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舟中》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舟中》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漂泊途中的作品。此詩寫的不是眼下情景,而是概括舟中幾天來的生活。全詩表現舟中生活的「俗」的一面:艱苦、簡陋,也不清淨,自有一份苦澀和無奈,只能靠自我解嘲來排解。

《舟中》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舟中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

結纜排魚網,連檣並米船。

今朝雲細薄,昨夜月清圓。

飄泊南庭老,只應學水仙。

白話譯文

一家人吃飯只能是在江邊柳樹下湊合,下雨了,只能停靠在這驛樓邊等待天晴。整理船纜,先要排開漁夫灑下的漁網,緊靠着自己的船,還有運米的商船。昨天夜裡天晴了,月亮又圓又亮,今天也是個好天氣,天上有些微雲。我這個漂泊在江南的老翁只好學着做一個水神吧。

創作背景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57歲的杜甫出峽東下,開始了他人生最後一次,長達三年的漂泊旅程。三年裡,在江陵、公安、岳州、潭州、衡州都嘗試落下腳來,找一塊安度晚年的土地,自然也沒有放棄返回河南故鄉,或重回長安的願望。但是實在說,這三年他主要過的還是是船上的生活。船,是他這三年裡真正的家。他這一時期的詩歌,多數都可以看做是「舟中詩」。

作者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