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李東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是中國當代作家李東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長篇小說《風從塞北吹過》賞析
《風從塞北吹過》是作家何自成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作品記述了從1933年熱河淪陷到1945年8月偽滿洲國時期,熱河青城御宴酒坊老闆王大龍、清華大學進步學生王玉葉兄妹組織青城人民抗日游擊軍與日偽軍進行殊死戰鬥的傳奇故事。
小說遵循的是現實主義創作傳統。圍繞一條主線和一條副線展開。熱河青城御宴酒坊老闆王大龍寧死不跟日本人合作,橫遭日偽漢奸無端迫害。王大龍憤而設計用王家的祖傳寶貝——陰陽壺裡的毒酒殺死日本商人東洋實業公司的董事長大島一夫,率領全家和願意跟他一起打日本的酒坊夥計上了龍鳳山,扯起了「青城人民抗日游擊軍」的大旗。與日本鬼子和偽滿漢奸進行了長達十二年艱苦卓絕的殊死鬥爭,最終加入中共燕山部隊,更名為中共燕山部隊御宴大隊,後改編為青城人民御宴武工隊,直到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小說的另一條線索是王大龍的妹妹王玉葉。她是王大龍同父異母的妹妹。自幼在北平生活求學,並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國立清華大學,她在那裡接受了進步思想,秘密加入黨組織。在「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中被反動政府軍警打傷追捕。無處安身的她被逼逃離北平,踏上回青城尋找哥哥的艱難之路。並在家鄉找到中共燕山部隊,回到組織之中,擔任了中共燕山部隊御宴大隊政委。在與日偽軍作戰中英勇犧牲,把一腔青春熱血灑在了青城故鄉大地之上。
作者秉持的寫作倫理有着強烈的民間情感立場。在小說的情節安排和敘事手法上有着鮮明的傳奇色彩。小說一開始,便是圍繞御宴酒秘籍的謀奪與守藏展開的。秘籍這個道具,本身就具有一層神秘色彩,圍繞着它的轉移藏匿和查詢追索推動着故事的發生與發展。此間,又有江湖大俠「五味子」的神秘出場,被王玉葉真情所感,收她主僕為徒;王玉葉在「一二·九」運動中被捕入獄,用師傅送她的「難香」得救越獄;在大山深處危難之際巧遇打獵人春倩、春峰姐弟,將制酒秘籍交託他們;當她進入青城縣境內,於大山深處偶遇傳奇女子姜大妞等,無不帶有中國傳統民間敘事風格,從而使整部小說讀起來引人入勝,興味盎然。
小說看似從民國22年寫起,實則是在一個更為廣闊深遠的歷史時空上展開的。御宴酒坊始創於清初,因其品質優良,成為北京圓明園宮廷御酒作坊。然而,1860年英法聯軍鐵蹄進京,洗劫圓明園,殃及御宴酒坊。從此,御宴酒坊的興衰榮辱便與國家命運連在了一起。因而,也就為御宴酒坊的傳人注入了家國情懷,使這部長篇小說有了一個更為高闊宏遠的立意格局。
日軍拍攝的侵略熱河的歷史照片
在小說故事情節,矛盾衝突的安排方面,作者先以小說主人公王大龍的父親「王大燒鍋」慘死於日本強盜之手做鋪墊,同時賦予主人公強烈的氣節意識,家仇國恨,成為王大龍寧死不與日本人合作的精神依據和人格操守,這是貫穿整部小說的矛盾主線。故事的展開與推進都是圍繞這條主線發生髮展的。整部小說張揚着愛憎分明,有仇必報,有冤必伸的寫作個性。王大龍首先用毒酒殺死了為了謀奪御宴酒秘方,幾乎致他於死命的仇人大島一夫。他帶領家人、夥計、獄友上山之後,為籌措購買槍支物資經費,就超了大漢奸熱河省警察廳廳長馮秉元,偽滿青城縣警察署署長馮秉文弟兄的老巢。以致馮氏兄弟的老爹連驚帶嚇,外加心疼那些被抗日游擊軍超走的萬貫家財而一命嗚呼。小說中凡是作惡多端,助紂為虐,殘害百姓,與人民為敵的惡人無一例外的落了個死有餘辜的下場。尤其小說末尾,也是以王大龍與死對頭馮秉文的對決把故事推向一個高潮。
說《風從塞北吹過》是一部現實主義力作,還體現在對歷史的尊重以及人物塑造的藝術真實性把握方面。十四年抗戰,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面對驕橫兇殘,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中國人民的反抗無疑是艱難的。尤其抗戰初期,民間正義力量的反抗活動,更是具有一種雞蛋撞石頭的慘烈與悲壯。王大龍率領的清城人民抗日游擊軍亦是如此。在與日偽軍殊死搏鬥中,王大龍一家人幾乎全部犧牲,大姐王金枝、妹妹王玉葉、弟弟王二龍、姐夫劉善斌,王大龍妻子韓麗娟的貼身侍女春玲、玉蓮等,先後在與日偽軍作戰中或者英勇犧牲,或者慘遭殺害。正是因了這些前輩英烈的前仆後繼,浴血奮戰,中國人民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同時,也正是這樣的真實記述才愈加昭顯了中華民族不怕犧牲,勇敢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之魂。想想近年來那些諸如用手榴彈炸飛機,褲襠里藏地雷,手撕日本鬼子的狗血之作,我們不由對《風從塞北吹過》這樣的作品和作者心生敬意了。
《風從塞北吹過》對典型人物的個性描寫刻畫也是獨具匠心的。毫無概念、臉譜化之感。作者通過細節描寫,利用人物動作言語不露聲色的把一個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呈現出來。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認同了那些人物的鮮明個性。例如:小說主人公王大龍的出場是民國22年農曆三月初三的早上,他在伊遜河邊打拳練武,然後,就是一家人商量到縣城找關係送酒打點日本人。起初,王大龍不願意,可也清楚明着硬來也不是辦法,等大姐王金枝說過話後,就一拳打在桌子上。這個動作,就把他剛正不阿又無可奈何的內心十分傳神的刻畫出來。而當王大龍帶着春生進縣城前往偽縣公署送禮時,目睹日本人和漢奸耀武揚威,塗炭百姓的一幕幕慘景,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帶着春生轉身就往回走。春生不解其意,王大龍說:「咱釀的酒是招待客人的,怎麼能贈送給披毛帶爪的日本畜生呢!拉回去,就是漚成泔水也不給他們喝。」一個動作,幾句話,便把一個嫉惡如仇,一身正氣,寧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有了這樣一種個性特質,此後王大龍的所作所為便是順理成章的了。小說中反面人物,偽滿青城縣警察署署長馮秉文也是作者塑造較為成功的一個典型人物。通過馮第一次陪日本人大島一夫去御宴酒坊時的對話,把大島一夫的陰險奸詐、詭計多端和馮秉文的欺下媚上、粗鄙惡毒、寡廉鮮恥刻畫的入骨三分。作者不僅對主要人物的個性刻畫準確傳神,對其他人物的描寫也是頗具特色。例如:小說中那個曾與王大龍同為獄友的王福利,他因醉酒胡來被抓進監獄,王大龍被無端抓進監獄後,獄友們告訴王大龍該如何對付審訊,這個嗜酒如命的王福利說的話竟是:「我沒有什麼可囑咐的,我也沒有什麼經驗,我覺得態度好一些就可能會少些皮肉痛苦。」說出此等市儈之言的人,即便一時走投無路投奔抗日游擊軍,也是經不起考驗的,一旦面臨危難,酷刑拷打,立馬就會魂飛魄散,投敵賣友。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細節描寫,不露聲色的把一個個人物的人生選擇納入了必然的性格邏輯之中。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高妙的敘述策略和身後的寫作功力。
抗日宣傳
《風從塞北吹過》對青城社會狀況、風土人情、民俗習慣有着客觀全面的描述。如:農曆三月初三,早起到伊遜河邊洗臉,到苔山上採擷柳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挖扁扁芽,車前草、石竹子花、曲麻菜放在門口的兩邊窗台,把大朵映山紅掛在門楣之上;七月初六祭酒神等等,都帶有濃厚的帝域風情。小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偽滿洲國時期青城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遷和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
近些年來,抗戰題材成為文學藝術界熱衷挖掘的一個富礦,各種門類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數不勝數。然而,粗製濫造者有之,胡說八道者有之,任意編造者有之,顛倒黑白者有之,一段波瀾壯闊,氣韻悲壯的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歷史成了一場場鬧劇,一段段戲說。《風從塞北吹過》一改此等惡濁之風,作者滿懷對歷史的敬畏之心,對故鄉熱土的繾綣深情,對英雄的無限敬仰,用莊重的筆調,史詩的情懷,源自生活的藝術真實,為我們再現了青城人民不畏強暴,與日本鬼子殊死戰鬥,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歷史畫卷。我們從中讀到的,不僅是青城人民與侵略者英勇戰鬥,勇於犧牲,盪氣迴腸的故事,還有作者一腔愛國情懷和對故鄉熱土的脈脈深情——「所謂的龍鳳山口就是龍山和鳳山之間形成的巨大峽谷,左邊是龍山,右邊是鳳山,中間是碧波蕩漾的龍鳳河,這裡群山連綿起伏,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山上成片的古松林虬枝盤曲,茂密的灌木鋪天蓋地,巨大的岩石裸露着青黝黝的皮膚,懸崖絕壁之上生長着各種不知名的山花,呈現出一種冷艷的美。
走進山口腹地,感覺到霧靄像輕紗,像煙嵐,像雲彩;掛在巉岩,繞在樹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叢中。頃刻間,這乳白色的輕靄,化成小小的水滴。灑在路面上,灑在樹叢中,灑在人頭臉上。輕輕的,膩膩的,有點潮濕,人們吸進這帶有野菊花香的氣息,似乎感覺有點微醺……」諸如此類的描寫,在作者筆下時長出現,如一幅氣勢宏偉的清城人民抗戰圖畫的背景點綴,給血與火的壯烈與悲壯平添出幾分絢麗與浪漫,強烈的反差對比描寫,使整部小說充滿了閱讀上的美感。
如果說對家鄉景物的描寫,作者的筆調是清新的,深情柔美的。那麼,對家鄉人民精神品格的禮讚則是莊正的,神聖的:「那面由王金枝和韓麗娟親手繡制的大旗雖然被戰火燒得殘缺不全,但是依然高高地豎立在龍鳳山口的高峁上,在料峭的山風中撲啦啦地飄揚着。是啊,儘管歲月山一樣的沉重,儘管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但是他們依然打算着今後的日子,依然聚集在一起重新再來。他們就象山崖上黃燦燦的野菊花,雖然常年經受風吹雨打,但是風摧不折她,雨澆不死她,歷經無數風霜,愈加綻放芬芳。這就是勇敢頑強永不屈服的青城人民啊!」「一輪紅艷艷的日頭從東方如海的蒼山後面升起來了,一道道金箭似的陽光照耀在這片英雄血染的美麗神奇土地,將白雲染成紅色,將群山染成紅色,將大地染成紅色。霎時,萬道金光給塞北的萬物罩上一層燦爛的霞輝。漫山遍野,流光溢彩,似靈非靈,絢麗至極。」讀着這些如松如柏,如浪如濤的文字,我們分明感受到小說作者那一團鼓盪於胸的浩然正氣,較之於那些少氣無力,缺筋斷骨,信口開河的苟且戲說,《風從塞北吹過》確似一股浩蕩之風,吹散了那些靡靡之氣,蕩滌了那些讓歷史蒙羞的濁泥污垢。
自2016年始,國家教育部頒定的歷史教科書,將八年抗戰改定為十四年,也就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9月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倘從這個歷史時空來看這部長篇小說,它的歷史認知價值就愈加凸顯出來。《風從塞北吹過》以文學言說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閱讀樣本。這也是作者為十四年抗戰文學憑添的一道亮麗景觀吧!
作者簡介
李東輝,男,1962年生。1984年大學畢業後不久因病導致雙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