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棵高粱忘記了歸路(趙大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棵高粱忘記了歸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棵高粱忘記了歸路》中國當代作家趙大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棵高粱忘記了歸路

冬深了,草木搖落,昆蟲蟄伏,大地遼闊寧靜。一棵高粱還矗立在田野里,就像越走越遠的時光,忘記了自己的歸路。

一棵高粱的美好時光是秋季。那個季節的陽光稠密而濃烈,蟈蟈在草根下唱着民謠,玉米和大豆在風中交流着情話,田野里流淌着莊稼和土地的清香。高粱就站立在大地的邊緣,站立在金黃和蔚藍交界的地方,一齊將臉扭向太陽的方向,用潛藏不住的喜悅,將緋紅的時光釀成豐收的頌詞。

秋收,冬藏。成熟對於所有的莊稼來說,意味着生命的華麗回歸。春天,它們在布穀鳥的鳴叫聲中,沿着牛蹄印從村莊走向田野。秋天是一道分水嶺,經歷過風吹和霜染,它們帶着時光贈與的豐厚品質,沿着原路返回糧倉。

莊稼和人一樣,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鳥雀可以忘記歸巢,而人無論走多遠,都會在秋天的漫漫長路上歸鄉。可一棵孤零零的高粱,卻在秋天的角落裡忘記了歸路,它一次次在秋風中轉過身子,卻始終找到故鄉的方向。

站立在田野中的高粱一定是孤獨的。大地日益凋敝和蒼白,光陰一天天在縮短,高粱的內心也一天比一天荒涼。它失去了集體的包圍,失去了雄壯有力的蟲唱,失去了桀驁不馴的個性,孑然守望在季節的終點,陪伴它的只有衣衫襤褸的稻草人,和荒草之下矮矮的墳墓。

孤獨是一名戰士的優秀品質。這棵高粱一定曾經是一名勇士,他的身後,是通過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他曾經無數次地沖向陣地,倒下,起身,殺死所有的白天和黑夜,流出的鮮血染紅了太陽和天空。最終,他把紅色的旗幟插在遼闊的土地上,像一個偉大而博愛的君王,俯視着自己的臣民。

在高粱的夢境中,它一定不想成為高高在上受萬人膜拜的神祇,它現在應該站立在屋檐下,和它的兄弟們一起穿越人間煙火,把自己慢慢還原成塵世的佛身。每一棵高粱都仁慈而善良,它們斜靠在貼着窗花的花格木窗上,等待着人們在漫長的冬日裡把它們紮成笤帚,編成圍子,織成篦子……它們樂意俯下身子融入人間生活,用柔韌的肢體編織一篇溫良恭儉讓的文字,在搖曳的燈火下唱起集體主義的歡歌。

一棵高粱的孤獨沒有人能夠理解,即使它腳下的野草,它身邊走過的羊群,以及它頭頂飛過的鳥雀,都不能體會他無法言說的寂寞。就像一個行走在光陰深處的人,他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些什麼,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從他身邊流來的是光陰,流走的還是光陰。

一棵忘記歸路的高粱其實並不需要人理解。它之所以錯過季節,不是因為秸稈纖細,也不是因為籽粒乾癟,它站立在記憶之外,是因為它願意把豐腴的身體交給時間來處置。莊稼需要陽光和雨露,也需要風雪和黑暗,所有的經歷都是歷練和沉澱。能在光明和黑暗中行走者,才可以抵達圓滿和成熟。

就如我們參悟了一輩子的幸福,到頭來才發現,一半在俗世,一半在江湖。

一棵高粱的秘密,最終會被風讀懂。風不言不語,原野空洞而蒼茫,一棵高粱仿佛一個深刻的隱喻;風吶喊起來時,高粱就會寫出大大小小的文字,一棵高粱便成為年成最形象而生動的註解。

忘記歸路的高粱並不失意,它一直在藉助秋風行走。它搖落乾枯的葉子,把它們當成夢的馬蹄。一隻鳥銜起凋落的高粱籽,悠悠地朝天空飛去,仿佛向人間傳經布道。

在高粱的背影里,塵世靜悄悄的,村莊就像一條河流,永遠不驚不喜。[1]

作者簡介

趙大磊,西平高中語文教師,出版散文集三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