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路兩個人(閒敲棋子落燈花)

​一路兩個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路兩個人》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路兩個人

等了很久,推開紛擾瑣事,終於可以去前中東鐵路的一個小站——橫道河子了。

為了這次出行順暢,董做了些準備。在網上找了一些行程攻略,可惜,這些攻略對於新建成的高鐵站和老站之間的距離都沒能說清楚,或許是這個地方小眾了些。最後,在百度地圖上粗略測了下兩站之間的大致距離。

出發!——只有走一次才能知道。坐上早晨5點23分去橫道河子東站的高鐵,自哈站一路東行。

車廂里人不少,座位差不多坐滿。漸漸微紅的晨光透過車窗照進車廂,照在每一個因起早趕車,此時正欲再度入夢的人臉上和身上。隨着列車快速前進,沿途的田野、村落、半熟的五花山如一組組畫面交錯變換。可能起太早,不知什麼時候,我倆也迷迷糊糊睡着了。

「橫道河子東站要到了」,在列車員的報站聲中醒來,看手機,距離到站時間6點41分還有幾分鐘。趕緊拿好背包,準備下車。

下了車,走進橫道河子東站,這個新修的高鐵站不大,面南背北,裡面設施齊全,環境整淨明亮。只有我們兩個人在此下車,感覺周圍有些冷清。

走出車站北面出口,四下里一看沒找到指示路標,只有橫在視野里的大山、高架橋、一簇簇房子和遠處公路上過往的車輛。我有點茫然,問董,我們怎麼走?他說,走,跟我走!

於是,我們沿着出站口向左走,也就是朝西北方向走。走過長長的高架橋,來到G301公路,道路不寬,供行人走的地方顯得有些窄,不時開過去一些車輛,得小心避讓。我們沿人行線內側繼續西行。因為沒有路標指示,打開手機導航,顯示還有3.9千米,走了幾百米後先是看到了網上推介的一家筋餅店,又走過一段距離就看到路標指示去俄羅斯風情園。這下,我們心裡有底了,腳下也更輕快。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只在半路上見到一個戴毛線帽,穿着羽絨衣、棉褲和棉鞋的老人,從附近一處環境不錯的安養院走出來,走在我們的前面,看老人的穿着打扮,已然是一副入冬的模樣。

可能因為背着包行走的緣故,剛走出站台時冷得渾身發抖的我,現在隨着陽光變豐沛,感覺身體熱起來。出門時穿得很厚實的董,此刻也開始喊熱。

途中,聽到從山林間傳來一陣陣悅耳的鳥鳴,不知是什麼鳥在唱歌?

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聊天,還在公路附近的一個森工住宅樓群前歇了一會兒,董怕我餓,就去不遠處樓群一層的商服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很快,董回來了,說最近的兩棟樓的商服只有超市和旅店,沒有早餐店和小吃部,問了一個大爺,說:「在街(讀『gai』一聲)里有賣燒餅和豆腐腦的,這裡沒有。」看來只有繼續向前走了。

在公路的一個路口看到指示去畫家村和俄羅斯老街的路標。順着路標指示的方向走,走上俄羅斯老街,這是一條很窄的小街,街道兩旁有一些1901至1905年建成的俄羅斯老房子,這些被保留下來的俄式老建築,與哈爾濱南崗區海關街那一帶磚木結構的俄羅斯風格住宅大體相像,屬中東鐵路建築群,與中東鐵路機車庫遺址相鄰。

九月末的小鎮之秋恬淡安靜,空氣中有好聞的草木清香。少人走的小街上有偶爾經過的小貓,見到生人,很快閃身。看家的小狗見有人經過,輕吠兩聲,又回到自己的小窩,懶懶地躺下補覺。路邊有老人在搓玉米,曬玉米,金黃淺黃色的玉米粒,被晾曬在一塊塊塑料布上。路邊還曬着從山上采來的蘑菇、枸杞和山葡萄。

之後走到被漆成郵政綠的木結構「聖母進堂」教堂,教堂前有高高的台階和一扇鐵柵門,生長得有些參差雜亂的樹木掩映在教堂四周,有人在拍照。我們在台階下站了一會兒,看兩側立的石碑,董指着左側的碑文說:「你沒發現這個碑文中有個詞用的不確切,舊日本陸軍是沒有『軍團』這個編制的。」我說:「看來他們考據的還不夠。」

教堂沒有對外開放,我們只在外面看了看,沒有過多停留,繼續前行。

下一站直接走到中東鐵路機車庫遺址。只見大門口寫着「中東鐵路博物館」。董走進去打量了一番說:「這個修復後的機車庫挺耐看,有歲月沉積的韻味。」我倆坐在靠近門口的石階上,喝了點水,之後走進機車庫裡面,也就是中東鐵路博物館。外面很熱,車庫裡很涼,裡面還有兩個人走在我們前面,偌大的幾個機車庫裡只有我們4個遊客。車庫裡有圖片介紹,舊機車,機車模型,舊機車零部件等實物,總的來說還不錯,畢竟是目前在黑龍江境內存留下來的前中東鐵路上的維修機車庫規模最大的。對眼前所見,董比我更感興趣,看着看着,他發現了問題,跟我說:「作為博物館來講,這裡有些圖片的介紹不能令人滿意,比如將『機車』誤寫成『車庫』,我還發現了幾處文字錯誤,有的圖片沒有標註具體年代和原建築現今所在位置。」我說:「這些細節上的疏忽有時也許在所難免,某人貌似過於吹毛求疵。」

走出機車庫,還不到12點,離返回的時間還有5個多小時,遊覽的時間足夠。這時,又陸續有人來,三兩個人,聊着,看着,隨手拍,轉身離開。十幾個人,熱熱鬧鬧說笑,拍照,走人……這些畫面如影像般快速切換,好像失去了真實感。可能,有些人已經忘記出門旅行究竟為何而來,又為何而去?也忽略了自然的美好饋贈和本該擁有的一份閒情逸緻。對於這個被蒼翠群山環繞的小鎮而言,自然景觀就是最大的特色,歷史遺蹟只能是其中的點綴而已。

配合着小鎮的節奏,放緩腳步,兩個人走走停停,用手驅趕直撲臉的「花大姐」,在路上看到一條不知被什麼車壓成紙片狀的小草蛇。終於走餓了,我的目光開始集中火力搜索吃飯的地兒。小鎮上多的是筋餅店和小吃部,走進一家店面清爽的筋餅店,點了筋餅盒子、干燒河鯽魚、炸小蝦和一盤尖椒干豆腐,魚挺鮮,這裡的干豆腐口感不輸平山和帽兒山,吃得腹中飽飽。

從中東鐵路博物館到小鎮裡面一直在播放俄羅斯民歌,住在鎮裡的人天天聽這些歌,不知是不是早已聽得耳熟能詳,隨口便能哼上一段?

從機車庫往回走,又去了畫家村——不大的院落里有一排被塗成黃色的石頭房子,裡面有不少俄羅斯油畫。我想從一幅幅俄羅斯風景畫中找尋與小鎮相近的氣息與記憶。看完畫,走出油畫村坐在路旁的長條椅上一邊喝保溫杯里的熱茶,一邊享受暖暖的午後秋陽,然後打着瞌睡,聽那首《瑪麗諾之歌》。

老的橫道河子火車站離畫家村不遠,走路用不上10分鐘。老火車站附近商店、飯店、旅店比較集中,還看到有韻達、順豐和郵政快遞。網絡和快遞,這些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小鎮上也一樣不少。但看到街邊那些待售或空蕩蕩近乎廢棄的房子,看到不時走來的老人家,會使你為小鎮的未來擔憂。

老火車站旁有個涵洞,通往南面的一個小市場,我倆走過去轉了轉,這裡除了賣日常用品、蔬菜水果肉類外,街邊小店還賣俄貨、黑加侖果汁、地產蜂蜜、花粉、木耳蘑菇松茸,還有煎餅。

老火車站,走進去有一種令人熟悉的氣息,裡面雖不寬敞,但很乾淨,幾排長椅都是實木的,飲水機和垃圾桶外面也罩着實木原色的殼子,售票處窗口上方掛着的提示牌也是實木做的,這些也算是這個小站的特色吧!

這麼快就要離開了,臨上車前免不了又看了看不遠處的青山和眼前這個具有俄式風情的車站,別了,這個曾經的荒漠之地,因為有了中東鐵路而建成的小站。年代與人,都會隨着歲月慢慢走進歷史,漫漫歲月,僅憑有限的資料與遺蹟如何能還原一段完整的歷史呢?想着想着,不由笑自己想的有點多。

回程的火車伴着時光一道飛馳,結束了一天的短途游,到家時夜色已深,這是一個溫暖的秋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