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段難忘的閱讀歲月(耿華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段難忘的閱讀歲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段難忘的閱讀歲月》中國當代作家耿華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段難忘的閱讀歲月

煙花三月,春和景明,行走在春天裡,感覺身心輕盈,眼前的一切都蘊藏着無限的可能,綿延着無盡的希望,讓人情不自禁散發着積極向上的光芒,沿着濱河玉石欄杆緩緩而行,綠樹掩映間,一個房車模樣的書吧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覺每次回小城走過濱河大道,發現或多或少都有些變化優美環境中融合進濃郁的文化元素,形成多元且和諧的文化生態。我好奇地走過去,樹下的石凳上有幾位悠閒的老人,愜意的享受着春天的暖陽,書吧還沒有開門,我便和其中一位幹部模樣的老人攀談起來,問他這裡什麼時間增加了一間書吧?他說;「政府為了創建文明縣城,打造書香商南,這樣的書吧有好幾處呢,而且現在的圖書館也今非昔比,藏書豐富,環境優美,窗明几淨」。老人侃侃而談,眉色飛舞,言語間洋溢着滿滿的幸福感。想起這些年小城擴建改造,縣圖書館幾經搬遷,很多年都沒有光顧過,在這個春日的午後,突然就想去圖書館逛逛。

聽說圖書館新址在縣政府廣場的西側,設在新建的廣電大樓二層,來到政府廣場,一座豪華氣派的大樓赫然而立,午後的陽光照在整面藍色的玻璃窗上,整個大樓氤氳出一層藍瑩瑩的光暈,顯得格外的氣勢恢宏,獨特新穎。我沿着台階,順着標識上到二樓,打開電梯進入大廳,玻璃門的上方,「商南縣圖書館歡迎您」就映入眼帘,棕色的匾額似乎還透着淡淡的墨香,門口兩盆高大的散尾葵翠綠蔥蘢,給這方書香之地增添了一份清幽的寧靜,進門和圖書管理員打過招呼,抬頭便見迎面牆上鑲嵌着十二個燙金大字,「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商南」。寬敞明亮的大廳里,裝修簡約的工作檯,電子智能查閱機,安放在大廳一側,方便又快捷。一排排朱紅色的書架整齊劃一,一方方古色古香的桌凳擺放有序,幾盆鬱鬱蔥蔥的綠蘿錯落有致,整個布局高端大氣,溫馨典雅,大廳一隅隨處可見的閱讀人在全神貫注看書,其中有老人,有學生,有青年。他們靜靜閱讀的姿態讓人肅然起敬。整個大廳靜悄悄地,偶有手指滑過書頁的聲響,被窗外划過的風,輕輕送進我的耳膜,這若有似無的聲音,如一首美妙的旋律,讓人熏熏欲醉。

我躡手躡腳來到書架旁,一排排書架標識明確,分類仔細,各類嶄新的圖書琳琅滿目,浩如煙海,讓人目不暇接,有馬列主義、社會科學總論、政治法律、軍事、經濟、哲學、歷史地理、文化教育、語言文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和少兒類圖書一應俱全,滿足各類人的需求,讓人不得不感慨,商南縣城無論是環境建設還是文化建設都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我按着標識分區,來到第十組書架前,這一排是文學詩歌書籍,各類名家書籍應有盡有,每一本書都讓人愛不釋手。想想現在的人們真是幸福,只要想讀書,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隨時都可以滿足我們的求知慾,不用花一份錢就可以博覽群書,開闊視野。站在書架前,我思緒翩躚,不竟想起三十年前那一段難忘的閱讀歲月,眼前的圖書館和那時的圖書館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喜歡上讀書似乎不是從小時候,那時條件有限,除了課本以外也沒有書可讀,真正喜歡上讀書而是在迷茫的青春期,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學中文的大哥哥,他有寫日記的習慣,平平常常的一件事,在他的筆下如行雲流水,辭趣翩然,讓人羨慕不已,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學習寫日記,用文字記錄每一天的所思所想,慢慢地也就喜歡上了文字,愛上了閱讀。那個時候除了自己的專業書,很少接觸到文學書籍,聽人說縣上有個圖書館,可以去那裡借書看,我欣喜前往,開啟了我的閱讀之旅。

八十年代末,縣圖書館坐落在文化路中段,院落不大,總的建築面積大概有200多個平方米,小小的三層樓房容納了三個單位,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都擠在這個院落辦公,圖書室就設在一樓三間小房子裡,進門右手邊是一間閱覽室,左手邊是圖書室,中間的這間,一分為二,後半間是工作人員辦公室,前半間是來訪人員接待室。那個年代,商南屬於貧困落後縣,資金短缺,文化建設相當貧瘠,圖書館的藏書也不是很豐富。二十多平方米的空間,排放着三排書架,昏黃的燈光照在古老的書架上顯得有些慘澹,書架上擺放的都是些陳年舊書,泛黃的書頁散發着淡淡的霉味,像是在訴說着它滄桑的歷程,每找出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指間都會留下一層厚厚的霉塵。

那個時候,圖書館還不是全開放式,去圖書館的人寥寥無幾,每次去在窗口掏出借書證,說出想借的書名,然後有工作人員進圖書室找書,把書名填寫在借書證上,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完,再去換另一本,所以我很快就認識了圖書管理員王阿姨,那是一個美麗的女人,白皙的皮膚,精緻的瓜子臉,說話柔聲細語,商南話里夾雜着河南口音,讓人倍感親切。也許每天與書為伴,她渾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自然天成的雅韻,我對王阿姨既尊敬又崇拜,想着在圖書室工作真是幸福,既能養家糊口,又可以暢遊書海。去得多了,王阿姨對我格外照顧,讓我自己去圖書室翻閱,在她的推薦和引領下,我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徜徉在柔石的《早春二月》,沉浸在巴金的《家·春·秋》,悲憫着曹禺作品《雷雨》里的魯四鳳,感動於張揚的《第二次握手》,沉迷於路遙的《平凡世界》;在這裡我認識了白落梅、池莉、張曉風、林清玄……,我走進他們多彩的精神領域,豐富着我的內心世界,如饑似渴地汲取着精神食糧,使迷茫的青春歲月有了堅定的方向。每當想起那段時光,心裡依然對王阿姨充滿感激和懷念,那段難忘的閱讀歲月,令我的文學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我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

後來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養家糊口,奔波於煙火紅塵,忙於一日三餐,讀書時間有限,說出來真是慚愧得很,似乎一年也看不了幾本書,但在閒暇之餘,我還是會去書店買回一本喜歡的書,在夜深人靜之時翻上幾頁,寂寥無助時與先賢對話,低迷困惑時與聖人交流,正是在這日積月累的閱讀中,我的性格變得堅強,心胸變得豁達,視野越來越開闊,翰墨書香讓我的精神豐盈,靈魂潔淨,生命高貴。站在琳琅滿目的書架前,思緒飄忽,忽然窗外有風吹來,撩起我的發梢,也吹醒我的思緒,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徐若央的《枕上詩書》到工作檯辦理好借書手續,走出圖書館,政府廣場歌舞昇平,正在舉行三。八婦女節慶典活動,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在2024年的春天,我暗暗給自己立下一個讀書計劃,希望落地有聲,歲不虛度。今夜,有書相伴,明天有太陽升起,有書,有茶,有遠方,一切人間值得。[1]

作者簡介

耿華琴,陝西商南人,醫務工作者,商南縣文聯作協會員,商洛市文聯作家協會會員,《望月文學》雜誌特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