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年行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萬年行旅》,蔣樂平 著,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圖書是以傳播文化[1]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着的知識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宇宙洪荒,人在何處?考古人有自己的感悟和故事。作者作為長江流域文明化進程中重要遺址的一線發掘者,上山文化與跨湖橋遺址正是在作者的手下,漸露真容的,是史前江南和考古所見中華文明起源故事的講述人。不僅如此,《萬年行旅》並不是停留在考古學科的層面進行寫作,更多地是作者自我拷問的「沉思錄」,具有較強的人文關懷。作者文辭清麗,寫作態度嚴謹與文采並舉,文稿深具可讀性。

作者介紹

蔣樂平,原籍浙江諸暨,現居杭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專業,長期從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工作。浦江上山遺址和蕭山跨湖橋遺址是其主持發掘的兩個重要遺址,二遺址所代表的考古學文化分別被命名為「上山文化」和「垮湖橋文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研究報告8部,其中《跨湖橋》獲評2004年「全國十佳文博圖書」。

目錄

往日重現

引子

風暴儀式

靜謐的渡口

暴風之夜

來了,寧紹平原

領隊培訓班

探方,探方

天下第一鏟

線的延續與中斷

嘴唇能否再撇一點

別了,裹着面泥的魚

困惑的十年

走向田野

塔山記憶

河姆渡會議

書齋迷思

考古學是什麼

浦陽江畔

潮起樓家橋

虛有的「

自由的樂趣

跨湖橋的故事

湘湖深處

回首1990年的冬天

霧中若見

驚起一灘鷗鷺

文化命名

獨木舟遐想

祗園餘事

發現上山

□(特殊字體)塘尋蹤

大口盆與石磨盤

時間之魅

不公平競爭

稻的證言

考古學家的追求

巨人的腳印

後記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作用是什麼,光明網,2015-10-14
  2. 知識傳播工具的變化,觀察者網,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