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已到宜興墳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丁已到宜興墳庵》是南宋李曾伯的作品之一。

李曾伯集中有詩、詞、文。文多為奏疏表狀之類。詩沒有顯著特色。他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於詞。

丁已到宜興墳庵

作者簡介

李曾伯(1198年-1268年 ),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後寓居嘉興(今浙江嘉興)。南宋中晚期名臣、詞人,太宰李邦彥之後。

李曾伯早年通判[1]濠州,歷任軍器監主簿、淮西總領、太府少卿等職。淳佑二年(1242年),出任淮東制置使、知揚州。淳佑四年(1244年),兼淮西制置使。後遭彈劾而落職奉祠。淳佑九年(1249年),出為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次年,轉為京湖制置使,加龍圖閣學士。其後加授四川宣撫使,賜同進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撫大使兼節制廣南等。 蒙古大將兀良合台進攻靜江時,李曾伯挫其前鋒,對峙兩旬後,蒙軍退入湖南。因得罪權相賈似道而被撤職。景定五年(1264年),起復為沿海制置使、知慶元府。次年再遭論劾,被褫職。

咸淳四年(1268年),李曾伯去世。德佑元年(1275年),追復原職。李曾伯有"知兵"之名,所到之處皆有治績,為南宋名臣。其詞喜用慷慨悲壯之調,抒發憂時感世之情,自稱"願學稼軒翁(辛棄疾)[2]"《四庫提要》稱其"才氣縱橫,頗不入格,要亦戛戛異人,不屑拾慧牙後"。有《可齋雜稿》等傳世。

視頻

丁已到宜興墳庵 相關視頻

《孝經》句解:001-四庫提要
四庫提要文獻合集將匯編總字數1200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