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天多一點思念(閒敲棋子落燈花)

一天多一點思念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天多一點思念》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天多一點思念

夏至過後,雨仍來的勤,空氣中有了悶熱感,圖涼快到江里游泳的人特別多。

聽說昨天有個老人在江中游着游着,突發心梗,沒搶救過來,老人剛過完69歲的生日。

老人每到夏天都會跟老伴兒一起來江邊游泳,不料這次游着游着就把自己遊走了,只把老伴兒一個人留在岸邊。

世事難料,人生無常。平常,日常,恆常,想想人有時所求的不過是一個常字。

兆麟公園裡春天歸來的鴛鴦已升格為媽媽,帶領它的鴛鴦寶寶練習鳧水。

小鴛鴦在媽媽指揮下,一個接一個跳入湖中,開始了最初的水上之旅。

鴛鴦媽媽則像教練一樣引導着它的寶寶,讓它們在水中游的更快更好。

湖邊一個媽媽帶着自己的小寶寶看這一幕看得出神。

一早就停電了,到晚上電也沒來。

據說這次停電範圍不小,電力部門在加班搶修,但還不確定何時能恢復正常供電。

晚上往家走時,看到街邊有的小飯館在自己發電,看來是不想錯過晚餐這撥兒客人。

沒等來電,看不了書,開不了電腦,便打開「喜馬拉雅」,接着聽《納博科夫傳:美國時期》,這本大部頭傳記寫的真好,譯筆也好,之前聽完《納博科夫傳:俄羅斯時期》,就已上癮,不舍聽完,有些章節反覆聽了好幾遍,怕屬於納博科夫的時間太快經過,怕傳記太快進入尾聲。

傳記中出現了弗羅斯特、T·S·艾略特、奧登、浦寧阿赫瑪托娃、凱瑟琳·懷特、E·B·懷特、瑪麗·麥卡錫、格雷厄姆·格林、約翰·厄普代克等人的名字,令你好奇於納博科夫同這些詩人和作家之間的交集。傳記全面翔實記述了納博科夫的人生軌跡,關於他多舛的命運,他的文學創作天才,他對蝴蝶,對鱗翅目昆蟲的痴痴以求,他獨特的教學生涯,他的文學講稿,還有對他每一部作品深入細膩的解讀。

正因為納博科夫經歷了生活,他才擁有了生活,擁有了他的小說、詩歌,他的翻譯作品,他的洛麗塔,他的普寧,他的普希金,他的蝴蝶,他深愛的維拉,他的小王子——德米特里。

讀納博科夫的作品,聽這部傳記,更深的體會到布羅茨基所言,「記憶與藝術的共通之處是偏愛選擇和嗜好細節。」

如果讀到這本關於自己的傳記,不知納博科夫會給出怎樣的評價?

在閱讀或傾聽別人閱讀時,仿佛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書寫』有着一種非常潛沉的生命,它蓄積着能量,在某個時刻會對讀者產生一些微小或不小的改變。」隨着閱讀和傾聽的深入,對約翰·伯格這段話也有了確切真實的感受。

之後等來一夜好睡。夜裡不知幾點,醒來一次,半夢半醒間感覺窗外大雨歡騰。停電沒有路燈,樓區和街上都黑魆魆的,只有偶爾經過的車,車燈在雨中一閃而過,像黑夜突然睜開眼睛。

沒電,電腦、冰箱熱水器、空調、開水機、淨化器,都啞然失聲,夜的藍調只有窗外停不下來的雨。

再回到夢裡,夢裡竟也大雨滂沱,自己呆在一個透明的房子裡,周圍什麼也看不清,只有洶洶而瀉的雨,將房子團團包圍。

直到現在他也無法相信她不在了,她是從15樓跳下去的。事情發生之前,她給他發了最後一條微信,「對不起,江樹。」這條微信他第二天早晨才看到,太遲了!

在這以前,她對他說過自己不想活了,怎麼都覺得活着沒意思,還要他拿走他給她買的一些東西。他恨自己太粗心,雖然當時勸慰過她,但他以為她不過是一時不開心,隨口說說罷了,所以沒往心裡去。事情發生後,他痛悔不已,恨自己沒能保護她,留住她。

他們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相處3年多,他感覺他們處的不錯,兩人挺對脾氣,也能說到一塊兒去。這是他在自己離婚十多年後,第一個認真交往的對象,他以為這回兩人終於有伴兒啦,哪成想她竟走的如此決絕!

她就那樣走了,這讓他怎麼也想不通。不是說好等他後年退休,兩個人就自駕去他們想去的地方看看嗎?不是說好等他們老的時候,要彼此依靠嗎?不是說好以後兩個人在一起要好好生活嗎?

好哥們勸他往開處想,別把自己折騰病了,往後會遇到對的人。大半輩子都過去了,哪兒去找那個對的人?就算遇到下一個,他還會想起她,他苦笑着說往後就一個人混吧。

校園旁邊的那棵老桑葚樹靜靜結着果,有的果實已熟透,隨風散落在地上,一小串一小串葡萄紫或櫻桃紅的果實,路過的人稍不留意,一腳踏碎,就給地面焗上一小塊葡萄紫一小塊櫻桃紅。有的果實還在等待成熟的時機,半熟的果實,青綠色中透出一點紅。

此時,清晨的校園尚未甦醒,你被這裡的寧靜打動。世界在某一刻所呈現出的安祥與寧靜,能讓你感覺到自己與之是一體的。

我開始認真觀察周圍的世界,觀察一棵樹的生長,一張臉孔上的喜悅與哀傷,觀察一隻小鳥在天空中飛翔時的樣子。

閃亮的6月已退出夏的舞台,至此,2018隻剩下半個,那半個已被時間一口口咬去。我們呢,被自己,還是被時間一點點咬去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