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箭之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箭之仇
yī jiàn zhī chóu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史記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一箭之仇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yī jiàn zhī chóu,意思是被對方射中一箭的仇恨,比喻印象深刻的仇恨。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齊太公世家》。

背景

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公子諸兒,二兒子公子糾,小兒子公子小白齊僖公死後,公子諸兒繼承了王位,也就是齊襄公。因為齊襄公昏庸無道。朝廷混亂。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了免遭不測。於是公子糾跟着他的師傅管仲魯國避難,公子小白跟着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到莒國去避難。

不久,齊國發生內亂,齊僖公被殺,國中無君。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同時往齊國趕——誰先到誰就是國君。[1]

典故

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同時往齊國趕——誰先到誰就是國君。路上,兩支人馬相遇了,廝殺起來,管仲趁亂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看見公子小白口吐鮮血倒下了,管仲他們就放心地繼續趕路。等他們趕到齊國,卻發現公子小白已經捷足先登了。原來,管仲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鈎,而精明的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倒在地上,這本來既不高明又很冒險的一招竟然騙過了所有的對手,使他在王位爭奪戰中贏得了至為寶貴的時間。

於是,齊、魯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魯軍大敗,只得答應齊國的條件,將公子糾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來。

齊國的使者表示,管仲射過他們的國君,國君要報一箭之仇,非親手殺了他不可,於是管仲被捆綁着,從魯國押往齊國。行至綺烏,守衛邊界的官員竟跪在地上,端飯給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

等管仲吃好飯,他私下問道:「如果您到齊國後,僥倖沒有被殺而得到任用,您將怎樣報答我?」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說的那樣我得到任用,我將要任用賢人,使用能人,評賞有功的人。我又怎麼能拿什麼來報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齊國都城後,鮑叔牙親自前去迎接。後來齊桓公不僅沒有對他報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為相國,而鮑叔牙自願當他的副手。

公子小白在齊國站穩了腳跟,成了齊桓公。他並沒有忘記魯國還有個巨大的危險——公子糾。通過外交上的威脅,齊桓公迫使魯國殺掉了公子糾,召忽自殺殉主,管仲被活捉。 鮑叔牙說:「這個管仲應該留下,他有治國安邦的大才能,可以為我們出力。」齊桓公說:「可他是我的仇人,怎能放過?」鮑叔牙說:「當初結怨,是因為各為其主;齊國新定,正需要管仲這樣的人才。欲成王霸之業,怎麼能斤斤計較於個人恩怨呢?終於,鮑叔牙說服了齊桓公,將齊國的國政交付給了管仲。從此管仲成了齊國的「國父」——齊桓公稱他為「仲父」,輔佐齊桓公躋身「春秋五霸」之列。

視頻

一箭之仇

參考資料

  1. 一箭之仇,成語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