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證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證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圖片來源

《證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證言》是一部由加拿大 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所著小説。[1]

《證言》是全球超級暢銷書《使女的故事》的續集,小說背景設置在前作結尾的十五年後,以三個不同的女性視角講述使女們在原作結束後的命運。小說的靈感來源是劇集播出後觀眾關於基列國內部運作情況的提問,以及我們當下所處的世界。

《使女的故事》原著,試圖探究瑪格麗特當年的想法,包括基列共和國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等細節性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了阿特伍德小說新作《證言》的靈感來源。在這本新書中,阿特伍德以三位身份背景不同的女性為主角,從不同視角的講述了《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國統治衰敗的關鍵時刻。 [2]

《證言》即將改編電視劇集,延續《使女的故事》電視劇收視神話。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年11月18日 - ),出生於加拿大,父親是植物學者,從小她與兄長在自然中嬉戲成長。加拿大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作家、教師、環境保護倡議者與發明家。[3]

1961年,開始陸續出版了18本詩集、18本小說、11本非小說類書籍、9本短篇小說集、8本兒童讀物、2本圖畫小說以及一些獨立出版的詩集與小說。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多項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

其作品屢次獲得許多重大獎項的肯定,包含:兩次布克獎、亞瑟·克拉克獎、加拿大總督獎、卡夫卡獎、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2019年,布克獎得主,阿特伍德二度折桂全新角色演繹不同視角,首次披露基列國背後的秘聞。

內容簡介

《使女的故事》結局十五年後,基列國的統治從內部顯露出衰腐的跡象。在巨變將臨的關鍵時刻,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的命運開始交錯,進而引發了顛覆性的後果。她們從各自的視角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三種不同的敘事聲音構建起一個更宏大、更開闊的時空,首度披露了基列國傾覆背後的秘聞。過去與未來在講述中逐漸交疊,真相以令人驚嘆的面貌呈現在讀者眼前。[4]

精彩片段

所有女人都該有同一套動機,否則就是怪物。——喬治·艾略特《丹尼爾·德龍達》

「正視彼此的面容時,我們不只是看到一張我們討厭的臉——不,我們就是在照鏡子……難道您沒有在我們之中認出自己嗎……?」——瓦西里·格羅斯曼《生活與命運》,一級突擊隊長利斯對老布爾什維克莫斯托夫斯科伊說的話

「自由是沉重的負荷,一種由精神承擔的偉大又奇異的重負……自由不是別人給的禮物,而是你做出的選擇,並可能是個艱難的選擇。」——厄休拉·勒古恩《地海傳奇》

評論

「這部小說並不像出自一位處於寫作生涯晚期的作家之手,相反更像是她的巔峰之作,這一點著實令人驚嘆。」——布克獎評委麗茲•考爾德[5]

「我一直認為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獲諾貝爾獎,且我現在仍這麼想,仍希望她得獎。」——石黑一雄

「她一向超前。不管是她的哪部小說,讀者定會在半小時內沉迷其中。」——資深出版人卡門·卡里爾

「如果哪一位小說家能夠證明創作一本續作是正確選擇的話,就非阿特伍德莫屬了。」——《衛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