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遺愛寺》唐朝·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遺愛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景抒情短詩,全詩動中有靜,移步換景,通過臨溪弄石、繞寺尋花、聆聽鳥鳴和流水聲描繪出了遺愛寺的盎然生機,勾勒出遺愛寺優美動人的風景,通過「弄」、「尋」、「行」等動作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遺愛寺》唐朝·白居易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遺愛寺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白氏長慶集》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

弄石臨溪坐,

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

處處是泉聲。

注釋譯文

⑴遺愛寺:寺名,位於廬山香爐峰下。

⑵弄:在手裡玩。

⑶鳥語:鳥鳴聲。

白話譯文

手裡玩賞着奇麗的彩石,面對着潺潺的溪水觀賞。繞着寺旁那彎彎的小徑,探尋着絢麗多姿的野山花。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即是在江州任上,於元和十二年遊覽遺愛寺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香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