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罵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罵鴨》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邑[1]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葺生鴨毛[2],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3]。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4]素[5]雅量[6],生平失物,未嘗征於聲色[7]。 某詭[8]告翁曰:「鴨乃某甲[9]所盜。彼甚畏罵焉,罵之亦可警[10]將來。」翁笑曰:「誰有閒氣罵惡人。」卒[11]不罵。某益窘[12],因[13]實告鄰翁。翁乃[14]罵,其病良已[15]。

異史氏曰:「甚矣,攘[16]者之可懼也:一攘而鴨毛生!甚矣,罵音之宜戒也: 一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17]罵行其慈者也。」

翻譯

淄川縣西白家莊的某人,偷鄰居的一隻鴨子煮着吃了。夜裡,覺得全身發癢;天亮後一看,身上長滿了一層細細的鴨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沒有辦法醫治。夜裡,他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你的病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必須得到失鴨主人的一頓痛罵,這鴨毛才能脫落。」可是鄰居家的老人平時度量寬宏,生平中丟東西,不曾表現在聲音和臉色上。偷鴨人很奸滑,便撒謊告訴老翁說:「鴨子是鄰居某某所偷,他非常害怕別人罵,罵他可以警示他將來(再來偷鴨子)。」老翁笑道:「誰有那麼多工夫生閒氣,去罵這種品行惡劣的人。」最終也不肯罵。偷鴨人很難為情,只好把實情告訴了鄰居老翁。老翁這才肯罵,那個人的病就痊癒了。

寫奇異故事的人說:「太厲害啦,偷盜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盜居然渾身長出鴨毛!太厲害啦,罵人的人真的應該小心啊:一聲罵竟然會把盜賊的罪孽減輕!但是,行善也是有方法的,那鄰居老人,是用罵人來實行他的仁慈的啊。」

賞析

蒲松齡善於用幽默而犀利的筆鋒對人性中貪婪、荒淫、愚昧的一面進行辛辣的諷刺,從而釀造出一些妙趣橫生的故事。《罵鴨》就是這樣的一篇傑作。

小說所敘故事富有哲理性,頗耐人尋味。某人盜烹鄰翁之鴨食用後,結果渾身長出鴨毛。他夢見一神人告訴他,只有被失鴨者痛罵,才能治癒。接下來,小說寫道:「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甚畏罵,罵之亦可警將來。』翁笑曰:『誰有閒氣罵惡人。』卒不罵。」偷鴨人借嫁禍於別人,去煽動鄰翁痛罵偷鴨人。但偏偏鄰翁雅量不征於色。不得已,偷鴨者只好坦白交代了自己偷鴨得怪病需要被罵的事實。於是,鄰翁罵之,其病才好。寥寥二百餘字,卻能既馬鴨。寫出了偷鴨者的窘迫,又一波三折,富有諧謔之趣,不可謂不高明。

更值得注意的是,某人和鄰翁的強烈對比。某人偷盜受到上天的懲罰,鄰翁則是一個胸懷寬廣的老者,某人並不能隨便得到懲罰,為此還必須求助於鄰翁。鄰翁對這些瑣事不計較,但為了幫助某人,還不得不罵他。通過這樣的對比,盜鴨者的鄙卑行為與醜陋窘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寫得如此一波三折,這與蒲松齡對「精而腴,簡而實」敘事風尚的追求有關。蒲松齡曾熟讀《左傳》,對史傳文約事豐的筆法心馳神往,常常有意效法,再加上多年的八股文訓練養成的字斟句酌習慣,讓他在煉意、刪繁方面頗講究:「故一題到手,必靜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實字勘到虛字,更由有字句處,勘到無字句處。」正因為蒲松齡對煉意、刪繁有着自覺的追求,故而才能常常以幾十字或數百字寫出諸如《罵鴨》這樣的一段曲折而富有哲理的故事,真正做到了「精而腴,簡而實」。[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