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虎林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虎林河 |
中文名稱;七虎林河 別稱;"稀忽林"河 所屬水系;中國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左岸支流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東部虎林市境內 流經地區;黑龍江省東部虎林市 發源地;完達山脈南 麓的老龍背和老崗山 主要支流;小清河、大蓮泡河 河長;262公里 河流面積;2926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10~25立方米/秒 冰期;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 河口;虎林市新興鄉 |
七虎林河,為中國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虎林市境內。虎林市由此河得名。清代稱"稀忽林河",至清末改稱"七虎林河"。七虎林,滿語,為"沙鷗"之意。發源於完達山脈老龍背和老崗山,由源頭自西向東橫貫虎林市全境,在大王家附近注入烏蘇里江。
全長262公里,河床平均寬30米,水深1.5米,流域總面積292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為沼澤性河流,兩岸地勢平坦低洼,多沼澤。河流排泄能力較低,遇多雨年易形成洪澇災害。[1]
「虎林縣,由橫貫縣境中部之七虎林河而得名。七虎林,系滿語「稀忽林」之轉音,為「沙鷗」之意。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清末放荒開墾,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在呢嗎口(今虎頭鎮,與俄羅斯境內呢嗎河口即今伊曼河口相對)設招墾分局。呢嗎,滿語「山羊」之意。」
序言介紹
七虎林河,發源於完達山脈南麓的老龍背和老崗山,源頭位於雲山農場西北虎林市與寶清縣交界的完達山林場,自北向南,流經雲山農場,進入八五零農場匯入雲山水庫,出水庫,繼而折東流復入雲山農場,在小雲山南折東北流,過七虎山、八五四農場、慶豐農場、迎春林業局所屬林區及農場,東過虎林市新興鄉,入烏蘇里江。全長262 公里(一說321公里 ,另說260 公里 )。
在雲山農場,七虎林河河道彎曲,流量為72立方/秒,下泄不暢,易成內澇。
在八五○農場,七虎林河流經其北部邊界,流經農場14.75公里。河道寬度5~30米,水深3~4米,正常流量為每秒7~40立方米。河道彎曲, 流水不暢,經常泛濫,水患嚴重。為了根除水害,一是修建雲山水庫,二是開挖新河道,兩岸築堤,稱中游新河。 河道彎曲係數為1.82~2.4 ,由上而下,逐漸增大,平均寬度5 ~30米, 流經我場14.75 公里,正常流量7~40立方米/秒,水深3~4 米。兩岸灌木密布,雜草叢生, 下游則稀少,僅在凸岸河咀處有柳毛子。由於河道彎曲係數大,河床生有雜草,流水受阻,經常泛濫。
七虎林河在八五四農場境內長96.3公里,自西大崗 至農場三十五隊界處止,場內流域面積850平方公里,河流寬度20~40米,河流深度2~3米。 地理坐標為東經132°54′20″至133°34′30″,北緯45°50′至46°03′。主要支流有小清河、大蓮泡河。
七虎林河進入下游,最後流經慶豐農場場屬第二十隊、二十一隊,東過虎林市新興鄉,入烏蘇里江。河岸草甸白漿土多,地勢低洼。[2]
水文特徵
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為沼澤性河流,兩岸地勢平坦低洼,多沼澤。河流排泄能力較低,遇多雨年易形成洪澇災害。據下游的八五四農場測定,七虎林河坡降0.0028,最大洪水流量36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5立方米 /秒,平均流量10~25立方米/秒,河道彎曲係數3~35。
主要支流
大蓮泡河,發源於虎林市輝崔西南,穆稜河北岸,流經慶豐農場十九隊、二十隊,於虎林市 新興鄉新平村西匯流於七虎林河。全長83公里,河寬3 ~10米,異常彎曲,無連續性明顯河道, 僅有地表徑流通過重漫地組成的水泄沼泡窪地向下橫排,每遇暴雨,河水出槽,同兩岸沼澤連成片,豐水年,兩岸連接水面達100~300 米,排水不暢,汛期下游與七虎林河洪水頂托。
八五四農場西部、北部地區靠完達山麓,地形起伏,山間徑流在境內匯成頭道半截河,二道半截河,小清河等注入七虎林河。
小清河,源頭地理座標北緯46°31′,東經133°01′。發源於完達山脈北麓三元壩北坡。長15公里,寬4公尺,全年常流河。經寶清縣、虎林市,匯入七虎林河。
治理開發
水庫工程
雲山水庫,位於七虎林河上游,1958年由八五○農場復轉官兵承建,水庫的蓄水量為 4750萬立方米, 控制了七虎林河上游284.79平方公里的來水量。水庫下游的新河道已於1978年挖成。1988年 農場又對水庫大壩進行加固。基本上能按計劃調洪。農場每年利用雲山水庫水源可灌溉水 田1.5萬畝,旱灌1萬畝左右。[3]
雲山農場於1979年春開始動工,從雲山水庫閘口起,沿七虎林河南側開挖新河道,使之取直的新河道 全長36.8公里(原計劃33公里),流量為79-86.8立方/秒,1984年全部竣工,土方量達80萬立 方米。 1958年原八五○總場一分場修建躍進水庫,未成。雲山畜牧場修五-水庫,庫容量為35萬立 方米;1981年修一隊水庫,庫容量35萬立方米;1982年修二隊水庫,庫容量為60萬立方米。
在八五四農場境內,有團山、六一八、豐產、東風、先進、勇勝、神泉山、皖峰8座水庫,總庫容量3520萬立方米。西大崗滯洪區校核 庫容9040萬立方米,最大泄流量為142立方米/秒,水利建設逐漸由排水轉向蓄水,七虎林河 和大蓮泡河中間地區,即原五、六、七分場地區地下水位高,一般在3~6米。
豐產水庫,位於八五四農場六隊東部,截流水係為自然水線,由農場水利基建科規劃、設計。水庫建於1976年10月,水庫集水面積為11.73平方公里,為山谷小Ⅰ型水庫。 1999年由於水田面積不斷擴大,農場決定將六隊建設成為商品糧基地,將水庫年調節改為多年調節,設計標準採用30年一遇設計,500年一遇校核,設計灌溉水田面積4500畝,水庫土壩壩址設在團山公路上,全長750米,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由原來的92.0米提高到93.4米,壩頂寬7米,加高土方量9653立方米,水庫採用自流灌溉供水方式。迎水坡採用塊石護坡,設1孔鋼筋混凝土輸水灌溉、泄洪兼用方洞,總淨寬1.0×1.0米。2000年改建輸水洞下游、工作房、干砌石護坡等工程,投資80.75萬元。
六一八水庫,八五四農場境內,原設計名稱為光榮水庫,組建兵團後,改稱"六一八"水庫,由王孝波工程師重新設計。壩長1050米,壩高8.13米,土石方工程18萬立方米,1970年開始正式施工,1972年冬季竣工,庫容為300萬立方米,可灌水稻田1000畝,水澆地2900畝。養魚19萬尾,投資達54.7萬元。1981年場區遭有大水災,水庫截洪保護下游農田不受水淹面積達六千畝之多。 為擴大水田灌溉規模,增加水庫枯水期的供水量,同時也為提高水庫抗禦洪水的能力,2000年將水庫加固、加高,壩頂高程為89米,年調節改為多年調節,增加可利庫容95萬立方米,擴大灌溉水田面積3795畝,即該水庫可發展水田總灌溉面積6600畝。2001年改建輸水洞、泄洪洞、工作房,投資61.57萬元。水庫干砌石護坡面積6533平方米,投資41.4萬元。總投資102.97萬元。
東風水庫,位於八五四農場二十三隊西北部,建於1982年9月,1983年竣工。由於水庫建成後東方紅鎮在庫區內西北角建立了一個村,水庫無法正常蓄水。1992年農場為了解決二十三隊開發種植水稻問題,在水庫北側與東方紅鎮界線位置填築均質土壩長2200米,1993年開始蓄水灌溉。該水庫屬平原水庫,三面圍堤而成,土壩全長3900米,為均質土壩。根據該水庫匯水面積及多年來實際調度運行,為提高水庫蓄水灌溉能力,增加灌溉面積,1997年北壩加固、加高達到30年一遇設計標準,壩寬3米,土方14783立方米。2000年,農場進行北壩塊石護坡。北壩護坡面積6100平方米,工程總投資68.5萬元。 水庫東壩、南壩壩頂高程71.89米,設計壩頂高程72.7米,該水庫未達到30年一遇設計標準,2001年將水庫東壩、南壩壩頂加固、加高,恢復原設計,土方量3.06萬立方米,投資5.13萬元。 到目前已開發水田灌溉8000餘畝,發揮了很好的灌溉水源工程作用。
團山水庫,位於八五四農場二分場六、七隊,1958年5月投入到該水庫工地施工,土壩長700米,壩高9.5米,完成土方工程70%。之後,1961年因本場遭受三年自然災害,中途曾一度停建。兵團組建後,水利工程隊投入推土機二台,繼續進行施工,於1976年完成。先後共完成土石方17.4萬立方米,投資31.4萬元。設計庫容為380萬立方米,可灌溉水稻田0.5萬畝,水澆地4.1萬畝,養魚31.5萬尾。 水庫輸水洞常年滲水,2003年,對輸水洞進行改建,原輸水洞水泥封堵,恢復原壩面,新建輸水洞1×1×29米,下游20米消力池,洞前設欄污柵,閘門2扇0.8×1米,配套5噸啟閉機2台,工程總投資50.37萬元。
勇勝水庫,位於八五四農場十三隊東,控制集水面積30.03平方公里,主副壩長4630米,2000年7月由八五四水務局勘測、設計,2001年5月破土動工,於2002年10月施工完成。該區匯水主要由清河排乾流入小清河內,由於區域地勢比較低洼,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山區匯水急,流域內低平區耕地產生嚴重洪澇災害。工程屬小I型水庫,設計標準為三十年一遇,校核標準為五百年一遇。 砌石護坡、溢洪道工程於2000年施工完成。
神泉山水庫,位於八五四農場十三隊南、十四隊西,神泉山北側與清河排乾之間的小清河泛濫區內。該水庫由兩個庫區組成,一庫匯水面積29.14平方公里,截流小清河匯水。二庫利用原運河堤修建,形成沿神泉山南長條形的庫面,同時兼作灌區總乾渠,二庫匯水面積8.54平方公里。屬山區匯水,一庫灌溉水先進入二庫後再分配入灌區。 水庫的修建解決水庫下游15000畝農田耕地免受洪水威脅,設計開發水田種植面積8300畝。利用地下水井渠聯灌水田種植面積2700畝,地表水充足時抽取渠道水,缺乏時抽取地下水。水庫在攔蓄洪水的同時,還防止了水庫上、下游坡地、耕地的水土流失,同時,也提高了排水溝道的排水標準、排水速度。形成梯級蓄水,改善區域小環境。001年5月破土動工,於2002年10月施工完成。
皖峰水庫,位於八五四農場十隊以西團山公路北皖峰排乾起點,屬於小I型水庫,匯水面積8.18平方公里,水庫最大蓄水量為180萬立方米,採用多年調節,開發種植水田3000畝。2000年6月由八五四農場水務局勘測、設計,由薪薪公司承擔此項工程的建設施工任務。2002年9月破土動工,於2003年11月施工完成。
先鋒水庫,位於八五四農場一分場三隊,1958年4月開工,於1960年9月全部竣工。土壩長400米,壩高6.5米,轉業官兵全部採用人工挑抬的方法,通過三年辛勤勞動,共完成土石方2.45萬立方米,投資4.87萬元。設計庫容為72萬立方米,可水澆地0.8l萬畝,灌水稻田0.05萬畝。
治澇工程
八五四農場2003年有西大崗、迎春清河、虎北三個澇區。澇區總面積182.72萬畝,易澇面積99.96萬畝,其中:易澇耕地65.01萬畝,可墾耕地34.95萬畝。在80年代七虎林河大水治理時,開挖主要排乾13條,設計標準為干三年一遇、支五年一遇,採用寬淺式梯形複式斷面。由於設計標準低,運行時間長,現淤積較嚴重,需提高標準。
西大崗滯洪區,1959年10月,在開始籌建西大崗水庫,壩長3000米,壩高5米,土方工程9.5萬立方米。本場水利大隊300餘人全部投入施工,完成土方87887立方米。農墾局水利工程隊投入機械四台,完成土方7113立方米。土壩工程按原設計於1960年9月基本完工,但水工建築未能全部配套,就出現了嚴重的三年自然災害,工程被迫下馬,未能竣工,已投資9.5萬元。根據總局勘察設計院根治七虎林河新方案的要求,在原土壩工程的基礎上,重新修建西大崗遲洪區工程。
灌溉工程
1996年以前,農場根據水庫、泵站的建成情況,逐步形成了團山、六一八、豐產、東風、二十二隊等9處灌區。 1996年以後,農場及時調整農田水利建設重點,除富榮片、七分場片井灌區外其它充分利用地表水徑流發展灌溉水田。在原灌區的基礎上開發水田灌區7處,其中4處水庫自流灌區(六一八、先進、勇勝、神泉山水庫);3處提水灌區(分別為九隊揚水站、八隊揚水站、七隊揚水站)。提水水源為西大崗滯洪區。
先進水庫灌區,灌區建成於1997年,位於五隊先進水庫下游,引先進水庫水自流灌溉。承擔着三隊、五隊兩個生產隊的灌溉任務。先進灌區由東灌區和西灌區組成,從先進水庫下游修建乾渠1條,輸水乾渠1.8公里,支渠2條,長6.84公里,修建壅水、節制分水閘一座,分別向2條支渠引水,泄洪時水由壅水閘泄入老河道,匯入團山排乾,再進入西大崗滯洪區。 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2003年實際灌溉面積0.72萬畝。完成渠系總土方36.4萬立方米。總投資60萬元。
勇勝水庫灌區,勇勝水庫灌區建於2000年,位於十三隊勇勝水庫下游,屬自流灌區,輸水乾渠2條,長4.07公里,支渠8條,長8.98公里,完成土方19.88萬立方米,總投資66萬元。設計全部採用自流灌溉水田6000畝,2003年發展水田1.09萬畝,為節約用水,避免大水漫灌,灌區全部改為提水灌溉。
神泉山水庫灌區,灌區控制總面積15800畝,淨灌溉面積11000畝,神泉山水庫輸水直接進入神泉山乾渠(神泉山二庫),再利用分水閘把水分入各區的斗、農渠中。灌區保持原有排水系統,對其進行清淤擴建,最終匯入先鋒排乾中。 灌區布置採用渠、路、溝即東南側渠、中間路、西北側溝的設計斷面,溝渠自成系統,互不干擾。灌區工程投資為289萬元。
六一八水庫灌區,在灌渠下游,十七隊開發水田2000餘畝。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七虎林河中 下游沼澤低濕地區水文特徵初步分析》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 1964-01-01
- ↑ 七虎林河拗陷深部地質因素的分析 ,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1987年第04期
- ↑ 虎林市七虎林河治理工程(二期)項目 , 中國采招網 201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