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生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生色》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金生色,晉寧人也。娶同村木姓女。生一子,方周歲。金忽病,自分必死,謂妻曰:「我死,子必嫁,勿守也!」妻聞之,甘詞厚誓,期以必死。金搖手呼母曰:「我死,勞看阿保,勿令守也。」母哭應之。既而金果死。

木媼來吊,哭已,謂金母曰:「天降凶憂,婿遽遭命。女太幼弱,將何為計?」母悲悼中,聞媼言,不勝憤激,盛氣對曰:「必以守!」媼慚而罷。夜伴女寢,私謂女曰:「人盡夫也。以兒好手足,何患無良匹?小兒女不早作人家,眈眈守此襁褓物,寧非痴子?倘必令守,不宜以面目好相向。」金母過,頗聞絮語,益恚。明日:謂媼曰:「亡人有遺囑,本不教婦守也。今既急不能待,乃必以守!」媼怒而去。

母夜夢子來,涕泣相勸,心異之。使人言於木,約殯後聽婦所適。而詢諸術家,本年墓向不利。婦思自炫以售,縗絰之中,不忘塗澤。居家猶素妝,一歸寧,則嶄然新艷。母知之,心弗善也,以其將為他人婦,亦隱忍之。於是婦益肆。村中有無賴子董貴者,見而好之,以金啖金鄰嫗,求通殷勤於婦。夜分,由嫗家逾牆以達婦所,因與會合。往來積有旬日,醜聲四塞,所不知者惟母耳。

婦室夜惟一小婢,婦腹心也。一夕,兩情方洽,聞棺木震響,聲如爆竹。婢在外榻,見亡者自幛後出,帶劍入寢室去。俄聞二人駭詫聲,少頃,董裸奔出;無何,金捽婦發亦出。婦大嗥,母驚起,見婦赤體走去,方將啟關,問之不答。出門追視,寂不聞聲,竟迷所往。入婦室,燈火猶亮。見男子履,呼婢,婢始戰惕而出,具言其異,相與駭怪而已。董竄過鄰家,團伏牆隅,移時,聞人聲漸息,始起。身無寸縷,苦寒戰甚,將假衣於媼。視院中一室,雙扉虛掩,因而暫入。暗摸榻上,觸女子足,知為鄰子婦。頓生淫心,乘其寢,潛就私之。婦醒,問:「汝來乎?」應曰:「諾。」婦竟不疑,狎褻備至。先是,鄰子以故赴北村,囑妻掩戶以待其歸。既返,聞室內有聲,疑而審聽,音態絕穢。大怒,操戈入室。董懼,竄於床下,子就戮之。又欲殺妻;妻泣而告以誤,乃釋之。但不解床下何人,呼母起,共火之,僅能辨認。視之,奄有氣息。詰其所來,猶自供吐。而刃傷數處,血溢不止,少頃已絕。嫗倉皇失措,謂子曰:「捉姦而單戮之,子且奈何?」子不得已,遂又殺妻。

是夜,木翁方寢,聞戶外拉雜之聲,出窺則火熾於檐,而縱火人猶彷徨未去。翁大呼,家人畢集,幸火初燃,尚易撲滅。命人操弓駑,逐搜縱火者,見一人趫捷如猿,竟越垣去。垣外乃翁家桃園,園中四繚周墉皆峻固。數人梯登以望,蹤跡殊杳。惟牆下塊然微動,問之不應,射之而軟。啟扉往驗,則女子白身臥,矢貫胸腦。細燭之,則翁女而金婦也。駭告主人,翁媼驚怛欲絕,不解其故。女合眸,面色灰敗,口氣細於屬絲。使人拔腦矢不可出,足踏頂而後出之。女嚶然一聲,血暴注,氣亦遂絕。

翁大懼,計無所出。既曙,以實情白金母,長跽哀祈。而金母殊不怨怒,但告以故,令自營葬。金有叔兄生光,怒登翁門,詬數前非。翁慚沮,賂令罷歸。而終不知婦所私者何人。俄鄰子以執奸自首,既薄責釋訖。而婦兄馬彪素健訟,具詞控妹冤。官拘嫗,嫗懼,悉供顛末。又喚金母,母託疾,令生光代質,具陳底里。於是前狀並發,牽木翁夫婦盡出,一切廉得其情。木以誨女嫁,坐縱淫,笞;使自贖,家產盪焉。鄰嫗導淫,杖之斃。案乃結。

翻譯

金生色,是雲南晉寧人,娶了本村一個姓木的女子為妻。妻子生了個男孩剛滿周歲,金生色忽然得了病。他預感自己必定會死去,就對妻子說:「我死了你一定要改嫁,不要守寡。」妻子聽了,好言好語,懇切發誓,表示死守到老。金生色聽了搖搖手,對母親說:「我死後勞累您養育小孫子阿保,不要叫媳婦守寡。」母親哭着答應了他。

不久,金生色果然死了。木母前來弔唁,哭完後對金母說:「天降災禍,女婿突然死去。我女兒年齡還小,身體也弱,將來怎麼生活啊?」金母悲痛中聽木母說這番話,極為氣憤,生氣地說:「一定要守寡!」木母感到慚愧,也就沒再說什麼。夜裡,木母陪女兒睡覺,私下對女兒說;「人人都可以做丈夫,憑我兒的好長相,還愁找不到個好男人?年紀輕輕不早找個人家,整天瞪着眼守着這個小兒,難道不是個傻子?你婆婆如果一定叫你守寡,決不能給她好臉看。」金母從門前過,正好聽到這些話,非常憤恨。

第二天,金母對木母說:「我那死去的兒子有遺囑,本來不叫媳婦守寡;現在你們既然這樣急不可待,那就必須守!」木母聽了就憤怒地回家去了。夜裡,金母夢見兒子來到,哭泣着勸說母親不要讓媳婦守寡。金母感到很奇怪,就派人去告訴木母,約定等兒子出殯後任憑媳婦嫁人。但是,詢問了好幾個會看陰陽宅的先生,都說年內不宜舉行葬禮。可金生色的媳婦一心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出嫁,因此戴着孝還塗脂抹粉。在金家還穿素服,一回到娘家,便打扮得花枝招展,特別鮮艷。金母知道後,感到媳婦行為不好,想到她終究要成為別人的媳婦,也就暗中忍耐。於是媳婦更加放肆。

這個村有個遊手好閒、品行不端的人叫董貴,見到金生色的媳婦後很喜愛她,用金錢買通金家鄰居的老婦人,求她牽線與金家媳婦私通。夜裡,董貴從老婦人家跳牆到金家媳婦的房間和她鬼混。這樣往來十餘天,醜事傳遍全村,唯有金母不知道。媳婦的房裡夜間只有一個小丫頭陪她,而且還是媳婦的心腹。一天晚上,董貴和金家媳婦正在偷情纏綿,聽到金生色的棺材震響,聲音如同放爆竹。小丫頭在外間床上,看到死了的金生色從幔帳後面走出來,帶着寶劍進入臥室。片刻,聽到董貴和媳婦的驚叫聲。不一會,董貴光着身子跑出來。又過了一會兒,金生色揪着媳婦的頭髮也走了出來,媳婦大聲嚎叫。金母驚慌地起來,看見媳婦光着身子往外走去,正要開門,問她也不答話。金母追出門去看,四周寂靜,什麼聲音也沒有,竟不知道媳婦跑到哪裡去了。金母回來走進媳婦的臥室,燈還亮着,看見有一雙男人的鞋,於是呼叫小丫頭。小丫頭才戰戰兢兢地出來,把剛才發生的奇怪事情都說了,金母和她感到又害怕又奇怪。

董貴跳牆逃到鄰家,身子抱成一團蹲在牆角。過了一段時間,聽人聲漸漸沒有了,才站起來。董貴一絲不掛,凍得直打寒戰,想找老婦人借套衣服。他看到院內有一間屋,雙門虛掩,便暫時進到屋裡。黑暗中摸摸床上,觸到了女子的腳,知道這是老婦人的兒媳婦。他立刻產生姦淫邪念,乘那媳婦睡覺,偷偷上床貼近她。那媳婦醒來,問:「你回來了?」董貴說:「回來了。」那媳婦竟然一點不懷疑,任董貴猥褻。

原來,老婦人的兒子有事到北村去,臨走時囑咐妻子掩着門等他回來。他回來後,聽到屋裡有動靜,便產生懷疑。仔細一聽,話音神態極其放蕩,不禁大怒,拿着刀衝進房內。董貴害怕,竄到床下面,老婦人的兒子立即上去把他殺死。接着又要殺他的老婆,他老婆哭着告訴丈夫錯認了人,才把她放了。可不知道床下究竟是誰,便招呼母親起來,一道點着燈去看,見那人被砍得僅能辨清面目,還有氣息,問他從哪裡來的,還能回答。但他身上有好幾處刀傷,血流不止,不一會兒就死了。老婦人慌張得不知怎麼辦才好,對兒子說:「捉姦捉雙,你單單殺了他,可怎麼辦?」兒子不得已,又把老婆殺了。

這天夜裡,木翁正在睡覺,聽到門外有劈劈啪啪的聲音,出來一看,是屋檐起了火,而放火的人還在猶疑不定,似乎不知往哪裡去好,木翁大聲呼叫,家裡人很快都來了。幸虧火剛點着不久,還容易撲滅。木翁命人拿弓箭,去搜尋放火的人。只見一個人身體矯健得像猴子一樣,竟然跳牆而去。牆外就是木家桃園,園子四面環有堅固的高牆。幾個家人登着梯子往裡察看,沒發現人影,只見牆下有個東西在微微活動。問話也不回答,用箭射去,那東西便癱軟了。開開門近前查看,發現一個女子光着身子躺在那裡。箭穿在頭上、胸部。他們拿着蠟燭仔細一照,原來是木家的女兒、金家的媳婦。眾人非常害怕地報告了主人。木翁、木母也膽戰心驚,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木女閉着眼睛,面如死灰,呼吸微弱。木翁叫人拔她頭上的箭,拔不出來,後來用腳踩着她的頭這才拔出來。木女呻吟一聲,血噴出來,就沒氣了。木翁非常害怕,不知怎麼辦才好。天亮以後,木翁把實情告訴了金母,直挺挺地跪在地上求饒。金母也沒怎麼怨恨。只是把前面的事告訴了木翁,叫他自己家裡埋了就是。

金生色有個叔伯兄弟叫金生光,憤怒地來到木家,痛斥木女所為。木翁慚愧沮喪,給了他一些錢讓他回去了。但是,終究不知道和金家媳婦私通的人叫什麼名字。不久,鄰居老婦人的兒子以捉姦殺人投案自首。官府只是稍微責罰了他一下,便把他趕出來釋放了完事。但是,他妻子的哥哥馬彪平常好打官司,便寫狀子上告妹妹死得冤。官府傳拘鄰居老婦人,老婦人害怕,把事情的始末全供了出來。官府又傳喚金母,金母推脫有病,派金生光代替去對質,金生光把底細都說了。於是前案並發,把木家老夫婦都牽連進去,一切情況都很容易地審查清楚了。木母因為教唆女兒嫁人,判縱淫罪。遭棍打,並命她拿錢自贖,因而家產蕩然一空;鄰居老婦人牽線導淫,亂棍打死。案子這才完結。

賞析

本篇的情節比較複雜,它有這樣幾條線索,一是金生色、其母與其妻木氏,二是木氏父母與木氏,三是董貴與金家鄰嫗、木氏,四是董貴與金家鄰嫗及鄰嫗子、媳。在眾多的矛盾糾葛中,木氏是一個核心人物。金生色早死,彌留之際囑妻木氏必嫁勿守。木氏甘詞厚誓,堅持守節,金生色不允,囑母勸嫁。這本已妥貼,但木氏母親為女兒私計惹火了金母,睹氣說要木氏守節,後金生色入母夢相勸,才決計安葬了金生色後,任木氏白為。然當年墓向不利,不宜安葬,引出了一系列風波,關鍵是木氏性情放蕩。她守喪期間,無賴董貴通過金家鄰居太婆的關係進入金家,與木氏私通,往來旬13,醜聲四塞,激怒了已為鬼魂的金生色,金生色闖棺而出,帶劍入室,情勢自然緊急,但並不急於寫他殺姦夫淫婦,而讓兩水分流,董貴和木氏各走不同的悲劇路線。董貴赤身裸體進入金家鄰居太婆家,趁機姦淫了太婆的媳婦,結果被太婆的兒子殺死。木氏則縱火燒了自家房屋,逃離時,被家人用箭射中胸腦命絕。這樣,本篇有了並行的雙重悲劇。木氏母親教導女兒改嫁,鄰居太婆為董貴和木氏通姦穿針引線都受到了不同的處置,使雙重悲劇外另有雙重悲劇。

顯然本篇不以塑造人物形象取勝,文中眾多人物都沒有較全面的刻畫,往往側重在一點上,像木氏之淫與董貴之淫,金母性情與木母性情,不作過多展開。因此,情節構思就顯得更加重要。當本篇把眾多人物的線頭繫於木氏一身的時候,就意味着她必然以悲劇為結局。令人深思的是,本篇不讓木氏死於金生色之手,而死於自己家人之手;讓鄰居太婆的兒子殺了董貴,同時也殺了自己的妻子。這不單是構思上意出新奇,而是作者有意識如此安排。木氏的母親不思叫女兒守節,說是「人盡夫也」,何必守才周歲的兒子,看似愛護、關心,卻縱使女兒走了邪路,反而害了她。所以,生她者父母,害她者亦是父母,她死於家人之手,在意蘊上就不是偶然的。同時,鄰居太婆的兒予殺董貴又殺自己的妻子,對鄰居太婆來說,全然是她為人淫蕩架橋鋪路的報應,縱惡者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些表明了作者對為惡者、縱惡者的深惡痛絕,對眾人的悲劇不寄予絲毫的同情。

本篇不重人物形象的刻畫,但不乏描寫真切的地方。像金母知道木氏守喪期間着妝鮮艷美麗,內心不樂而強忍之;董貴逃出金家,身裸苦寒的窘態;鄰居太婆唆使兒子殺妻的自我掩飾,都表現得生動形象,使人物在字裡行間活動起來。[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