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曲前後接力從軍的豪壯讚歌(楊國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曲前後接力從軍的豪壯讚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曲前後接力從軍的豪壯讚歌》中國當代作家楊國慶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曲前後接力從軍的豪壯讚歌

——讀曾令琪《從軍行·癸卯秋送侄孫入伍》

著名作家、詩人曾令琪先生的侄孫參軍入伍,他欣然賦詩一首,為侄孫奔赴軍營壯行。實在可喜可賀。筆者十六歲曾到軍營鍛煉五年,受益良多,因而看到曾先生的這首詩,不免想起當年熱火朝天而又生氣勃勃的軍旅生涯。也就寫了這篇讀後感,請文友們指正。

從軍行·癸卯秋送侄孫入伍

剪剪西風氣蕭森,陌上烈日費苦吟。

長風直駕白雲上,不唯沱水訴桐琴。

琴聲流韻沱江頭,浩浩煙波漾初秋。

重龍山下白鷺飛,少年心事許兜鍪。

兜鍪一頂盛戎裝,不同平時嬌模樣。

汗滴飛雨眼迷濛,迷濛不妨遠相望。

憶昔少年從軍夢,執戈荷戟一何雄。

惜哉雙眼近視身,十年輾轉夢成空。

而今送汝走天山,明月入輪雲海間。

西域當年征戰苦,幸汝為國樂戍邊。

戍邊須將本領學,信息當先技術擢。

蔥嶺蒼茫聲威壯,壯志丹心看橫槊。

橫槊立馬守國門,堅若磐石固乾坤。

保家衛國不辭苦,老夫詩贈壯軍魂。

全詩情真意切,氣勢磅礴,抒情析理,格局廣遠,結構圓巧,文采頻現,意境雄渾,詩思悠長。有對侄孫參軍的喜悅和鼓勵,也有對自己當年「持戈荷戟」歲月的美好回望;既有詩詞轉韻的自如運用,還有對侄孫的殷切期望和具體叮囑。充分表現了爺爺輩對侄孫入伍的歡欣之情和期許之情。不論從形式上或內容上來說,都是一首讓人讀起來心情高興而又心緒飛揚的好詩。

「從軍行」是一個很古老的詩歌標題。這個題目最早出現在漢代的樂府詩中,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樂府詩是古代音樂機構樂府所採集、創作的詩歌,它們通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情感。作為樂府詩的一部分,主要描述了軍旅生活和戰爭的艱辛。《從軍行》也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尤其在唐代達到鼎盛。這類詩歌通常圍繞戰爭、邊疆、士兵生活等主題展開,表達了詩人對於戰爭的態度、對士兵的同情以及對國家的忠誠等情感。詩人常常描繪邊疆的廣闊、荒涼和艱苦,如「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等,以此來傳達邊疆的孤獨和艱難。《從軍行》中經常出現戰爭的描寫,如「黃沙百戰穿金甲」,通過這樣的詩句展現戰爭的殘酷和士兵的勇敢。詩歌中也會涉及士兵的日常生活,如行軍、駐紮、戰鬥等,反映士兵的辛勞和犧牲。許多《從軍行》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家人的思念,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體現了詩人願意為了國家放棄個人安逸的決心。詩歌中還常常歌頌英雄人物的壯舉,如將領的英明決策和士兵的無畏犧牲,展現了英雄主義精神。儘管《從軍行》多描寫戰爭,但也有表達對和平的嚮往,如通過戰爭的苦難來呼喚和平的到來。詩歌中也會利用自然景觀來烘托氣氛,如「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通過自然現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有些《從軍行》會涉及軍事策略戰術,展示詩人對戰爭藝術理解。這些意象和主題在《從軍行》中相互交織,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反映了古代詩人對於戰爭和邊疆生活的深刻體驗感悟

詩題「從軍行·癸卯送侄孫入伍」是指在癸卯這一年秋天,詩人送他的侄孫去參軍而寫的這首詩。這個題目本身就蘊含了一種家族榮譽感和對國家責任的承擔,同時也包含了作者對侄孫未來軍旅生涯的祝福和期望。同時,題目中還蘊含了幾個重要的元素:「癸卯」指的是特定的時期或者是詩人個人的重要時刻;「送侄孫」表明這是一個家族成員之間的離別場景,涉及到親情和傳承;「入伍」則指向了國家責任和榮譽感的體現。而且美學特徵也非常明顯,體現了歷史感與時代背景。「送侄孫」這樣的詞語組合,透露出家族成員間的深厚情感,同時也隱含着對年輕一代成長和未來命運的關切。標題中雖然沒有直接表達情感,但通過「送」這一動作,可以感受到離別的思愁和對未來的期望,形成了一種情感上的張力。整個標題可以看作是一種象徵,代表了家族傳承、個人成長和國家責任的結合,這種象徵性的表達增添了標題的美學深度。

「剪剪西風氣蕭森,陌上烈日費苦吟。長風直駕白雲上,不唯沱水訴桐琴。琴聲流韻沱江頭,浩浩煙波漾初秋。」

「剪剪西風氣蕭森」,「剪剪」形容西風連續不斷地吹拂;「西風」指來自西面的,是秋天的涼風。「氣蕭森」形容氣候寒冷,氣氛蕭瑟。「陌上烈日費苦吟」,「陌上」是田間小路。「烈日」即強烈的陽光,象徵艱難困苦的處境。「費苦吟」形容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努力,苦吟詩句,進行詩詞創作。「長風直駕白雲上」,「長風」指強勁的風,比喻氣勢磅礴。「直駕」是直接上升,不受阻礙。「白雲上」形容高度,也可以理解為意境高遠。「不唯沱水訴桐琴」,「不唯」即不僅僅是,「沱水」即沱江,此處或許用來象徵某種情感或事件。「訴桐琴」,通過彈奏桐木製成的琴來表達情感。「琴聲流韻沱江頭」,「琴聲流韻」即音樂流淌的感覺,形容優美的旋律。「沱江頭」即沱江的源頭,指音樂的起源或情感的起點像沱江的起源一樣在心頭流淌。「浩浩煙波漾初秋」,「浩浩」,寬闊無邊的樣子。「煙波」形容水面煙霧蒙蒙。「漾初秋」形容秋天的初期,暗示着時間的推移和變化的開始。這幾句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了一種蕭瑟、淒涼而又充滿力量的情感。詩中的西風、烈日和長風等意象,構建了一個宏大的背景,同時又不乏細膩的情感表達。沱水和桐琴的結合,寓意着對家鄉的思念。而煙波和初秋的描寫,則象徵着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和平的渴望。這開篇幾句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一種複雜的情感世界。詩中的每一個意象都被精心挑選和安排,以求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詩的結構緊湊,語言精煉,富有音樂性和畫面感,讓讀者能夠在短短几句詩中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遞的深刻含義。

「長風直駕白雲上」這句詩,通過「長風」和「白雲」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和豪邁情懷。長風,通常指強勁而持久的風,象徵着詩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而「直駕白雲上」則描繪了一幅風捲雲舒的壯觀畫面,既有對自然界宏偉景象的讚美,也有對自身超越現狀、嚮往更高境界的渴望。而曾令琪借用李白這句詩也是表達了對侄孫從軍的美好祝福和期許。希望他在軍營中鍛煉成才,能夠「長風直駕白雲上」。

這幾句詩還體現出語言的精煉與意象的豐富。「陌上烈日費苦吟」一句,簡潔而富有力度,既展示了詩人對環境的觀察,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苦悶。而「長風直駕白雲上」則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意象,使讀者仿佛能看到詩人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之間。「琴聲流韻」,不僅在視覺上呈現,也在聽覺上給予讀者以美的享受,體現了詩人對音樂節奏的敏銳把握。「浩浩煙波漾初秋」不僅描繪了自然景色,也隱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與人生關係的深刻理解。這幾句詩在情感表達、語言精煉、意象豐富、音樂性與節奏感以及文化內涵上都顯示出其獨特的美學特徵。

「重龍山下白鷺飛,少年心事許兜鍪。兜鍪一頂盛戎裝,不同平時嬌模樣。汗滴飛雨眼迷濛,迷濛不妨遠相望。」

「重龍山下白鷺飛」展現了一種寧靜致遠的意境。白鷺作為一種常見的鳥類和自然景象,在此處被賦予了更深層的寓意,是對自由、純潔或是對美好理想的嚮往。「少年心事許兜鍪」表達了年輕人即侄孫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理想的追求。兜鍪一詞,既有軍事頭盔的意思,也就是軍帽,也暗喻着勇氣和決心,反映出少年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面貌。「許兜鍪」表達了年輕人即侄孫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理想的追求,期許即想參軍。「兜鍪」既有軍事頭盔和軍帽的意思,也暗喻着勇氣和決心,反映出侄孫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面貌。「兜鍪一頂盛戎裝」,描寫侄孫戴上軍帽、穿上軍裝非常合身、非常英俊。通過這樣的描寫,作者向人們展示一個準備奔赴邊疆的的侄孫是一個勇士形象,充滿了英勇和決心。「汗滴飛雨眼迷濛」暗示和想象侄孫以後在軍營艱苦訓練或執勤時的場景,汗水如同雨水一般灑落,使得眼睛都無法清晰地看見面前的物體。這裡的「汗滴」不僅是物理上的汗水,更是精神上的努力和付出,是對勤奮和堅持的一種象徵。「迷濛不妨遠相望」則體現了一種超越物質限制的精神境界,即便身處迷濛之中,仍然可以有所展望,有所期待。這句詩是告訴侄孫,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遠見和希望。這幾句詩藉助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傳達深刻的思想感情。不僅有對自然美的讚嘆,更有對人生哲學的思考。通過具體的意象,如「白鷺」「兜鍪」「汗滴」等,詩人構建了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引導讀者進入精彩的詩歌世界。同時也是在勉勵侄孫,到部隊後要準備吃苦,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努力培養過硬軍事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當一個合格的優秀的軍人。

「憶昔少年從軍夢,執戈荷戟一何雄。惜哉雙眼近視身,十年輾轉夢成空。」詩人在這裡筆鋒一轉,回望當年自己渴望從軍的情景,有些激動也有些感傷。這幾句詩體現出情感的真摯與深刻、語言的精煉與意象的豐富、音樂性與節奏感和文化內涵的深厚等美學特徵。通過「憶昔少年從軍夢,執戈荷戟一何雄」的描寫,傳達出一種深切的愁緒和對過去的回憶,這種情感的真實和深刻,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感到語言的精煉與意象的豐富。這幾句詩在語言上追求簡潔而富有力度,如「惜哉雙眼近視身,十年輾轉夢成空」一句,簡潔而富含內涵,既表達了視力不佳的遺憾,也隱喻了人生轉折的無奈。還表現在音律上追求和諧與變化,通過平仄和押韻的運用,給讀者帶來音樂般的享受,同時也體現出其對詩歌節奏的把控能力。

「而今送汝走天山,明月入輪雲海間。西域當年征戰苦,幸汝為國樂戍邊。戍邊須將本領學,信息當先技術擢。」這幾句詩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情感。現在來逐一分析每句詩的字面意義及其背後的深層寓意。「而今送汝走天山」,這意味着詩人正在送別侄孫前往天山即新疆邊境的軍營。「走」字含有行走或出發的意思。在古代文學中,「天山」有時也被賦予了邊疆遙遠、環境艱苦的象徵意義。因此,這句詩也是在描述一種邊疆戍守的背景。「明月入輪雲海間」描繪了一副月亮在雲海之間的景象,給人一種廣闊、深遠的空間感。同時,「明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象徵着團圓和思念,這句詩在傳達詩人對遠行者即侄孫的祝福和牽掛。李白在《關山月》中有「明月出天山」之詩句,詩人以「明月」作為詩歌的核心意象,將其置於「天山」和「雲海」之間,構建出一個宏大的空間背景。天山的高聳和雲海的蒼茫,共同構成了一個壯闊的畫面,為全詩奠定了雄渾的基調。曾令琪巧妙化用李白詩句,同樣寫出了一個美麗的意境。

「西域當年征戰苦」,「西域」一般指的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地區,這裡指的或許是歷史上某個時期的邊疆戰爭。「征戰苦」三個字簡潔地概括了戰爭帶來的艱辛和苦難,同時也反映出詩人對歷史的深刻認識。這也是告誡侄孫,當兵就要準備吃苦,要不怕吃苦,這樣才能將自己鍛造成為一個優秀士兵。「幸汝為國樂戍邊」,「幸汝」表示詩人對即將前往天山的侄孫的祝願,希望他在為國家守邊的職責中能夠感到快樂。這裡的「樂」字體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國家責任的認同。「戍邊須將本領學,信息當先技術擢。」蘊含着深厚的時代背景和深遠的意義。在信息化戰爭的時代背景下,這句詩強調了戍邊將士不僅要掌握傳統的軍事技能,還要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信息化武器裝備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物質基礎,其發展水平和應用範圍直接影響着信息化戰爭的作戰能力。信息化武器裝備包括精確制導武器、信息化作戰平台和信息防護裝備等,如巡航導彈、無人機和反導系統等。這句詩實際上是對信息化戰爭時代戍邊將士提出的新要求。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戍邊將士必須具備傳統軍事技能的同時,更要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以提升決策、指揮、作戰等多方面的能力。這對於提高國防實力、保衛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戰爭將更加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和信息優勢的爭奪,這也意味着戍邊將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以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這也是詩人對侄孫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囑託。這幾句詩融合了對邊疆戍守生活的描寫、對歷史的回顧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詩中既有對過去的回憶,也有對現在的肯定和對未來的期盼。通過這樣的結構安排,詩人展現了一種對國家和民族歷史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同時也傳遞出了對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的美好願望。讀者也從中悟出,這幾句詩不僅僅是對邊疆戍守生活的簡單描寫,它們背後蘊含着更為豐富和複雜的情感和意義。通過對這些詩句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詩人對歷史、對國家以及個人責任感的深刻感悟和美好祝願。

這幾句詩還體現了詩人對邊關戍守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國家安寧的深切關懷。通過對比歷史與現實,詩人表達了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戍邊戰士的敬佩之情。這是歷史與現實的交融,詩中提到的「西域當年征戰苦」,反映了詩人對歷史邊關戰事的回顧,而「幸汝為國樂戍邊」則表達了對當前侄孫戍邊樂於奉獻精神的讚美。這種對歷史的追溯和對現實的關注,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時代責任感。這是對戍邊士兵的同情與敬意,「戍邊須將本領學」既表達了對戍邊士兵能力的認可,也暗示了他們對國家的忠誠和擔當。詩人在這裡呼籲社會對戍邊士兵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體現出詩人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這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信息當先技術擢」可以理解為詩人對戍邊士兵在信息技術上的精湛和藝術上的造詣的讚賞。這也反映了詩人對信息軍事技術的重視,以及在藝術上的追求,顯示了詩人對侄孫全面發展期望。這幾句詩在美學意義上表現了歷史與現實的交織,對戍邊士兵的同情與敬意,以及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詩人對邊關戍守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國家安寧的深切關懷,同時也反映了他的歷史底蘊、時代責任感、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這樣的詩歌,詩人試圖傳達出一種對和平的嚮往和對國家安全的堅定信念

「蔥嶺蒼茫聲威壯,壯志丹心看橫槊。橫槊立馬守國門,堅若磐石固乾坤。保家衛國不辭苦,老夫詩贈壯軍魂。」

「蔥嶺蒼茫聲威壯」描繪了蔥嶺的壯闊景象,同時傳遞出一種威嚴和力量。蔥嶺,又稱帕米爾高原,是亞洲的一個重要地理標誌,這裡的「蒼茫」形容了高原的廣闊無垠和蒼涼之美,而「聲威壯」則是指那裡的自然環境惡劣,或是歷史上在此發生的戰爭所帶來的威懾力。

「壯志丹心看橫槊」,這句詩中的「橫槊」一詞源自於古代戰場上將領們橫持長矛的場景,象徵着英勇和鬥志。曹操當年常「橫槊」賦詩,如《短歌行》。曹操通過「橫槊」表達了自己橫掃天下的雄心壯志,展示了他作為一位軍事家的豪邁和自信。曾令琪以「橫槊」表達了自己堅定的意志和豪情壯志,同時也是激勵侄孫為了理想和目標奮鬥不息。「堅若磐石固乾坤」使用了「堅若磐石」的比喻,強調了堅固不移的意志和信念。磐石是巨大而堅硬的石頭,用來比喻堅定不移的意志或信念,表示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將保持堅強的意志,守護着國家和民族的安寧。這同樣是用這個比喻鼓勵侄孫做一個磐石般的鋼鐵戰士,守護好祖國的邊境。「保家衛國不辭苦」表達了保護家園和國家時不辭辛勞和艱苦的態度。保家衛國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榮譽,詩人希望侄孫為國家付出努力,不畏艱難,不怕犧牲,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老夫詩贈壯軍魂」這句詩中的「壯軍魂」指的是那些勇敢戰鬥、保衛國家的軍人精神。詩人自稱「老夫」,表明自己雖已年老,但仍願意以詩歌的形式傳承讚美那些英勇的軍人和他們的精神。為侄孫奔赴新疆戍邊壯行。這幾句詩各自表達了不同的主題,包括對自然的敬畏、個人的壯志、對國家的忠誠堅強不屈的意志、對侄孫的期望以及愛國主義的情感。這些詩句不僅在字面上生動形象,而且在內涵上也富含深厚的文化和歷史意義,體現了詩人對時代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也體現出作者作為一個爺爺輩的長者對侄孫的殷切期望、寄託與勉勵。

這幾句詩的美學效果很是感人,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和保衛家園的決心,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軍人的敬仰和讚美。詩中的「蔥嶺」、「橫槊」、「國門」、「堅若磐石」等意象,構成了一個壯麗的邊塞畫卷,傳達了一種雄渾、豪邁的氣氛。通過生動的意象和有力的詞彙,展現了對邊防戰士的讚揚和對國家安全的承諾,傳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詩中的每一個意象都與邊防和國家安全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幅壯麗的邊防圖景,激發了讀者對保衛家園的共鳴和敬意。

結語

《從軍行·癸卯秋送侄孫入伍》是一首充滿豪情壯志的邊塞詩,通過送別侄孫前往邊關戍邊的描寫,讚揚守邊戰士不畏艱險、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構建了一幅壯闊瑰美的邊塞畫卷,同時也反映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報國志向。全詩通過表達對侄孫的期許與希冀,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情感。同時,詩中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成為青少年學習和傳承的對象,對於培養青少年保家衛國,參軍戍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義。[1]

作者簡介

楊國慶,中國作家網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