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氏》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直隸有巨家(1),欲延師(2)。忽一秀才,踵門自薦。主人延入(3)。詞語開爽(4),遂相知悅。秀才自言胡氏,遂納贄館之(5)。胡課業良勤(6),淹洽非下士等(7)。然時出遊,輒昏夜始歸;扃閉儼然(8),不聞款叩而已在室中矣。遂相驚以狐。然察胡意固不惡,優重之(9),不以怪異廢禮。

胡知主人有女,求為姻好,屢示意,主人偽不解。一日,胡假而去(10)。次日,有客來謁,縶黑衛於門(11)。主人逆而入。年五十餘,衣履鮮潔,意甚恬雅(12)。既坐,自達(13),始知為胡氏作冰(14)。主人默然,良久曰:「仆與胡先生,交已莫逆(15),何必婚姻?且息女已許字矣(16)。煩代謝先生。」客曰:「確知令媛待聘,何拒之深?」再三言之,而主人不可。客有慚色,曰:「胡亦世族,何遽不如先生?」主人直告曰:「實無他意,但惡非其類耳。」客聞之怒;主人亦怒,相侵益亟。客起,抓主人。主人命家人杖逐之,客乃遁。遺其驢,視之,毛黑色,批耳修尾(17),大物也。牽之不動,驅之則隨手而蹶,喓喓然草蟲耳(18)。

主人以其言忿,知必相仇,戒備之。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騎或步,或戈或弩(19),馬嘶人沸,聲勢洶洶。主人不敢出。狐聲言火屋,主人益懼。有健者,率家人噪出,飛石施箭,兩相衝擊,互有夷傷(20)。狐漸靡(21),紛紛引去。遺刀地上,亮如霜雪;近拾之,則高粱葉也。眾笑曰:「技止此耳(22)。」然恐其復至,益備之。明 日,眾方聚語,忽一巨人自天而降:高丈余,身橫數尺;揮大刀如門,逐人而殺。群操矢石亂擊之,顛踣而斃(23),則芻靈耳(24)。眾益易之(25)。狐三日不復來,眾亦少懈。主人適登廁,俄見狐兵,張弓挾矢而至,亂射之;集矢於臀。大懼,急喊眾奔斗,狐方去。拔矢視之,皆蒿梗。如此月余,去來不常,雖不甚害,而日日戒嚴(26),主人患苦之。

一日,胡生率眾至。主人身出,胡望見,避於眾中。主人呼之,不得已,乃出。主人曰:「仆自謂無失禮於先生,何故興戎(27)?」群狐欲射,胡止之。主人近握其手,邀入故齋,置酒相款。從容曰:「先生達人(28),當相見諒。以我情好,寧不樂附婚姻?但先生車馬、宮室,多不與人同,弱女相從,即先生當知其不可。且諺云:『瓜果之生摘者,不適於口(29)。』先生何取焉(30)?」胡大慚。主人曰:「無傷,舊好故在。如不以塵濁見棄,在門牆之幼子(31),年十五矣,願得坦腹床下(32)。不知有相若者否?」胡喜曰:「仆有弱妹,少公子一歲,頗不陋劣。以奉箕帚,如何?」主人起拜,胡答拜。於是酬酢甚歡,前郤俱忘(33)。命羅酒漿,遍犒從者(34),上下歡慰。乃詳問居里,將以奠雁(35)。胡辭之。日暮繼燭,醺醉乃去。由是遂安。

年余,胡不至。或疑其約妄,而主人堅待之。又半年,胡忽至。既道溫涼已(36),乃曰:「妹子長成矣。請卜良辰(37),遣事翁姑(38)。」主人喜,即同定期而去。至夜,果有輿馬送新婦至。奩妝豐盛,設室中幾滿。新婦見姑嫜,溫麗異常。主人大喜。胡生與一弟來送女,談吐俱風雅,又善飲。天明乃去。新婦且能預知年歲豐凶(39),故謀生之計,皆取則焉(40)。胡生兄弟以及胡媼,時來望女,人人皆見之。

翻譯

河北省有一個大戶人家,想請一名教書先生。忽然來了一個秀才,找上門來推薦自己。主人就請他進來談。此人說話開朗直爽,主客談得很投機。秀才自我介紹姓胡。主人便聘請他來家教書。

胡氏教書很勤苦,學識也很淵博,比一般教書先生好得多。就是好出館遊玩,並且常常深夜才回來。大門關着,不聽見敲門,人已進屋了。於是家人都懷疑他是狐。但仔細觀察,又看不出他有什麼惡意,所以主人仍然按常禮對待他,不因他是狐而怠慢。

胡氏知道主人有一個女兒,想向主人求婚,幾次向主人示意,主人都佯裝不懂。有一天,胡氏向主人說要出去辦點事,主人同意後他便走了。第二天,有個客人來拜訪主人,拴一頭黑驢在門外。主人請他進屋,這人年約五十多歲,衣服鞋襪光鮮潔淨,談吐風雅。賓主落坐後,來人才說明是給胡氏提親的。主人聽了沉默很久才說:「我與胡先生已是莫逆之交,何必非成為親戚不可呢?況且小女已許配人家了,請代我轉告先生婉謝他的好意。」客人說:「我知道女公子並沒許親,何必這樣堅決推辭呢?」客人再三懇求,主人執意不肯。客人有些不高興地說:「胡先生也是世家大族,怎麼就配不上你家呢?」主人就直截了當地說:「實話實說吧!因為我們不是同類。」客人聽了大怒,主人也生了氣,兩人爭吵起來。客人立起用手抓主人,主人就命家人用棍子把他打了出去。客人驢子也沒騎,就跑了。眾人見這驢毛是黑的,長着大耳朵,長尾巴,個頭很大,可是牽它不動;一趕它,驢就隨手倒下了,卻是個正在鳴叫的草蟲。

主人因為客人走時很氣憤,估計肯定回來報復,所以叫家人作了戒備。第二天果然有大批狐兵來侵犯。有騎兵,還有步兵;有持戈的,有拿弓箭的。人喊馬叫,聲勢浩大。主人不敢出去。狐兵揚言要用火燒屋,主人越發害怕。這時,有個大膽的家人帶領大夥叫喊着沖了出去,兩相撕打,飛石放箭,各有傷亡。狐兵漸漸敗退,紛紛逃走,丟棄了一些刀劍在地上,亮如霜,走近拾起一看,都是些高粱葉子。眾人笑着說:「就是這麼大本事嗎?」但仍怕它們再來,加強了戒備。

第三天,家人正聚集在一起議論,忽見一個巨人從天而降,高一丈多,身粗好幾尺,揮舞着一把像門扇一樣的大刀,追着眾人砍殺。眾人一見便拿石塊打他,放箭射他,一打那巨人就倒下死了。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用草扎的哀杖。眾人更加不怕狐兵了。

這一仗後,狐兵三天沒再來,家人們也稍有懈怠。一天主人正上廁所,忽見狐兵朝他亂箭射來,都射到他的腚上。主人大叫,命家人來反擊,狐兵才退去。主人拔出腚上的箭一看,竟是些黃蒿杆子。以後月余,小規模的經常打來打去,雖無有什麼大害,卻也日夜不寧,需要天天防範,主人很是苦惱。

一天,胡氏親自帶狐兵來犯。主人也親自出面。胡氏見主人出來了,有點不好意思,就躲在眾狐後面。主人叫他,他才出來相見。主人對他說:「我自認為沒有對你失禮的地方,為什麼三番五次興兵動眾來擾亂我?」眾狐正要朝主人放箭,胡氏立即制止住。主人便走向前去握住胡氏的手,請他進屋,並設宴款待。主人從容地說:「先生是明白人,一定能理解。以我們之間的友情,我能不願與你結親嗎?可是先生的房子,車馬,都不與我們人類一樣,小女嫁過去,先生也會認為不合適。況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先生看怎麼好呢?」胡氏覺得很慚愧。主人又說:「沒有關係,咱們交情仍在。你若不嫌我們是塵俗之輩,我有個小兒子,今 年才十五六歲,願與你們結親,不知有合適的女孩子沒有?」胡氏高興地說:「我有個小妹妹,年紀比小公子小一歲,長得很不醜,願嫁給小公子,不知同意嗎?」主人起身拜謝,胡氏也答拜。於是飲酒談心,以前的不快頓時消除。主人又命家人擺酒招待同來的狐兵。上下人等皆大歡喜。接着又問胡住在哪裡,準備去納聘禮。胡氏謝絕了,說日後自會送來。一直喝到黃昏,胡氏才大醉而歸。從此後主人家才安安靜靜地過日子。

一年的工夫過去了,胡氏一直沒有來。主人懷疑他忘記了婚約,但還是堅持等着。又過了半年,胡氏忽然來了,互道寒暄以後,胡氏說:「小妹已長大成人,請你選個吉日過門成親,好來侍奉公婆。」主人大喜,隨即一同定了日子準備成親。

到了那天夜裡,果然有車馬人等來送新人,新娘的嫁妝非常豐盛,擺了滿滿一新房。新娘美麗異常,見了公婆溫順有禮。主人夫婦極為高興。胡氏與一個弟弟來送親,弟弟的言談舉止也很風雅,飲酒海 量,兄弟二人一直喝到天明才走。

新娘進門後,能預知年成豐歉,平時公婆都聽她的主意居家過日子。胡氏兄弟及親家婆,還時常來走親戚,人人都見過他們。[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