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夕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夕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1]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節日起源

自然天象崇拜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在古代星宿體系中,「牛宿」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着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人們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3]

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漢書·律曆志》:「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說文》:「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尸子》:「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辟而起畢昴」。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時間數字崇拜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書考靈曜》:「(天地開闢),七曜俱在牽牛初度」。《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與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極為崇高。《易傳》:「日、月、五星,起於牽牛。」《漢書·天文志》:「牽牛,日、月、五星所從起,歷數之元,三正之始。」

「七月初七」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如九與五是重要的數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徵。而「一」是萬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榮的象徵。

「七」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節名由來

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得名於「七姐誕」的「乞巧」習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故又稱「乞巧節」。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靚女們專屬節日。女孩子們在這個晚上,除了向織女乞求巧手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過去,婚姻是決定女孩子一生幸福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痴情女子會在七夕當晚,對着星空祈禱自己的婚姻美滿幸福。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道德臘: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4]

中國情人節: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5]

文學記述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歌謠

之一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

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之三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蓋。

七月七日摘下來,姐姐妹妹照影來。

又像花,又像菜,看誰心靈手兒快。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文化和旅遊部獲得「七夕節」保護單位資格 。 [6]

民間習俗

香橋會

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着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樑,裝上欄杆,於欄杆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着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儲七夕水

「七夕水」亦稱「七月七水」,據說「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儲不變、可以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廣東廣西一帶都有儲存「七夕水」的風俗,就是在初七早晨頭遍雞鳴之後,各家到井邊或者河邊汲水儲藏。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所以,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據說在七夕夜,用米蘭花、茉莉花、玫瑰花等7種鮮花泡的七色花水來洗臉,能讓女人更美。 [7]

節日影響

日本

受漢文化影響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原本是陰曆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曆,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曆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

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簽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小學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朝鮮半島

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後傳到了韓國,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着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乾淨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麵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越南

在越南,七夕的慶祝主體是華人,七夕有個別稱——「牛公牛婆日」。這一天,人們會到寺廟許願。胡志明市華人拜祭七夕所用的貢品以中國南方地區習俗為主,主要有:菱角、棋子餅、金錢餅、花生等,還有「禾秧」和一個「七姐盤」這兩種與「牛郎織女」傳說息息相關的貢品。參與活動的年輕人還把自己對愛情的期望寫在一張字條上,拜祭時許願,希望自己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  [8]

相關視頻

七夕節的由來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