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任峻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任峻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也。漢末擾亂,關東皆震。中牟令楊原愁恐,欲棄官走。峻說原曰:「董卓首亂,天下莫不側目,然而未有先發者,非無其心也,勢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為之奈何?」峻曰:「今關東有十餘縣,能勝兵者不減萬人,若權行河南尹事,總而用之,無不濟矣。」原從其計,以峻為主簿。峻乃為原表行尹事,使諸縣堅守,遂發兵。會太祖起關東,入中牟界,眾不知所從,峻獨與同郡張奮議,舉郡以歸太祖。峻又別收宗族及賓客家兵數百人,願從太祖。太祖大悅,表峻為騎都尉,妻以從妹,甚見親信。

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給軍。是時歲飢旱,軍食不足,羽林監穎川棗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軍器糧運。賊數寇抄絕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陣以營衛之,賊不敢近。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為都亭侯,邑三百戶,遷長水校尉。陳留太守棗祗,本姓棘,先人避難,易為棗。隨太祖共舉義兵,周旋征討。太祖使為屯田都尉,施設田業。其時歲則大收,豐足軍用,摧滅群逆,以隆王室。不幸早沒,祗子處中,加官封爵,以祀祗不朽之事。峻寬厚有度而見事理,每有所陳,太祖多善之。於饑荒之際,收恤朋友孤遺,中外貧宗,周急繼乏,信義見稱。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無子,國除。文帝追錄功臣,諡峻曰成侯。復以峻中子覽為關內侯。

譯文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縣人。東漢末年,董卓擾亂,關東都感到震驚。中牟縣令楊原又發愁又害怕,想要棄官逃走。任峻勸楊原說:董卓為首作亂,天下的人沒有不怨恨的,然而沒有先討伐董卓的人,不是沒有討伐董卓的想法,而是形勢條件不成熟不敢罷了。您如果能夠帶頭,必定有人響應。楊原說:那該怎麼辦呢?任峻說:現在關東一帶有十幾個縣,能拿起兵器作戰的不少於一萬人,您如果暫時代理河南尹的職事,統一指揮,不會不成功的。楊原聽從了他的計策,任用任峻做河南尹的主簿。

任峻就替楊原上表陳述代行河南尹的事情,讓各個縣堅守縣城,於是發兵討伐董卓。恰巧曹操也從關東起兵,進入中牟縣的地界,眾人無所適從。任峻單獨和同郡的張奮商議,讓全郡歸附曹操。任峻又另行召集同族人以及賓客、家兵共幾百人,願意跟隨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上表讓任峻擔任騎都尉,把自己的堂妹嫁給他,很被親近信任。曹操每次出征討伐,任峻常常作為留守來供應部隊給養。這一年天旱人飢,軍糧不足,羽林監潁川人棗祗建議建立屯田制,曹操讓任峻擔任典農中郎將。任峻招募老百姓在許都附近屯田,收到租谷幾百萬斛。於是(曹操)在郡國內普遍設置了屯田官,幾年之內,凡實行屯田的地方都積蓄了糧食,倉庫都堆滿了。官渡大戰的時候,曹操讓任峻主管運送軍械兵器和糧食。亂賊多次在途中搶劫掠奪,截斷運送軍糧的交通要道,於是任峻就讓一千輛馬車組成一隊,分十路並行,組成雙層軍陣的隊伍分前後左右護衛運糧馬車,使敵賊不敢接近了。

軍隊的強大和國家的富饒,從棗袛時開始到任峻時完成。曹操認為任峻勞苦功高,就上表封他做都亭侯,食邑三百戶,又升遷為長水校尉。陳留太守棗袛,原本姓棘,先祖避難時,改姓為棗。跟隨曹操一同起兵,四處征討。太祖任命他擔任屯田都尉,為流民設置田業。當年就獲大豐收,補足了軍用,摧毀了各路叛逆,使王室興隆。棗袛的兒子棗處中,提升了官職,封了爵位,來祭祀棗袛永垂不朽的功業。任峻為人寬厚而有氣量,又通曉事理。每次有建議,曹操都很贊成。在國內饑荒的時候,任峻收養撫恤朋友的遺孤,中表親戚貧困的族人,有急事或缺什麼,都不斷地周濟他們,因為重信義而被稱讚。建安九年去世,曹操傷心哭了好久。任峻的兒子任先繼承封爵。任先去世,沒有後代,除去封國。魏文帝追記功臣事跡時,給任峻的諡號是成侯。又將任峻的次子任覽封為關內侯。[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