達歷陽後,孫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帶領人馬迎接孫策。孫策十分高興:「我得到你的幫助,事情就能成功了!」周瑜跟隨孫策進攻橫江、當利,都順利攻克。又渡江進攻秣陵,擊潰笮融、薛禮,轉頭攻占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逃走,而孫策的人馬已有數萬。不久,袁術派遣他的從弟袁胤代替周尚當太守,周瑜和周尚都回到了壽春。袁術想要周瑜當他的將領,周瑜發現袁術是不能成大事的人,於是請求當居巢的長官,想借路返回東吳,袁術聽信了他。於是從居巢返回東吳。這一年是建安三年。孫策親自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馬上給他配置了兩千士兵、五十騎。周瑜這一年(正好)二十四歲,吳中人民稱呼他為周郎。

建安五年,孫策死了,孫權統領事務。建安十三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都督。這年九月,當時劉備被曹操攻破,想要帶領軍隊向南渡江。劉備和魯肅在當陽遇到,於是在一起商量大事,於是就進駐夏口,派諸葛亮去拜訪孫權,孫權於是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人和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在赤壁相遇。當時曹操的軍隊已有疾病,一開始交戰,曹操的軍隊便敗退了,曹操帶領軍隊駐紮在江北。周瑜等人在江南。周瑜於是準備了數十艘輕快的戰艦,用柴草裝在其中,用油灌在其中,用帷幕把船裹上,上面豎上旗子,先用書信向曹操報告,用自己想投降來欺騙他。又預備小舟,將它們系在大船後面,於是就按照次序前進。曹操的將士們都伸長脖子在看,都指着說這是黃蓋來投降。黃蓋翻開這些船,這些船同時點火。當時風很大,把岸上的駐紮營地都燒了。頃刻間,濃煙烈火鋪天蓋地,被淹死和燒死的人和馬不計其數。曹操軍隊於是戰敗,退回保住了南郡。

孫權授予周瑜偏將軍之職,兼任南郡太守。劉備以左將軍的身份領荊州牧,治理公安。劉備到吳京城與孫權見面,周瑜上疏道:「劉備有梟雄的姿態,而且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絕對不是長久屈居人下的人。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把劉備留在吳地,為他建造宮室,贈送美女古玩;再把關張分開,各置一方,大事就可以定下來了。」孫權因為曹操在北方,自己應該廣泛招賢納士,又害怕劉備很難短期制服,所以沒有採納周瑜的意見。這時,劉璋是益州牧,境外有張魯侵略,周瑜於是進京拜見孫權說:「現在曹操新敗,劉璋才開始害怕,是因為他沒有和將軍您一起舉兵攻曹。我願意和奮威將軍一起攻取蜀地,得蜀之後兼併張魯,再留奮威將軍守衛蜀地,和馬超結盟。我回來和您占據襄陽來壓制曹操,這樣就可以圖謀北方了。」孫權允許了他的建議。周瑜回到江陵後,整備行裝,行軍途中在巴丘病亡,當時才三十六歲。

當初周瑜被孫策認為是朋友,太妃又讓孫權以兄長之禮侍奉周瑜。當時孫權還是將軍,將士門客們對孫權禮節上還比較簡單,但唯獨周瑜先表達敬意,已經實行臣子和君王的禮節。周瑜年少時曾精心鑽研音樂,即使在飲酒三爵之後,彈奏者有什麼差錯,他也必定聽得出來,聽出來就會回頭望一望,所以當時有人編出歌謠:「曲有誤,周郎顧。」 [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