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司馬芝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司馬芝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司馬芝字子華,河內溫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於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獨坐守老母。賊至,以刃臨芝,芝叩頭曰:「母老,唯在諸君!」賊曰:「此孝子也,殺之不義。」遂得免害,以鹿車推載母。居南方十餘年,躬耕守節。

太祖平荊州,以芝為菅①長。時天下草創,多不奉法。郡主簿劉節,舊族豪俠,賓客千餘家,出為盜賊,入亂吏治。頃之,芝差節客王同等為兵,掾史據白:「節家前後未嘗給徭,若至時藏匿,必為留負。」芝不聽,與節書曰:「君為大宗,加股肱郡,而賓客每不與役,既眾庶怨望,或流聲上聞。今調同等為兵,幸時發遣。」兵已集郡,而節藏同等,因令督郵以軍興詭責縣,縣掾史窮困,乞代同行。芝乃馳檄濟南,具陳節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節代同行,青州號芝「以郡主簿為兵」。

遷廣平令。征虜將軍劉勛,貴寵驕豪,又芝故郡將,賓客子弟在界數犯法。勛與芝書,不著姓名,而多所屬託,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後勛以不軌誅,交關者皆獲罪,而芝以見稱。

黃初中,入為河南尹,抑強扶弱,私請不行。會內官欲以事托芝,不敢發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猶憚芝,不為通。芝為教與群下曰:「蓋君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夫設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聞,吏之禍也。君劣於上,吏禍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於是下吏莫不自勵。後為大司農。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重谷。方今二虜未滅,師旅不息,國家之要,惟在谷帛。專以農桑為務,於國計為便。」明帝從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與賓客談論,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卒於官,家無餘財,自魏迄今為河南尹者莫及芝。 【注】 ①菅:地名,在今山東單縣北。②廉隅:本指稜角,後喻人品行端正。

譯文

司馬芝,字子華,河內溫縣人。年輕時是一個讀書人,到荊州去躲避戰亂,在魯陽山里遇到強盜,同行的人們都丟下年老體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馬芝一個人坐在那裡守護老母親。強盜來到後,用刀逼着司馬芝,司馬芝叩頭說道:「我的母親年紀很大了,她的養老送終問題就拜託諸位了。」強盜們說:「這是個孝子啊!殺他是不義的。」司馬芝於是能免於被殺,用小車把母親推走了。司馬芝在南方住了十幾年,親自耕種,恪守禮義節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荊州,任命司馬芝主管菅縣。當時天下政權剛剛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劉節是舊日的大家族子弟,為人豪爽俠義,擁有一千多位賓客,外出就做盜賊,回到官署里則擾亂吏治。不久,司馬芝派遣劉節的門客王同等人去當兵,掾史據實稟告說:「劉節家裡從來就沒有派人服過徭役,如果他們到時把人藏起來,您一定要為滯留誤期而負責的。」司馬芝不聽,給劉節寫了封信說:「您是這裡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賓客經常不參與勞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懷怨恨和不滿,或許關於你的不好的流言會使上面聽到。現在徵發王同等人去當兵,希望您能按時派遣他們出發。」士兵們已經在郡里集結了,但劉節把王同等人藏了起來,還乘機讓郡督郵以徵兵為藉口去訛詐責問縣裡。縣裡的掾吏沒有辦法,請求讓自己代替王同去當兵。司馬芝就派人騎快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濟南,信上詳細列舉了劉節的罪狀。太守郝光歷來敬重信任司馬芝,當即下令讓劉節代替王同去當兵,青州人稱司馬芝「能讓郡主簿去當兵」。

後來司馬芝升作廣平縣令。征虜將軍劉勛,地位尊貴,受寵驕橫。他又是司馬芝原來所在郡里的將軍。劉勛賓客和弟子們在司馬芝的管界內多次犯法。劉勛給司馬芝寫信,不署上姓名 ,卻在信中多次囑託司馬芝幫忙。司馬芝沒有給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處理。以後劉勛由於行為不軌被誅殺,與劉勛交往並有關聯的人全都獲罪,而司馬芝卻因為不徇私情而被人們稱道。

黃初年間,司馬芝被調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強,扶持貧弱,私下請託也行不通。正遇宮中太監想托司馬芝辦事,又不敢開口講,就通過司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傳話。董昭也害怕司馬芝,沒有替他傳話。司馬芝對眾位屬下教導說:「君王能設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違犯。官吏能違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聽不到。設定法令卻有人違犯,這是君王的無能;違犯法令卻讓君王聽到了,這就是官吏的災禍。君王在上無能,官吏在下遭受災禍,這 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呀。各位難道能不嚴格要求自己嗎?」於是下屬都自我勉勵。後來擔任大司農。司馬芝上奏說:「君王治理國家,以農業為本抑制工商業的發展,致力於農業發展 。如今兩方敵虜沒有消滅,戰爭沒有停止,國家的機要,在於谷帛。專門把農桑作為重要的事務,在國家的策略方面是很有利的。」明帝聽從他。

司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潔方正自矜。他和賓客們談話時,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當面駁斥對方的不足,回來後也不會說什麼不同的話。司馬芝在任職期間死去,家裡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自從魏國建立以來到現在,歷任河南尹中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他。[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