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續古文辭類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續古文辭類纂

 

 

 

續古文辭類纂》是一部近代文總集,有王先謙版、黎庶昌版、蔣瑞藻版三個版本。

王先謙版

王先謙(1842~1917),字益吾,號葵園。湖南長沙人。清同治四年(1865)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工於詩、古文,並治經考史,著有《虛受堂詩文集》等。王先謙古文,師法湘鄉曾國藩,推崇桐城義法。他認為《古文辭類纂》「可為後學者開示準的」,但清代只收方苞、劉大魁,而乾隆至咸豐間名家輩出。所以他仿姚書體例,續選清乾隆至咸豐間諸家各類文辭,以補姚書不足。收姚范以下至吳敏樹39家,文455篇,編為34卷,定名《續古文辭類纂》,光緒八年(1882)成書,由王氏虛受堂刊行。此書分類一依姚書,所補以序跋、碑誌、雜記、書說類之書及論辨類為多,奏議、詔令、辭賦及書說類之說則未補采。此書刊行後,因於姚書有所增續,又略早於黎編,在當時有一定影響。王運說,王先謙續編《皇清經解》,「縱未能抗行芸台(阮元),續編《古文辭類纂》差足以肩惜抱(姚鼐)」。書中補錄了一些有價值的篇章。所附點評文字,亦時有可觀。

黎庶昌版

黎選《續古文辭類纂》,成書於光緒十五年(1889),共28卷,分上、中、下3編,收文449篇。編者認為「桐城宗派之說,流俗相沿已逾百歲,其敝至於淺弱不振,為有識者所譏」。而至「湘鄉曾文正公(曾國藩)出,擴姚氏而大之,並功德言為一途,挈攬眾長」,「轢歸(有光)掩方(苞),跨越百氏,將遂席兩漢而還之三代」。所以此編實是承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精神,將姚書予以擴增,重點不在續,而在擴,實為「廣古文辭類纂」。姚書自《戰國策》始,不及六經;黎書乃補經、子為上編,分11類,又據《經史百家雜鈔》之目,補列「敘記」、「典志」兩類。姚書不錄史傳;黎書乃補史為中編,採選《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文章,共分9類。下編選清文,但亦限於「方(苞)姚(鼐)前後」,分類同上編。可見此書主要在拓展選文領域,改善纂編體例等方面,匡補姚書之不足。

蔣瑞藻版

又有《新古文辭類纂》。編者為近人蔣瑞藻。浙江諸暨人。曾任職中華書局。輯著較多,有《小說考證》、《小說枝談》等《新古文辭類纂》成書於民國初年,編者在自序中說,姚鼐《古文辭類纂》出後,黎氏、王氏續書托以不朽。自鴉片戰爭以來,新學盛行,六經、三傳束之高閣,文風日趨鄙俚,因仿姚氏古文體例,輯錄中國晚清民初的作家薛福成以下至蔣尊簋,共90家文,定名《新古文辭類纂》。1922年中華書局石印稿本,共24冊,收文1015篇,分11類,合60卷。所收作家多數是編者同時人,或系師友。文風求其古樸,兼及實用,在「存當世之文獻」方面,有一定價值。[1]

參考文獻

  1. 《四庫全書》與評點之學 ,搜狐網 2019年10月4日