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當作於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在成都。
作品名稱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老恥妻孥笑①,貧嗟出入勞。
客情投異縣,詩態憶吾曹②。
東郭滄江合③,西山白雪高。
文章差底病,回首興滔滔。
作品注釋
①老恥妻孥笑:一作老被樊籠役。
②吾:一作君。
③江:一作浪。
創作背景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當作於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在成都
作者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