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芙蓉誄》是在誄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黛玉——「莫怨東風當自嗟」實為木芙蓉

黛玉莫怨東風當自嗟實為木芙蓉 我們知道賈寶玉《芙蓉誄》,明為誄晴雯,實為誄黛玉。而念祭文的地方在池旁,芙蓉又有木芙蓉和水芙蓉(荷花)之分,那麼這兩位大觀園中最為出色的姑娘,到底是哪一種花呢?

  木芙蓉:(Cotton rose)

  拉丁文名稱:Hibiscus mutabilis

  別名:芙蓉花、水芙蓉、木蓮、醉酒芙蓉

  科屬: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花色:白色或粉紅色,至傍晚呈深紅色。

  花語:貞操、純潔。

  花期:9月——11月

花趣:原產我國黃河流域及華東、華南各地,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艷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稱,又因其生於陸地,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開的花一日三變,故又名「三變花」,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凌卻丰姿艷麗,占盡深秋風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帶亦種植木芙蓉,繁花似錦,光輝燦爛,唐末詩人譚用之選贊曰:「秋風萬里芙蓉國。」從此,湖南省便有「芙蓉國」之雅稱。

賈寶玉《芙蓉誄》是在誄誰

木芙蓉花色歷來被眾文人所贊詠。

蘇東坡云: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范成大云:裊裊芙蓉風,池光弄花影。

王安石云: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

  正似美人初醉着,強抬青鏡欲妝慵。

《長物志》曰:「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若他處植之,絕無豐致」

呂初泰變評曰:「芙蓉襟閒,宜寒江,宜秋沼,宜微霖,宜蘆花映白。宜楓葉搖丹。」

芙蓉臨水,波光花影,相映成趣,若蘆楓為伴,則更相得益彰。

寶玉和小丫頭談晴雯:

恰好八月時節,園中池上(不是池裡——東籬注)芙蓉正開。這丫頭便見景生情,忙答道.......是專管這芙蓉花的。(78回)

寶玉和小環祭完晴雯:

方才回身。忽聽山石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二人聽了,不免一驚。那小環回頭一看,卻是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能從花中走出來,可知花在岸上——東籬注)。(78回)

結論:晴雯的花是木芙蓉。

再看黛玉:

花簽:「風露秋冷」,「莫怨東風當自嗟」。

合秋天開花的木芙蓉(書中八月是指農曆,為現在的九月)的風韻,又與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吻合。

而荷花則在盛夏(農曆六月)開放。

所以黛玉也是木芙蓉。 黛玉花簽上的詩句是:「莫怨東風當自嗟」,

這是出自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一詩: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再難得。

  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能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只有木芙蓉,「才與掣花簽上歐陽修詩中的『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相對應」,又與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吻合。所以黛玉的確是木芙蓉。

而且大觀園中,眾女兒都是冰清玉潔的女孩子,不存在「出污泥而不染」的外部環境。 范成大:菩薩蠻 木芙蓉

  冰明玉潤天然色,淒涼拚作西風客。

  不肯嫁東風,殷勤霜露中。

  綠窗梳洗晚,笑把琉璃盞。

  斜日上妝檯,酒紅和困來。

註:

詞的上闕寫花。詩人抓住了木芙蓉和兩點特色來寫。一是花的美艷,二是開在秋天。「冰明玉潤天然色」,吟詠木芙蓉麗質天成,形容其如冰一樣明淨無瑕,似玉一般潤澤生輝。但這天意寵幸的花朵有自己執着的意願,她不願與春花爭艷,與夏花比美,而要待到秋天才開放。「拼」就是不顧一切的意思。

秋天多西風,西風凜冽、頗有「淒涼」氣息,但她竟努力要成為這個時節的花卉,可見其戀秋之意。好比一個女子,不肯嫁給春天的「東風」,卻願意在秋天霜露之中展現其清姿雅質。

《花經》:「水邊池岸,栽之最佳;花影入水,更增美麗,即所謂照水芙蓉也」。

木芙蓉的桃紅色最常見,也有重瓣的,此品種「酷似牡丹,瓣中多蕊,頗為美麗。」

所以《花經》中贊木芙蓉:「若遇春時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

《花鏡》亦贊曰:清姿雅質,獨殿群芳,乃秋色之最佳者。

從上面的溢美之詞:

「若遇春時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清姿雅質,獨殿群芳」。可以看到木芙蓉實乃花中極品,堪配黛玉、晴雯!這「芙蓉」不是那「芙蓉」----兼與東籬小菊商榷

在曹雪芹筆下,紅樓女兒中,大多有一種花來喻指:這花或表現她們的性格,或隱喻她們的命運。在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作者借「占花名」的遊戲做了比較集中的描寫,如:

  寶釵——牡丹;黛玉——芙蓉;湘雲——海棠;探春——杏花;

  李紈——老梅;襲人——桃花;麝月——荼蘼花

黛玉是「風露清愁」的芙蓉花,晴雯死後也封為專管芙蓉花的花神,寶玉還為她作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芙蓉女兒誄》,兩人的芙蓉是同一種花還是有「水芙蓉」和「木芙蓉」的區別?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把這兩種不同的花卉作一下辨析。

首先,芙蓉作為荷花的另一個名字由來已久。屈原在《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的名句,洪興祖註:「(芙蓉)其葉名荷,花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屈原在這裡所說的芙蓉是荷花無疑。此後,文學作品中以芙蓉指荷花的比比皆是,如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荷花,又名蓮,是一種夏季開花的草本水生植物,我們大家再熟悉不過。但後來人們又常以芙蓉指「木芙蓉」,木芙蓉,錦葵科大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秋季開花,花白色或粉紅色。亦有稱為「木蓮」的。因為芙蓉一詞兩指,為了不至混淆,人們後來就用「水芙蓉」和「木芙蓉」加以區別。

回到正題,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晴雯的芙蓉。在78回寶玉誄晴雯這一情節中,誄文清楚表明晴雯是死於「蓉桂競芳之月」,即是秋天,此時正是木芙蓉盛開的季節,而荷花盛於六月,是不能與八月(均為農曆)盛開的桂花競芳的。其次,寶玉是將誄文掛於芙蓉枝上的,如果說是水中荷花,寶玉又怎能將其掛於枝上?再次,寶玉祭奠後,忽然發現有個人影(黛玉)「從芙蓉花里走出來」,從情理上講,黛玉怎麼可能從水中的荷花里走出來呢?看來晴雯的芙蓉,只能是木芙蓉了。

但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同一回中,又寫到:當寶玉從賈政處作完《guihua詞》回至院中,「猛然見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說晴雯做了芙蓉之神」,遂寫下一篇〈芙蓉女兒誄〉,似乎又是說的水芙蓉了。如果說是木芙蓉,怎麼會長到池上去呢?或曰「池上」是「池邊」之誤,這恐怕又缺乏版本上的依據,不能令人信服。

再來看黛玉的芙蓉。63回黛玉所掣之簽「只見上面畫着一支芙蓉,題着」風露清愁」四個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眾人笑道,這個好極!除了她,別人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這裡並沒有說黛玉掣中的是荷花還是木芙蓉,但從上下文看,這裡的芙蓉應該就是荷花。理由之一,我國古典文學中經常以荷花形容美貌的女子。荷花被認為是花、葉、香三美的名花,有「六月花神」之稱;用荷花來比喻絳珠仙草轉世的黛玉,顯然比木芙蓉更合適,荷花也完全有條件與牡丹媲美,因此黛玉對自己抽到一枝芙蓉花(荷花)是滿意的。其二,荷花與黛玉在氣質上十分契合。周敦頤在他的名篇《愛蓮說》中,寫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與黛玉的「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淖陷渠溝」相對照,不正是黛玉高潔品行的寫照嗎?況且書中說了,黛玉「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殘荷是否為黛玉後來不幸命運的隱喻,值得玩味。

至於對晴雯所喻之芙蓉的描寫,為什麼會出現矛盾,有人認為是曹雪芹本身對這兩種花就認識模糊。我不能同意這種說法,以曹雪芹的博學多才,斷不會對這兩種花認識不清。事實上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了大量的花卉樹木,足見其植物學知識是豐富的。第八回寫寶釵配製「冷香丸」時,曾提到「白芙蓉蕊12兩、白荷花蕊12兩」就區分得很是清楚;38回寫藕香榭的對聯「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無疑說的是荷花,可見雪芹對「芙蓉」的一詞兩指,不僅十分清楚,還運用的得心應手,非常準確。

我非常同意以下這種觀點:曹雪芹在此是有意為之,為的是作出某種暗示。因為早就有人指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芙蓉女兒誄》是誄黛玉。準確一些,應當說誄文是誄晴雯、「影」黛玉。晴雯死於秋天,此時木芙蓉正開,而荷花早謝,作者為了暗寓黛玉命運與誄文的關係,故意兩次提到「池上芙蓉」,給人一種感覺,此處的芙蓉既像是木芙蓉、又像是荷花。為了加強這種暗示,作者甚至讓黛玉從芙蓉花中走出來。此種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寫法,用意很深,正如脂批所言「此是作者用畫家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蒙蔽了去,方是巨眼」。作者讓晴雯做了主管木芙蓉的花神,既區別於黛玉的芙蓉,又「影」黛玉的芙蓉,隱寓着「芙蓉女兒誄是黛玉祭文」的創作構思,應當說這是十分巧妙的。

結論:這「芙蓉」不是那「芙蓉」——黛玉的芙蓉是荷花、晴雯的芙蓉是木芙蓉。 雖則荷花也有芙蓉之稱,但曹公在《紅樓夢》中,卻從未將荷花稱為芙蓉,如:

寶釵冷香丸的配方:

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天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開的白芙蓉花蕊十二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

此處點明荷花和芙蓉為兩種不同的花,一個在夏季開,另一種則在秋季開。

[38回寫藕香榭的對聯「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無疑說的是荷花,]「悼紅軒」的此話慎斟酌。

在這38回寫的是湘雲還席,請賈母賞桂花,並且後面是寫菊花詩:

[.......鳳姐道:「藕香榭已經擺下,那山坡下兩顆桂花開的又好,河裡的水又碧清,坐在河當中亭子上豈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

這裡已說明此時是秋天。應該也是芙蓉開花的季節。

而這兩句詩「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我們分析「菱藕香深」即有菱角和藕香的同時,荷花早已開敗,而我前面已講,木芙蓉也是種植物在池邊的,所以應該理解為船歸岸邊時,蘭漿劃破的是池邊芙蓉投在池中的花影。

如果對聯寫得並非同一時的景,確實要寫荷花,則是船行處撥開荷葉,而非劃破荷影,因為荷葉遠遠大於荷花,荷花有影也被葉遮蔽,不會在水面上留下影子。這應該是一般的常識。[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