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馬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馬牛》是魯迅寫的一篇散文。   

風馬牛①

主張「順而不信」譯法的大將趙景深先生,近來卻並沒有譯什麼大作,他大抵只在《小說月報》上,將「國外文壇消息」②來介紹給我們。這自然是很可感謝的。那些消息,是譯來的呢,還是介紹者自去打聽來,研究來的?我們無從捉摸。即使是譯來的罷,但大抵沒有說明出處,我們也無從考查。自然,在主張「順而不信」譯法的趙先生,這是都不必注意的,如果有些「不信」,倒正是貫徹了宗旨。(此段是對趙景深的看法和評價,幽默的語言中蘊含着諷刺,趙景深在翻譯方面提倡「順而不信」,也就是只求通順,至於是否準確可信不予考慮,作者認為趙景深鼓吹「順而不信」,自己卻沒有什麼譯作,只是介紹一些「國外文壇消息」,然而這些消息並未明確來源,所以無從考查,然而這也正是「順而不信」的特點。作者後文開始列舉趙景深介紹「國外文壇消息」中「順而不信」實例。)

然而,疑難之處,我卻還是遇到的。(承上啟下,引出後文實例。)

在二月號的《小說月報》里,趙先生將「新群眾作家近訊」告訴我們,其一道:「格羅潑已將馬戲的圖畫故事《A layOop》③脫稿。」這是極「順」的,但待到看見了這本圖畫,卻不儘是馬戲。借得英文字典來,將書名下面注着的兩行英文「Life and Love Among the Acrobats Told Entirely in Pictures」④查了一通,才知道原來並不是「馬戲」的故事,而是「做馬戲的戲子們」的故事。這麼一說,自然,有些「不順」了。但內容既然是這樣的,另外也沒有法子想。必須是「馬戲子」,這才會有「Love⑤」。(實例一,趙景深將「馬戲演員的故事」翻譯成「馬戲的故事」引起作者嘲諷,翻譯確實夠「順」然而一為人一為動物,其中可謂天差地遠,所以作者說只有「『馬戲子』,這才會有『Love』」。)

《小說月報》到了十一月號,趙先生又告訴了我們「塞意斯完成四部曲⑥」,而且「連最後的一冊《半人半牛怪》(DerZentaur)也已於今年出版」了。這一下「Der」,就令人眼睛發白,因為這是茄門話⑦,就是想查字典,除了同濟學校⑧也幾乎無處可借,那裡還敢發生什麼貳心。然而那下面的一個名詞,卻不寫尚可,一寫倒成了疑難雜症。這字大約是源於希臘的,英文字典上也就有,我們還常常看見用它做畫材的圖畫,上半身是人,下半身卻是馬,不是牛。牛馬同是哺乳動物,為了要「順」,固然混用一回也不關緊要,但究竟馬是奇蹄類,牛是偶蹄類,有些不同,還是分別了好,不必「出到最後的一冊」的時候,偏來「牛」一下子的。(實例二,趙景深將「DerZentaur」翻譯成「半人半牛怪」,因「Der」為德語,幾乎無人能懂,所以無從質疑,但作者知道「Zentaur」是希臘神話中半人半馬怪,所以作者諷刺道:牛馬雖同屬哺乳動物,但還是有區別的,豈能牛馬不分,混為一談。)

「牛」了一下之後,使我聯想起趙先生的有名的「牛奶路」⑨來了。這很像是直譯或「硬譯」,其實卻不然,也是無緣無故的「牛」了進去的。這故事無須查字典,在圖畫上也能看見。卻說希臘神話里的大神宙斯是一位很有些喜歡女人的神,他有一回到人間去,和某女士生了一個男孩子。物必有偶,宙斯太太卻偏又是一個很有些嫉妒心的女神。她一知道,拍桌打凳的(?)大怒了一通之後,便將那孩子取到天上,要看機會將他害死。然而孩子是天真的,他滿不知道,有一回,碰着了宙太太的乳頭,便一吸,太太大吃一驚,將他一推,跌落到人間,不但沒有被害,後來還成了英雄。但宙太太的乳汁,卻因此一吸,噴了出來,飛散天空,成為銀河,也就是「牛奶路」,──不,其實是「神奶路」。但白種人是一切「奶」都叫「Milk」的,我們看慣了罐頭牛奶上的文字,有時就不免於誤譯,是的,這也是無足怪的事。(實例三,趙景深將「MilkyWay」翻譯成「牛奶路」引起作者嘲笑,從希臘神話中的銀河的來源來說明「MilkyWay」的確是「奶」,翻譯成「人奶」「神奶」都行,但恰恰不能認為是「牛奶」)

但以對於翻譯大有主張的名人,而遇馬發昏,愛牛成性,有些「牛頭不對馬嘴」的翻譯,卻也可當作一點談助。──不過當作別人的一點談助,並且藉此知道一點希臘神話而已,於趙先生的「與其信而不順,不如順而不信」的格言,卻還是毫無損害的。這叫作「亂譯萬歲!」 (最後總結全文,以反諷的語言點出了趙景深翻譯的錯誤,進而點明了趙景深提倡的「順而不信」的觀點的荒誕。並點明題目,題目中「風馬牛」即「風馬牛不相及」的意思,在本文中有「牛」和「馬」差別很大不可混為一談之意,而題目又包含「牛」和「馬」字眼,含義深遠,蘊意無窮。)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北斗》第一卷第四期,署名長庚。風馬牛,語出《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意思是齊楚兩國相距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後來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②「國外文壇消息」:《小說月報》自一九三一年一月第二十二卷第一期起設立的專欄。趙景深是主要撰稿人。

③格羅潑(W.Gropper,1897—1977):猶太血統的美國畫家,「Alay Oop」是吆喝的聲音,格羅潑以此作為畫冊的名字。

④英語:「馬戲演員的生活和戀愛的圖畫故事」。

⑤「Love」:英語「愛」或「愛情」。

⑥塞意斯(F.Thiess):應譯提斯,德國作家。趙景深介紹他的四部曲為:《離開了樂園》《世界之門》、《健身》和《半人半牛怪》。按這四部書總稱為「青年四部曲」,其中《健身》應譯為《魔鬼》,《半人半牛怪》應譯為《半人半馬怪》。這些書於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一年陸續出版。

⑦茄門話:即德語。茄門,German的音譯,通譯日耳曼。Der是德語陽性名詞的冠詞。

⑧同濟學校:一九〇七年德國人在上海設立同濟德文醫學校,一九一七年由中國政府接辦,改為同濟德文醫工大學,一九二七年改為同濟大學。

⑨「牛奶路」:這是趙景深在一九二二年翻譯契訶夫的小說《樊凱》,(通譯《萬卡》)時,對英語 MilkyWay(銀河)的誤譯。[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