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書法屋的圖片

三(拼音:sān)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由三橫組成,每橫都是表數符號。三本義是數目的名稱,是二和四之間的整數,又表示序數第三,由此又引申表示多次或多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三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

筆畫數; 3

四角碼; 1010₁

倉頡; mmm

異體字; 叄、弎、ࢦ�

鄭碼; CD

字級; 一級

平水韻; 下平聲·十三覃

五筆; dggg

統一碼; 4E09

筆順; 橫、橫、橫

詞義

1、基本詞義

(1)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維空間。~部曲。~國(中國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數:~思而行。~緘其口。

2、數詞

(1)指事。本義:數目。二加一之和。

(2) 同本義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東漢·許慎《說文》

三,數名。--《廣韻》

二與一為三。--《莊子·齊物論》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王三賜命。--《易·師》。荀注:"三者陽德成也。"

結恨三泉。--《後漢書·袁紹傳》。注:"三者數之小終。"

紀之以三。--《國語·周語下》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

公(袁可立)乞骨骸者七,辭銜者三。--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時套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三節(農曆二月一日中和節、三月三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三學(太學、武學、宗學;或指府學、州學、);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頓);三腳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時地方官署中吏役的總稱);三已(謂三度或多次罷官),三五(謂十五天;十五歲)。

(4) 表示多數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魯仲連辭讓者三。--《戰國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臟);三傳(指多知古事,有才學的人);三江(是長江流經武漢地區附近的主流與支流等眾多水道的總稱);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徵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為耦,三耦則六人)

3、名詞

(1) 指歷中九宮的第三宮,即東方震位 [third palace]。


如:三(九宮術謂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師 [monarch;father,teacher]。

如:三尊(三種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師)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

如:三一(傳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氣(指天、地、人之氣);三極(三才,天、地、人)。三儀(謂天、地、人)。三靈(指天、地、人)。三官:天地人官,天地人。天地水官,堯舜禹。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時魯國宣公、成公、襄公三國君)。三皇五帝(泛指遠古時代的帝王)。

三皇古始造字,釋義天地間養生水和氣。代表禾物參。養生蒼靈。

三皇:天地泰皇,天皇、地皇、泰一。天地人黃:伏羲、 燧人、神農。

(5) 指三顆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詩·唐風·綢繆》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兩兩相比,稱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學用語。中國古代思想家用以稱天地氣合而生萬物的和氣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語,指由精、神、氣三者混而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8) 姓。

漢語方言

漢語拼音(普通話):sān

注音符號:ㄙㄢ

日語吳音:サン(現代假名遣,san)、サム(歷史假名遣,samu)

日語漢音:サン(現代假名遣,san)、サム(歷史假名遣,samu)

朝鮮漢字音:삼 (sam)

漢越音:tam

藏語:gsum

漢語上古雅言擬音:soom、suum、siuem、sem、sum

漢語中古廣韻音:sam

漢語粵語:saam1 saam3

漢語客家話:[梅縣腔] sam1 sam5 [寶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語拼音字彙] sam1 [海陸豐腔] sam1 sam3 [東莞腔] sam1 [沙頭角腔] sam1 [台灣四縣腔] sam1 sam3 [陸豐腔] sam1

漢語湘方言:sán

漢語潮州話:san1 sam1 (saⁿ sam)

漢語吳方言:sê

漢語贛方言:san

漢語閩方言:sa、sam、tam

漢語關中方言:san、dan

漢語河湟方言:san

漢語西南官話:san

漢語晉方言:san、sam

漢語冀魯官話:sán

漢語遼膠官話:sán

漢語蘭銀官話:sai

漢語江淮官話:sàn

漢語河南方言:san

備註:"三"和"叄"是兩個字,不是同一字的簡體繁體。

相關諺語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三過家門而不入。

3、小三(雖無夫妻之名但長期與已婚的人保持情人關係的人,指原配意外的第三者)。

相關成語

二意三心: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堅定。

二桃殺三士 士:武士。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比喻借刀殺人。 二三其節:二三:指不專一。三心二意,沒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專,反覆無常。

二帝三王: 二帝: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二次三番:蕃:遍數。不止一次,反覆的。

重三疊四:形容多次重複。

語四言三:指信口亂說閒話。

壹倡三嘆:指一人歌唱,三人應和。

一飯三吐哺: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

一而二,二而三: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蹄閒三尋:指馬奔走時,前後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事無三不成: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後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三拳兩腳: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三薰三沐:①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中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三沐三薰:再三沐浴薰香。表示鄭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句話不離本行:行:行當,職業。指人的言語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職業範圍。

三句不離本行:本行:個人從事的行業。形容一說話總要講到自己從事的行業。

三夫成市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人長相醜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後不成人樣子。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詈詞。罵人長相難看。

三分鼎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疊陽關: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並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覆三次,故稱"三疊"。

二心三意: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繩: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後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後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白璧三獻: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八難三災: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朱弦三嘆:《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後因以"朱弦三嘆"指稱音樂的美妙。 晝日三接:一日之間三次接見。形容深受寵愛禮遇。

至再至三:指一而再,再而三。

遮三瞞四:謂說話、做事多方掩飾,不爽快。

攢三集五:見"攢三聚五"。

再衰三涸:見"再衰三竭"。

餘聲三日:語出《列子·湯問》:"(韓娥)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後因以"餘聲三日"形容樂聲餘韻無窮,不絕於耳。 有三有倆:謂有富餘錢財。


一獻三售:見"一獻三酬"。

一獻三酬:《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後因以"一獻三酬"謂人臣過蒙寵幸。亦作"一獻三售"。

一歲三遷:比喻官職升得極快。

一時三刻:同"一時半刻"。

一日三月:《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後以"一日三月"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日三歲:《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後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覆:同"一日三復"。

一日三復:謂在一天之內多次反覆玩味。

一舉三反:《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以"一舉三反"指善於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倡三嘆:《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謂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餘味,令人讚賞不己。倡,亦作"唱"。

陽關三迭: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迭:反覆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後也比喻離別。 楊穿三葉:《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原謂射技高超。後亦喻兄弟三人相繼科舉及第。

言三語四: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咸五登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咸,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於三王之上也。"後因以"咸五登三"謂帝德廣被,同於五帝而超於三王。 五申三令:三令五申。謂再三告誡。

五典三墳:猶言三墳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亡秦三戶:《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後因以"亡秦三戶"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推三阻四:找各種藉口推託、阻撓。

條三窩四 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挑三檢四:見"挑三揀四"。

挑三豁四:謂挑撥是非。

挑三撥四:見"挑三豁四"。

蹄閒三尋:見"蹄間三尋"。

蹄間三尋:指馬奔走時,前後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 湯去三面:《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後因以"湯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詩家三昧:作詩的訣竅。

事不過三:謂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 三貞五烈:見"三貞九烈"。

三折肱為良醫: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後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三災六難:見"三災八難"。

三怨成府:言與三人結怨則仇恨集身,難以免禍。

三盈三虛:盈:滿。虛:空。指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形容講學效果好,影響大。 三陽交泰:見"三陽開泰"。

三言兩句:見"三言兩語"。


三言訛虎:猶三人成虎。

三熏三沐:①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三心兩意:見"三心二意"。

三寫易字:晉葛洪《抱朴子·遐覽》:"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後以"三寫易字"謂古書傳寫易致差錯。 三寫成烏:同"三寫易字"。

三徙成國:見"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聖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三窩兩塊:①謂有多房妻妾。②指眾多的子女。 三瓦兩巷:見"三瓦兩舍"。

三吐三握:《史記·魯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後以"三吐三握"為求賢殷切之典。 三頭六證:眾多的人證。

三頭六面:謂當着眾人或有關各方之面。 三頭兩日:三二天。形容時間相隔很近。 三頭八臂:見"三頭六臂"。

三湯五割:見"三湯兩割"。

三湯兩割:①泛指烹飪之事。②指各種肴饌。 三台八座:泛指高官重臣。

三思而行: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三首六臂:同"三頭六臂"。

三獸渡河: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之高下。《優婆塞戒經·三種菩提品》:"善男子,如恆河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恆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

三屍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來檢查自己。一說一日反省三次。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三山五嶽:五嶽: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三四四:猶言三三兩兩。

三日新婦:舊時過門三日之新婦,舉止不得自專。因以喻行動備受拘束者。 三拳二腳: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三清四白:謂非常清白。

三親四眷:見"三親六眷"。

三親六眷:三親:父母、兄弟、夫婦;眷:家屬、親戚。泛指眾親戚。 三親六故:親戚故舊的總稱。

三遷之教: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着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後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三期賢佞: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着,後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後以"三期賢佞"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

三婆兩嫂:猶言三妻四妾。

三年五載:三、五:表示大概數量;載:年。指多年。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三沐三熏:亦作"三沐三熏"。再三沐浴薰香。表示鄭重或虔敬。又如:三釁三浴---原指齊桓公從魯國接管仲,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重禮待管仲。《國語.齊》:"比至,三釁三浴之。"

三毛七孔:《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機。

三老四少:①老少眾人。②方言。稱參加青幫的人。猶言老少爺們或兄弟爺們。 三街六市:同"三街兩市"。

三節兩壽:舊俗對於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三街兩市:泛稱各街市。

三腳兩步:①形容走得快。②謂走不多遠。

三江五湖:①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稱。 三江七澤:泛指江河湖澤。

三諫之義:《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後以"三諫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三家村:指偏僻的小鄉村。

三飢兩飽:猶言飢一頓,飽一頓。形容生活艱難。 三葷五厭:泛指葷腥食物。

三魂出竅: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回五次:多次。

三回九轉:①形容曲折迴蕩。②猶三番五次。 三環五扣:形容捆綁結實。

三槐九棘:《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後。"鄭玄注:"樹棘以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懷也,懷來人於此,欲與之謀。"後以三槐九

三好兩歉:同"三好兩歹"。

三好兩歹:謂時好時病。形容體弱。

三好二怯:同"三好兩歹"。

三跪九叩:叩:磕頭。最敬重的禮節。

三顧草廬:見"草廬三顧"。

三宮六院:泛指帝王妃嬪。

三告投杼:《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後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三夫之言: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語本《戰國策·秦策二》:。'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三夫之對:見"三夫之言"。

三復白圭:《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詩》雲:'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讀詩至此,三反覆之,是其心慎言也。"後因以"三復白圭"謂慎於言行。

三種惡劣風氣,所滋生的十種罪愆。指巫風二:舞、歌;淫風四:貨、色、游、畋;亂風四: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合而為十愆。

三翻四覆:翻:轉。反覆無常。

三反四覆:反覆無常。

三番兩次:屢次,多次。

三冬二夏:猶言三兩年。

三等九格:猶三六九等。

三等九般:同"三等九格"。

三朝五日:三、五天。

三長四短:①同"三長兩短"。②猶閒話,壞話。

三差五錯:泛指差錯。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茶六禮:猶言明媒正娶。中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士昏禮》。 三不拗六:謂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

三步兩腳:快速行走貌。

三病四痛:謂病痛很多。

三榜定案: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後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三般兩樣:①多個。②耍手段,弄花樣。

三百瓮齏:指長期以鹹菜度日,生活清貧。齏,鹹菜。三百瓮,極言其多,一時吃不完。

日已三竿:同"日上三竿"。

日高三丈:猶日上三竿。

日出三竿:太陽升起來離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樣高。約為午前八、九點鐘。形容天已大亮,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繞樑三日:環繞屋樑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讓再讓三:謂幾次三番地推讓。

讓三讓再:見"讓再讓三"。

偏三向四:謂偏向、袒護某方。

目無三尺:不把法制放在眼裡。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暮四朝三:①《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②比喻反覆無常。

茅廬三顧:見"草廬三顧",

六問三推:謂反覆審訊。


六街三陌:見"六街三市"。

兩頭三緒:形容心意煩亂。

兩頭三面:同"兩頭白面"。

兩兩三三:①謂三兩為群。②形容稀疏。

兩道三科:說三道四,花言巧語。

兩般三樣:不一樣,不一致。

連三跨五:形容動作迅速。

連三接五:同"連三接二"。

連三接四:同"連三接二"。

連三接二:猶言接連不斷。

連三併四:同"連三接二"。

連二趕三:急忙;趕快。

連二並三:同"連三接二"。

狂三詐四:多方欺詐。

君子三戒:戒:戒規。君子有三條戒規:少年時戒美色;壯年時戒毆鬥;老年時戒貪圖。 距躍三百 指歡欣之極。

九蒸三熯:熱氣上升為蒸,火干為熯。喻久經熬煉。 九衢三市:指繁華的街市。

狡兔三穴:見"狡兔三窟"。

頰上三毫:同"頰上三毛"。

假眉三道:方言。裝模作樣。

火冒三尺:見"火冒三丈"。

華封三祝:華:古地名。封:疆界,範圍。華封:華州這個地方。華州人對上古賢者唐堯的三個美好祝願。

橫三順四:見"橫三豎四"。

三平二滿:平穩過得去。辛棄疾《鷓鴣天.登一邱一壑偶成》:"百年雨打風吹卻,萬事三平二滿休。"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字部】三 ·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ᘋ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陰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獸三為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ᘋ與三同。

又《韻補》葉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葉今。叄。[1]

說文解字 【卷一】【三部】三

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弎,古文三從弋。穌甘切 文一 重一

說文解字注 (三) 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於文一耦二為三。成數也。此依韻㑹所引。韻㑹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從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為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凡三之屬皆從三。穌甘切。古音在七部。

(弎) 古文三。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三 三 侵 三 suːm 三 三 侵 三 suːms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等 呼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三 三 蘇甘 心 談 談 平聲 一等 開口 談 咸 下平二十三談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am san1 sam sam 數名又漢複姓五氏三閭氏三閭大夫屈原之後也沛上計三烏群三烏大夫之後也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後單姓州蜀志有三丘務蘇甘切五

三 三 蘇暫 心 談 闞 去聲 一等 開口 談 咸 去五十四闞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am san4 samh samm 三思蘇暫切又蘇甘切一[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