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鎖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鎖記》

《金鎖記》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小說又名《怨女》,於1943年創作。

內容簡介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

曹七巧家裡本是開麻油店的,由於姜家二少爺是個殘廢,無法與做官人家結親,便娶了七巧做正房。丈夫的殘疾使曹七巧無法享受女性對愛情的渴求,並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悶。於是她把姜季澤作為愛慕對象,但是傳統封建禮教迫使姜季澤拒絕了曹七巧。現實的無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對錢財的無限占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黃金鎖,也一步步走向心靈的扭曲。

曹七巧由於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後轉變為一個惡母和惡婆婆,做盡了極惡之事。

女兒長安是她手中的第一個犧牲品。七巧讓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當長安在學堂呼吸道新鮮空氣時,卻又在七巧的無理取鬧後放棄上學。當長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愛情,七巧卻從中作梗,變着法讓長安吸上大煙,敗壞女兒名聲。把長安推向無底的深淵。

長白也在曹七巧的誘惑下吸食大煙。母子倆討論兒媳的秘密,使兒媳被逼絕望,悲慘地死去。而後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金自殺。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別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兒女的幸福。極度的內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種的惡事,毀掉了兒女、兒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劇。

創作背景

張愛玲的寫作生涯是從1943年的上海開始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本就是一個浮華的洋場社會,戰爭的陰雲又給它增添了一種及時行樂的頹廢氣息。十里洋場,華洋雜處,傳統與現代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雜糅在一起,顯得光怪陸離。這就是張愛玲寫作《金鎖記》時的上海,價值虛無,物慾橫流。

《金鎖記》正是產生於這種時空背景,它既打上了時代的印跡,也摻雜了作家本人在個人身世背景上所形成的人生經驗。

人物介紹

曹七巧是張愛玲《金鎖記》中的一個血肉豐滿,讓人可憎又深感可憐的人物。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作者在人物心理刻畫方面可謂是淋漓盡致,絲絲入扣,充分展現了一個弱者、一個女性在追求金錢、權利、愛情方面所做的無望的掙扎,最終成為一個男權社會的犧牲品的一個過程。

作品鑑賞

姜公館的二奶奶曹七巧以十年的青春熬死了殘廢的丈夫,爭得大莊財富,從此成為黃金的奴隸,心理變態,她壓制情慾,無情地趕走了她原來鍾情的小叔子,又屢次破壞了兒女的婚姻。她逐漸成了撲滅人間幸福和美的喪失人性的女妖。作品通過對她典型性格的描述,真實塑造了一個由金錢而導致人格裂變的曹七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錢對人的靈魂的腐蝕和對人的本性的扭曲,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金鎖記》在情節的安排上,人物的設置上,頗有借鑑古典小說《紅樓夢》的色彩。在情節上,它講究巧合、波折和首尾照應;在人物的設置上,多在古色古香的環境氛圍中來寫現代人的精神氣質,帶有強烈的市井色彩。

作品評價

翻譯家傅雷:「(《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1]

中國旅美文學評論家夏志清:「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

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參考資料

  1. 張愛玲金鎖記主旨2017-06-24 來源: 語文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