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師陳列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29師陳列館,坐落在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附近的將軍嶺上,與司令部舊址一里之遙。陳列館建築面積2252平方米,共分5個展室、一個序廳、一個《挺進太行》的半景壁畫室。[1] 從涉縣這走出了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近百名一二九師領導擔任國家重要職務,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的搖籃。
在邯鄲召開了華北財經會議,劉鄧大軍南征會議。這裡還是《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新華日報太行版》誕生地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印刷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涉縣開播,中國人民銀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銀行總行在邯鄲涉縣誕生。左權、徐向前、劉伯承夫婦都安葬在邯鄲。
歷史背景
從涉縣這走出了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近百名一二九師領導擔任國家重要職務,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的搖籃。
在邯鄲召開了華北財經會議,劉鄧大軍南征會議。這裡還是《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新華日報太行版》誕生地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印刷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涉縣開播,中國人民銀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銀行總行在邯鄲涉縣誕生。左權、徐向前、劉伯承夫婦都安葬在邯鄲。
1937年9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運籌涉縣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響了抗日戰爭中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和解放戰爭中上黨、平漢等著名戰鬥和戰役。
1940年6月一二九師師令部駐紮於河北涉縣常樂村,同年12月遷駐涉縣赤岸村,1945年12月底離開涉縣。抗戰八年,在涉縣駐紮近六年,並以涉縣為中心創建了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最鞏固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涉縣因此也成為晉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腹心地、首府縣,地處華北抗戰前哨,為華北抗戰戰略要地,曾有110多個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在涉縣長期駐紮。
珍貴藏品
朱德頭像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將軍木刻頭像。 左權頭像 抗日戰爭時期左權將軍木刻頭像。 殺敵英雄獎狀 抗日戰爭時期邊區英雄模範姚相立功獎狀。 印刷機 抗日戰爭時期《人民日報》前身《新華日報》使用的印刷機。
展館介紹
一二九師陳列館記錄、傳承着這一抗戰史和精神,由最初的幾座四合小院,發展成為一處集參觀、瞻仰、學習為一體的多功能、全方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其原貌保存的舊址、陳展內容先進的陳列館和規模宏大的將帥墓地——將軍嶺,三組建築的組合形成和價值更是在全國罕見。 館裡珍藏着500餘件129師八路軍戰士用過的刀槍彈藥、娛樂器具等戰鬥和生活用品,以及繳獲日軍的指揮刀、汽車等物品。
《我們在太行山上》 陳列館由序廳、五個展室和半景畫館組成。圍繞「我們在太行山上」這一主題,共分為四大部分,集中反映了八路軍一二九師轉戰太行、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千里躍進大別山,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歷史性貢獻的光輝歷程。
特色活動
當一天八路軍活動 該活動以「當一天八路軍,做一回老區人」為主題,推出穿八路軍衣、吃八路軍飯、唱八路軍歌、行八路軍路、體驗當年八路軍艱苦樸素的生活等系列活動,寓教於游。
地理位置
地 址: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