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大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大姑》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益都岳於九[1],家有狐祟,布帛器具,輒被拋擲鄰堵。蓄細葛,將取作 服;見捆卷如故,解視,則邊實而中虛,悉被剪去。諸如此類,不堪其苦。 亂詬罵之。岳戒止云:「恐狐聞。」狐在樑上曰:「我已聞之矣。」由是祟益甚。 一日,夫妻臥未起,狐攝衾服去。各自身蹲床上,望空哀祝之。忽見好女子自窗人,擲衣床頭。視之,不甚修長;衣絳紅,外襲雪花比甲[2]。岳着 衣,揖之曰:「上仙有意垂顧,即勿相擾,請以為女,如何?」狐曰:「我 齒較汝長,何得妄自尊?」又請為姊妹。乃許之。於是命家人皆呼以胡大姑。 時顏鎮張八公子家[3],有狐居樓上,恆與人語。岳問:「識之否?」答 云:「是吾家喜姨,何得不識?」岳曰:「彼喜姨曾不擾人,汝何不效之?」 狐不聽,擾如故。猶不甚祟他人,而專祟其子婦:履襪簪珥,往往棄道上; 每食,輒於粥碗中埋死鼠或糞穢。婦輒擲碗罵騷狐,並不禱免。岳祝曰:「兒 女輩皆呼汝姑,何略無尊長體耶?」狐曰:「教汝子出若婦,我為汝媳,便 相安矣。」子婦罵曰:「淫狐不自慚,欲與人爭漢子耶?」時婦坐衣笥上[4], 忽見濃煙出旯下,熏熱如籠。啟視,藏裳俱燼;剩一二事,皆姑服也。又使 岳子出其婦,子不應。過數日,又促之,仍不應。狐怒以石擊之,額破裂,血流,幾斃。岳益患之。 西山李成爻,善符水,因幣聘之。李以泥金寫紅絹作符[5],三日始成。

又以鏡縛挺上[6],捉作柄,遍照宅中。使童子隨視,有所見,即急告。至一 處,童言:「牆上若犬伏。」李即戟手寫符其處[73]。既而禹步庭中[8],咒 移時,即見家中犬豕並來,帖耳戢尾,若聽教命。李揮曰:「去!」即紛然 魚貫而去。又咒,群鴨即來,又揮去之。已而雞至。李指一雞,大叱之。他 雞俱去,此雞獨伏,交翼長鳴,曰:「予不敢矣!」李曰:「此物是家中所 作紫姑也[9]。」家人並言不曾作。李曰:「紫姑今尚在。」因共憶三年前, 曾為此戲,怪異即自爾日始也。遍搜之,見芻偶在廄樑上。李取投火中。乃 出一酒瓻[10],三咒三叱,雞起徑去。聞瓻口言曰:「岳四狠哉!數年後, 當復來。」岳乞付之湯火;李不可,攜去。或見其壁間掛數十瓶,塞口者皆 狐也。言其以次縱之,出為祟,因此獲聘金,居為奇貨雲[11]。

翻譯

益都縣的岳於九,家裡有狐精作祟,衣物、器具常被扔到鄰家的牆頭上。他家積蓄了許多細葛布,要取來做衣服,見成捆的葛布還像原來的樣子,可解開一看,中間空空的,全被剪去了。像這類惡作劇很多,令他們一家不堪忍受。一次,全家人七嘴八舌大罵惡狐,岳生忙告誡說:「這樣亂罵怕讓狐聽見。」話音未落,狐在屋樑上說:「我已聽見了。」從這以後,狐作祟更加厲害了。

有一天,岳生夫婦躺在床上還沒起來,狐偷偷地攝走了他們的被子和衣服。兩人都光着身子蹲在床上,仰望着空中可憐地向狐禱告。忽然看見一個很美的女郎從窗口裡進來,把衣服撂到床頭上。看這女郎身材不高,穿着深紅色的衣服,外面套着雪白的背心。岳生忙穿上衣服,給女郎作揖,說:「上仙既然有意關照,就不要再來擾亂我們了。請你給我做個女兒,怎麼樣?」狐女說:「我的年齡比你還大,你怎能妄自尊大呢?」岳生又請求結為姊妹,狐女才應允了。於是岳生就叫家裡人都稱之為胡大姑。

當時,顏鎮的張八公子家裡也有狐居住在樓上,常常與人說話。岳生問狐女說:「你認識它嗎?」狐女回答說:「是我家的喜姨,怎麼不認識!」岳生又問:「那個喜姨從來不擾亂人,你為什麼不效法它呢?」狐女不聽,還像往常那樣擾亂人。不過不怎麼傷害別的人,只是專門禍害岳生的兒媳婦,常常把她的鞋襪、頭簪和耳環等物拋棄在街道上;每當吃飯時,就在她的粥碗裡埋進死鼠和糞便等髒物。岳生的兒媳也每每把飯碗扔掉大罵騷狐,並不禱告求饒。岳生只好祈求說:「兒女們都尊稱你大姑,你怎麼一點兒也沒有長輩的樣子呢?」狐女說:「要是教你兒子休了他的老婆,我做你的兒媳,就會相安無事了。」岳生的兒媳一聽氣得破口大罵:「浪狐真不害臊,竟想跟別人爭漢子!」當時。岳生的兒媳正坐在衣箱上,忽然看見一股濃煙從自己屁股底下冒出來,煙熏火熱像蒸籠似的。她急忙掀開衣箱一看,裡面的衣裳已全被燒成了灰燼,剩下的一兩件,全都是婆母的。狐女又叫岳生的兒子休掉他的妻子,他不答應。過了幾天又催促他,仍然不答應。狐女惱怒了,就用石頭打他,額頭被打破了,因流血過多幾乎送了命。岳生更加犯了愁。

西山李成爻善於用符水驅怪,岳生就用聘金把他請了來。李成爻用泥金在紅絹上寫符,三天才寫完。又把鏡子捆在棍子上,舉着照遍了宅子裡的每個角落。讓童子跟在後面看着,如果看到什麼東西,就趕快報告。照到一個地方,童子說牆上像是有隻狗在臥着。李成爻即刻並起食指與中指,指劃着把符寫在牆上。隨後,他在院子裡走着巫步,念着咒語,不多時就見家裡的狗和豬一起來了,耷拉着耳朵,夾着尾巴,像是聽從命令似的。李成爻一揮手,說:「都走開!」它們隨即紛紛排成隊一個跟一個地走了。李成爻又念起咒來,一群鴨子立即來了,他又揮手把它們拘走了。一會兒,一群雞又來了,李成爻指着其中一隻大聲呵叱。其它的雞都走了,只有這隻雞獨自趴在地上,交叉着翅膀長鳴,說:「我不敢了。」李成爻說:「這個東西是你們家製作的紫姑神偶。」全家人都說從來沒製作過。李成爻說:「紫姑現在還在家裡。」於是全家人都回憶起三年前,確曾製作過紫姑,玩過這種遊戲,這次狐狸作怪的蹊蹺事就是從那一天開始的。大家到處搜尋,見那紫姑偶形還放在牲口棚的樑上,李戚爻把它拿下來投進火里,又拿出一隻酒瓶,念了三遺咒,又厲聲喝斥了三次,那隻雞從地上起來逕直走了。這時,聽到酒瓶口說道:「岳四真狠呵,幾年後,定當再來!」岳生請求李成爻把酒瓶投進熱湯或火里,李不同意,帶走了。

有人見李成爻家裡的牆上掛着十幾隻瓶子,堵塞着口的都裝着狐,說他逐個放了它們出去胡作非為,他卻依靠這種辦法獲取聘金,把這些狐當成奇貨。[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