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藥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藥僧》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濟寧某,偶於野寺外,見一游僧,向陽們虱[1];杖掛葫蘆,似賣藥者。 因戲曰:「和尚亦賣房中丹否[2]?」僧曰:「有。弱者可強,微者可巨,立 刻見效,不俟經宿。」某喜,求之。僧解鈉角[3],出藥一丸,如黍大[4], 令吞之。約半炊時,下部暴長;逾刻自們,增於舊者三之一。心猶未足,窺 僧起遺[5],竊解衲,拈二三丸併吞之。俄覺膚若裂,筋若抽,項縮腰橐[6], 而陰長不已。大懼,無法。僧返,見其狀,驚曰:「子必竊吾藥矣!」急與 一九,始覺休止。解衣自視,則幾與兩股鼎足而三矣。縮頸蹣跚而歸[7],父 母皆不能識。從此為廢物,日臥街上,多見之者。

[1]向陽捫虱:在向陽處捉虱子。

[2]房中丹:指增進性功能的一類丹藥。

[3]衲:僧衣。即百衲衣。

[4]黍(shǔ鼠):粘米,俗稱「黃米子」。

[5]遺:入廁。

[6]項縮腰橐(tuó駝):此從青柯亭刻本:底本作」頂縮腰橐」。橐,通「駝」, 謂腰背彎曲。

[7]蹣跚(pánshān 盤珊):踱行貌。

翻譯

濟寧有個人,在荒郊某寺院外遇見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曬着太陽抓僧袍上的虱子,杖上掛着個葫蘆,像賣藥的。於是這人開玩笑說:「喂,和尚賣不賣男女房事用的藥丸兒?」和尚說:「有!治陽痿的,治男人生殖器小的,立刻見效,用不了一個晚上。」這人挺高興,就向和尚求藥。和尚解開旁邊的僧袍角,取出藥丸,有高粱粒兒大,叫他吞下去。大約半頓飯工夫,他便覺得下部忽然長大。過了一會兒自己一摸,比過去大出三分之一。他還不滿足,瞅着和尚去解手的空兒偷偷解開僧袍,捏出兩三粒丸子全吞了。立刻覺得皮膚像裂開,像抽筋,脖子在縮短,腰也在彎,而下部還一個勁兒地長。他嚇壞了,無計可施。和尚回來見他那樣子,吃驚地說:「你一定偷了我的藥了!」趕緊給了他另一丸藥,才覺得下部不長了。解開衣服自己一看,那裡差點長成了第三條腿!這人縮着脖子,一歪一斜地回了家,父母都不認得他,從此成了個廢物,天天在街上躺着,有不少人見過呢![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