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個人的鄉愁(曹洪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個人的鄉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個人的鄉愁》中國當代作家曹洪蔚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個人的鄉愁

作為鄉村長大的孩子,年輕時一味地嚮往和貪戀外面的世界,不懂得什麼是鄉愁,也感覺不到鄉愁的滋味。如今,年歲越發地大了,鄉愁卻在心田裡悄悄地萌生,那濃烈的鄉愁味道,竟漸漸地鑽入骨子裡,浸入肺腑中,融在血液里,有了「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欲罷不能之感。

鄉愁是什麼?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不同生活經歷的人會有着不同的鄉愁。在作家余光中的詩中,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 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表達的是飄泊異鄉的遊子對故土和祖國的深深眷戀和綿綿深情。

「多少年的追尋,多少次的叩問,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這飽含深情的歌聲讓多少思鄉者熱淚縱橫、為之動容。從古至今,為何每個遊子都會「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為何世代傳誦「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因為我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綿延已久的獨特文化精神,對故土的眷戀這種人類共同而永恆的美好情愫,蘊含着華夏兒女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碼,這就是鄉愁的力量、文化的基因。

在我的心裡,鄉愁是通往家鄉的那條彎彎的羊腸小道,我從這裡出發,又經這裡回歸。鄉愁就是老家門前那汪淺淺的荷塘,是房前屋後的桃花紅、梨花白,是村頭田野里的麥苗青、菜花黃,是一棵古槐樹,一座青磚屋,一頭老黃牛,一架木紡車,是潺潺的小河淌水,是亭亭的荷花綻放,是繞耳的鄉音,是纏綿的鄉情,是炊煙裊裊,是歌謠聲聲。

「離開了它,你會想念」,這才是鄉愁。於我而言,鄉愁是一種記憶,一種念想,一種經久不衰的情愫,一種歷久彌新的期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道出了今天無數思鄉者的同感。是啊,沒有鄉愁的土地是蒼白的,沒有鄉愁的國度是缺少根基的,而一個失落了鄉愁的人,一定會失魂落魄無家可歸的。

曾經,老家的門旁長着一棵可以環抱的老榆樹,它枝繁葉茂、高大雄渾,樹冠像一把遮陽傘。炎熱的夏天,人們總愛去樹下納涼小憩,我也是在老榆樹下聽着故事長大的。春天的時候,老榆樹上結滿了一嘟嚕一串的榆錢兒,香甜翠綠,吃起來滿口生津。如今,老榆樹就是我的鄉愁。

那年,我離家遠行,母親送我到火車站,「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對我叮嚀再三,還不肯離開。目送我上車後,還透過車窗尋找着我的身影。汽笛一聲長鳴,催出了母親的眼淚,她一邊揮舞着手臂,一邊跟着火車奔跑。如今,那滾落在母親腮邊的淚珠就是我的鄉愁。

那年,母親帶着我們兄妹和泥巴、脫土坯,燒磚運灰,蓋起了一座只有八尺高的青磚瓦房。我們在這座磚瓦屋裡看書寫字、玩耍嬉鬧,小屋裡裝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也有淡淡的寂寞憂傷。我們從這個小巢里飛出來飛進去,最終飛得四海為家。後來,老屋成了我溫馨的回憶和夢裡的惆悵,也成了我揮之不去的鄉愁。

隱隱的思念,幽幽的愁怨,鄉愁如煙,是水墨畫一般淡遠縹緲的思緒,像一個溫柔妥帖而不忍割捨的心結,懸在你的心空,若隱若現,忽近忽遠,刻骨銘心,又牽腸掛肚。鄉愁依稀,鄉愁如煙,生鏽的思念是夢裡雙親蒼老的容顏,是霧裡故鄉想都想不真切的模樣。池塘的荷葉是否還那麼田田圓圓,出水的荷尖上是否還有蜻蜓在纏纏綿綿;村頭的油菜花是否還開得那樣夭夭灼灼,院裡頭的指甲花是否已燦燦艷艷;耕田的老黃牛是否還在埋頭拉犁,滄桑的老榆樹是否又生枝綻綠。總以為一切都還在,其實一切都不復存在;總以為一切都來得及,其實一切都在過去;總以為故鄉還記得自己,卻不知故鄉早已老去,那親切而熟悉的背影正在我的記憶中消失

而今,鄉愁是我揉碎了的心事,是我沉沉泛起的寂寥,是我時時刻刻的等待,是我午夜夢裡的囈語,是我陌生獨步的吟哦,是我內心隱隱的憂傷,是我埋藏在心底里的無奈。

濃濃淡淡的鄉愁,已經融進了我的血液,成了我無時不在的呼吸。[1]

作者簡介

曹洪蔚,筆名蔚然,河南開封人。魯迅文學院河南研修班學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