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橋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橋瓮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光華門外的秦淮區紅花街道七橋村,是一座東西向跨秦淮河的明代古橋,處於通濟門外九龍橋上游約4千米處。七橋瓮是明代正統五年(1440年)建成的7孔不等跨半圓石拱橋,因靠近南京外城上方門,初名上方橋。清代時,因橋拱也被稱作「橋瓮」,該橋又名七瓮橋、七橋瓮。七橋瓮是南京現存體量最大的古橋,1982年被列為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形制

現存的七橋瓮基本保持了明代原貌,橋墩、橋瓮和獸頭等都是原物。橋長89.60米,淨寬13米,橋中部最高處高25米。正中的橋瓮最大,跨12米,兩側刻「上方橋」,其餘靠近河岸的橋瓮依次縮小,橋兩頭的橋瓮淨跨7米。橋瓮部分用240塊條石以並列法砌成,每塊條石略帶弧度,長1.15米、寬0.5米、厚0.25米,相鄰橋瓮相差48塊條石。橋瓮上方橋耳兩側各有16隻精雕螭首獸頭,每隻約0.44米見方。七橋瓮有橋墩6個,用高0.30米、寬0.45米的長短不一的塊石砌成。為減弱水流衝擊,橋墩設計成梭形,最寬處2.5米,橋墩兩側的分水尖石向外凸出約3米,分水尖石上有巨型石雕披鱗甲人面分水獸,獸頭高高昂起,超出常年洪水水位,起標明水位和警示橋墩位置的作用。橋身用花崗岩石灰岩摻合灰漿、秫米、桐油砌成,堅固壯觀,是中國古代拱橋中的傑作之一。

維修保護

七橋瓮中瓮石刻記載了歷代對該橋的修理情況,有「清順治六年重修」、「上元縣知縣陳祖道重修」、「南京馬路工程處重修」等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南京市人民政府1956年對橋身兩側和瓮壁進行了維修並修補了分水獸頭,1964年建磚砌水泥橋欄,1974年鋪瀝青橋面。至2008年,七橋瓮螭首缺2隻、存30隻,分水獸缺2隻、存2隻,中瓮因遭船隻撞擊,主拱圈損壞嚴重。當年10月2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對橋進行了全面修繕,工程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江蘇省古典建築園林建設公司施工,2009年4月20日竣工。這次修復工程更換了石質橋欄,重鋪石質橋面,在七座拱券上增設內置鋼筋混凝土持力層,以代替拱券承擔過往車輛的壓力。另外用青石仿製,補上了缺失的螭首和分水獸。但有意見認為這次修繕適得其反,是對古橋的"破壞性保護"。現在,七橋瓮是七橋瓮濕地公園的一部分。

有關歷史

七橋瓮是溝通南京城南郊秦淮河兩岸的要道,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橋西南為大校場,明代駐羽林左衛,清代也有駐軍。太平天國在七橋瓮附近構築8座軍事堡壘,與清軍多次在此激戰。1911年辛亥革命時,江浙聯軍在這裡的南京之戰中大敗清軍[2]

視頻

七橋瓮 相關視頻

漫遊七橋瓮生態濕地公園
視頻: 七橋瓮航拍(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