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春攀折兩重桂(舒建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春攀折兩重桂》中國當代作家舒建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春攀折兩重桂

唐朝會昌五年狀元易重的家鄉在九聯坊,明月山下一個極普通的地方,近日我們走進了這裡。

那天,陽光明淨柔和,一如散落在山路兩側的農家新舊建築,青山綠水間流溢出一種寧靜與明朗。和煦的秋風伴着村前那灣涓涓細流從村子周邊的九蓮峰上款款而來,不經意地撫弄着人們的衣角。一條在當年古道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窄小公路,連接着十幾里路以外的溫湯鎮。今天看來,這裡依然顯得有些偏遠閉塞,甚至還有些荒寂。但,我們知道九聯坊絕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稍稍走進它的深處,就明顯地感受到了那種經年積澱下來的詩文餘韻和點墨遺香。世代居住這個村子的20餘戶易姓人家,他們祖上在明月山的孕育下苦讀成才,或父子同科,或兄弟同舉,一門通顯連登者九人,九聯坊也由此而名。在這九人中,易重金榜題名拔得狀元頭籌,千百年來在當地更是被傳為佳話。

狀元是進士及第中的第一名,是中國科舉寶塔上頂尖人物的佼佼者,能中狀元的大多都是當朝才子。在我們所熟悉的唐朝名人當中,詩畫成就最高的王維書法成就最高的柳公權就是「狀元郎」出身。而在歷史上最有名的狀元當屬南宋寶祐年間的文天祥了,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為後世所敬仰,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自隋唐開始實行開科取士,到宋元到明清,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的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科舉制度在我國歷史上整整實行了1300年,選拔出了十萬名以上的進士,百萬名以上的舉人。可以這樣說,隋唐以後的幾乎每一位知識分子都與科舉考試有着不解之緣和密切關係,歷史上那些善於治國安邦的名臣名相,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等大多出自狀元、進士和舉人。從一定意義上說,這個制度曾緊緊地伴隨着我們的中華文明史。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則屈指可數,在我看到的資料介紹說,自隋唐開科取士至宋元明清,1300年間欽點狀元只有六百多位。狀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讀書人的畢生追求,而且在老百姓心目中也享有「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的巨大殊榮。因而歷朝歷代的殿試放榜,如同大典,真可謂是天之驕子,其榮耀、其顯赫、其尊貴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很難想象。據說,考取了進士之後的禮儀在當年京城長安是非常繁複的,新科進士們先要拜謝主考官,參謁宰相,然後游賞曲江,參加杏園宴等,還要在雁塔題名,在慈恩寺看戲,等等等等。這時的新人們繁忙之極,當然也是得意之極。我們曾讀過古人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的詩句,寥寥數筆,便把此間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真不愧是文學大家的手筆。

古代的讀書人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要想通過科舉考試奪得狀元是極其艱難的。不知有多少人為了科舉入仕奮鬥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畢其一生都未必能夠實現其夢想。《孔乙己》、《范進中舉》等課文把箇中滋味描繪得鞭辟入裡,惟妙惟肖。從這個意義上說,易重是幸運的,當然他這個狀元也得來不易。史料記載,唐會昌五年京城長安公布會試結果,來自明月山下的學子,一介布衣易重榜上有名。皇榜一出,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朝廷決定複試以示公正,由皇帝出題監考,複試檢驗。易重參加殿試的形象今天在史料上已經無從查考了,但我想應該是這樣的,那天一襲白袍、氣宇軒昂的易重一定是才華倜儻,意氣橫陳,面對聖上策問侃侃而談,對答如流,氣質中透着一種謙和,而舉手投足間卻盡在捨我其誰之中。最終易重被欽點為狀元,並被賜御筆「進士及第」匾額。皇榜再次揭曉時,被「人間萬姓仰頭看」的易重感慨萬千,當即賦詩一首,寄給父老鄉親,向故里報喜。詩的最後兩句寫道,「故里仙才若相問,一春攀折兩重桂」,字裡行間的喜極悲極溢於言表。過去進士登科叫蟾宮折桂,詩文的最後一句「兩重桂」就是說一年之中兩次得中進士。古代出一名狀元不僅是該地世代引以為豪的勝事,更是該地區文風昌盛的一個象徵,晚唐著名詩人韋莊當年路過袁州時曾用「家家生計只琴書,一郡清風似魯儒」詩句進行過生動描述。為了紀念易重,後人把袁州古城的一條街道命名為重桂路,易姓後人也莫不以此為榮,把自己的家族堂口喚作「重桂堂」,並自稱為重桂子孫。

易重能夠金榜題名,大魁天下,除了他的勤奮好學,天資聰慧之外,還與他一直以來的遠大理想密切相關。時至今日,當地還流傳着一個他「借首席」的故事。

唐會昌二年,袁州學子盧肇高中狀元。在我看到的資料中,江西在唐朝的289年間一共有兩位狀元,即盧肇和易重,今天我們宜春秀江河上的狀元洲,就是當年盧肇讀書的地方。盧肇榮歸故里,刺史設宴請來了府縣官員和鄉賢共同慶賀。席間大家都推狀元盧肇坐首席,他謙讓給易重。不料易重毫不推辭,昂然坐於首席之上,並且風趣地說就當是借了個首席,以後一定奉還。話語一出,人們都認為易重驕狂,出語不妥。誰知幾年後的殿試放榜,易重果然金榜題名中了狀元,當年借的「首席」真的被他還了。喜訊傳來,從明月山下到袁州城裡,人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連同易重當年「借首席」的談資一併被傳為佳話,且傳頌至今。

易重「借首席」最後得以金榜題名告訴人們,一個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的理想為基礎的,理想志嚮往往會與他個人的能力成正比。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以後曾說過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有理想,這個理想決定着他的努力方向。據說拿破崙小時候就有帶領法國雄兵席捲歐洲,建立帝國並且讓自己成為這個帝國皇帝的理想。憑藉理想的引領,拿破崙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最終成為了真正的法國皇帝。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嚮往、希望和憧憬。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理想是夜行的燈,是點燃希望的火,是一股始終推動人們矢志不渝前行的內在動力。如果說人生是一幅絢麗斑斕的油畫,理想就是五彩斑斕的顏料;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充滿激情的競技比賽,理想就是選手活力四射的源泉;如果說人生是一篇魂牽夢繞的華章,理想就是傾注情感的心靈雞湯。因為有了理想,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在生命的懸崖前從沒有過退縮,在深淵裡始終保持着一種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在崎嶇坎坷的道路上義無反顧,一路前行。但要這美好理想變成現實,關鍵還要靠自己腳踏實地向着前方努力。正如古訓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前行的路上,許多人都會感到生活並不像童話小說里描述的那樣平坦順利。面對挫折,是哀怨,是沉淪?是依戀昨天,幻想明天?還是積極地在挫折中振作,在振作中奮發,在奮發中進取!平凡的人因為有了理想而偉大,因為平凡的人有了理想才會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當年的狀元易重是如此,今天被人們視為創業領袖的喬布斯馬雲不也是如此麼!他們兩個人雖然在不同的領域,但懷揣遠大理想,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為理想努力奮鬥是共同的。

走在易重以及易姓進士們當年走出深山,走上求學之路的古道上,回望起伏連綿的九蓮峰,那橫空出世、傲視平川的偉岸,在給人壯美的同時,還給人留下了令人思索、盪氣迴腸的絕唱。[1]

作者簡介

舒建勛,男,1955年4月出生,江西靖安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